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市免疫规划工作发展的SWOT分析

2020-01-12王纯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疫苗计划儿童

王纯明

(辽宁省辽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环境卫生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免疫规划是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特征,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1-2]。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对计免工作质量进行客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是计免工作部门迫切的需要。SWOT分析方法最初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后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SWOT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方法有助于组织机构在变化的环境中准确定位,通过所具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来制定最佳对策。我们对辽阳市免疫规划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后,系统的分析了辽阳市免疫规划工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1 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

1.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从逐步建立“和谐社会”、到建设“新农村”的经历,在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更加关注民众的福旨,提倡“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随着生活水平、知识觉悟的提高,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提升[3]。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就是最好的例证。

1.2 新的法律、法规的先后实施,使我国计划免疫的实施有章可循,2004年12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及2005年6月1日实施的《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了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并对疫苗的流通及接种实行分类管理,此外卫生部出台了许多相关的具体的指导意见,使计划免疫工作从此走是行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1.3 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决定”,把农村公共卫生提到空前的高度,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目标要求、检查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使计划免疫实施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此有了政策上的双重保障[4]。

1.4 计划免疫信息化建设在加强管理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已在一些地方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推广的步伐太慢,各地同步性太差,由于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系统”或“网络”,东一个点西一个点慢动作的建设显然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效益。

1.5 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家长由于流动性大,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少而不知道,导致未能及时让孩子接种疫苗;一些地区接种日期不统一,存在区与区之间,乡镇、街道之间不统一;而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经常在相邻区、乡镇、街道的近距离流动,由于接种日不一致,也使部分群众怕麻烦导致未能及时接种疫苗。

2 计划免疫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步,通过20余年的努力,有效地控制了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极大的保障了儿童身体健康,提高人均期望寿命,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还面临许多困难。

2.1 计划免疫工作宣传不够深入广泛,群众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充分,主动配合意识相对较差,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流动人口的增加[5],外来人口认为计划免疫工作无所谓,甚至是认为部门为了收费,一些家长只知道有病看病,不知道无病预防,有些家长因为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去接种而错过了最佳时机。

2.2 乡镇防保网络不健全:近几年,由于基层卫生机构体制改革,部分乡镇卫生院个人承包,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防保基础建设,基层及卫生部门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临床医疗工作上,形成了“重病轻防”的状态,人员由承包人指派,而且为非卫生专业的人员居多,造成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一些常规免疫措施无法顺利实施,许多工作相互推诿或简单应付。

2.3 查验接种证工作不到位:2005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切实做好新生入学的查验接种证工作,但在有些地方只是做些表面工作,虚报数字,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没有专门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近几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很大一部分在学校发生。

2.4 生物制品管理不规范:随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后,疫苗生产和批发企业均可向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和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疫苗,疫苗流通的渠道复杂化,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增加了疫苗流通和质量监管的难度,一些不具有经营疫苗资格的诊所,从非法渠道购进疫苗,这种购销过程不能保证冷链的完整,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甚至无效接种。

2.5 特殊人群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许多家长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东躲西藏,致使流动儿童数难以摸清,造成这些儿童不能按时接种或漏种。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住所不固定或居住条件差,又不熟悉当地情况,缺乏计划免疫知识,从而耽误了儿童的及时接种[6],而成为免疫空白人群,使这些人成为传染病的主要感染对象。近年来造成我市某些传染病如麻疹、风疹、水痘等的局部暴发或流行,主要是这部分人群引起。

2.6 忽视了加强免疫工作:各级部门比较重视计免基础免疫,而忽视了加强免疫,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年龄组儿童免疫水平下降,而出现了易感人群的累计,麻疹、风疹的发病正在朝着大年龄组发展[7]。

3 解决的对策

3.1 强化免疫工作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计划免疫是为民利民的好事,但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其主动配合,才能确保接种率的大幅度提升[8]。各级各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会议、板报、标语、发放宣传册等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途径和方法,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向群众宣讲计划免疫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3.2 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开发政府部门,增加预防保健经费投入,保证卫生防疫人员工资待遇,增加乡村医师的报酬,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抓好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鼓励在职人员参加进修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发挥三级保健网络的作用[9]。

3.3 做好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争取和教育部门配合,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切实做好查验工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校医相关知识的培训。

3.4 加强生物制品的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卫生单位、药品监督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条例》,依法进行疫苗管理和接种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并建立、完善一套崭新的疫苗流通、预防接种和监督管理体系,防止疫苗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10],对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条例》规定进行处罚,建立健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化机制,依法落实单位一把手的工作责任制,作为年度单位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3.5 增强部门协作,加强特殊人群儿童的管理:由于特殊人群儿童的免疫问题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应与工商、公安、计划生育、交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部门职责[11]。对超生儿童应与村干部、村医师、村计生员取得联系,耐心、细心的做思想工作,向他们宣传计划免疫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多种免疫预防措施,确保特殊人群的适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接种。

3.6 加大监控力度,强化易感人群免疫工作:要定期加强调研,特别是易感人群和外来人员子女,制定以常规免疫为主,强化免疫为辅的免疫策略,对高危人群地区进行接种或扫荡式接种,减少剩余感染率,在经费允许,疫苗充足的条件下,多增加强化次数和扩大儿童年龄组,以减少大年龄组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疫苗计划儿童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