APP下载

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1-12张术泽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苏醒

张术泽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目前我国在对小儿患者进行麻醉时主要使用丙泊酚或者七氟醚进行静脉麻醉。丙泊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物,可以用于进行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患者苏醒后能快速恢复意识。芬太尼具有镇痛的效果,在临床常和麻醉药合用进行麻醉镇痛。七氟醚具有诱导快、恢复时间短的特点,并且临床安全记录良好,因此适用于对儿童进行诱导麻醉[1]。本研究通过使用七氟醚对儿童进行全身麻醉,探究能够取得的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60例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儿纳入为实验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全身麻醉。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患儿。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34±2.53)岁;其中腹股沟疝8例,阑尾切除12例,肿瘤切除6例,烧伤治疗4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17±2.87)岁;其中腹股沟疝6例,阑尾切除13例,肿瘤切除6例,烧伤治疗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儿在术前均进行禁食8小时,在麻醉前肌内注射0.02 mg/kg阿托品。对照组使用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将2.0 μg/kg的芬太尼稀释至3 mL,静脉注射。1 min后缓慢注射2 mg/kg的丙泊酚,若睫毛反射消失则诱导成功。手术中每小时泵注5~7 mg/kg的丙泊酚维持麻醉效果。观察组使用七氟醚诱导,将2~3 mL的七氟醚滴入患儿面罩的纱布,并将面罩置于患儿的口鼻处,加强吸入效果,同时将七氟醚挥发罐开至6%,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则诱导成功[2]。在手术过程中严密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手术完成后即停止七氟醚吸入,同时氧流量开至8 L/min,待患儿意识清醒后拔除导管。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收缩压(SBP)、心率(HR)和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该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平均SBP、HR、DBP指标比较:对照组组麻醉诱导前SBP、HR、DBP分别为(90.54±13.82)mm Hg,(103.54±12.03)次/min,(59.04±13.27)mm Hg;手术开始5 min后SBP、HR、DBP分别为(82.54±10.85)mm Hg,(82.94±12.47)次/min,(51.34±12.04)mm Hg;观察组麻醉诱导前SBP、HR、DBP分别为(91.54±12.57)mm Hg,(104.28±13.24)次/min,(57.24±12.58);手术开始5 min后SBP、HR、DBP分别为(88.24±13.64)mm Hg,(103.21±13.95)次/min,(55.24±13.85)mm Hg;对照组手术开始5 min后SBP、HR、DBP水平与诱导前相比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5 min三项指标与诱导前差异不大(P>0.05)。

2.2 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与苏醒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中2例发生呼吸不畅,1例出现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有4例发生呼吸不畅,3例出现躁动,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组间比较χ2=9.280,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分,±s)

3 讨 论

由于小儿患者的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尚在发育之中,对于手术的耐受力相较于成人会比较小,因此在手术前进行麻醉诱导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和剂量。科学的麻醉能够改善手术疗效和术后恢复。丙泊酚是在我国使用比较广泛的静脉麻醉药品,它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的呼吸系统,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患者能够快速地恢复。但是丙泊酚的镇痛效果较差,这使得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从而容易引发并发症[3]。芬太尼是一种在外科手术中较为常用的镇痛剂,它起效较快,但持续时间短。与丙泊酚联合使用能够协同作用,能够提高麻醉镇痛效果,但是芬太尼会造成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大量的实验表明,七氟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诱导剂。它起效快,术中血液动力较为平缓,能够减缓心率、血压的大幅变化。七氟醚能够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因此安全性更高。本实验中观察组诱导前后SBP/HR/DBP水平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三项指标变化显著,说明七氟醚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对于血压、心率等的影响较丙泊酚较小。同时观察组的诱导、苏醒时间较对照组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说明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综上,七氟醚在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时的麻醉效果好,能够减少心率、血压的变化幅度,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优势,同时安全性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七氟醚丙泊酚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发育期大脑的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绿野仙踪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会搬家的苏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