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探究

2020-01-12刘亚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侧脑室脑室实性

刘亚红

(沈阳二四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脑肿瘤,其早期症状隐匿,极容易误诊或漏诊,导致患者延误治疗或错误治疗,迫切的需要提升其诊断水平[1]。影像学诊断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常用诊断方法,其中磁共振的临床应用较多,为进一步明确其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4例患者均因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入院,其中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步行困难、易摔倒、偏瘫等肢体症状。24例患者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中枢神经细胞瘤。24例患者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0~72岁,平均(47.03±18.06)岁,病程0.5~14个月,平均(8.13±5.81)个月。

1.2 检查方法:24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西门子MAGNETOMSpectra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磁共振检查。24例患者均先行平扫:扫描层厚均为5 mm,层间距1.25 mm,FOV为230 mm×230 mm,完成横轴位T1WI、和T2WI扫描,扫描范围自枕骨大孔至顶骨。随后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平面回波成像序列),TR 6020 ms/5120 ms、TE 60 ms/90 ms,b值0 s/mm 和1000 s/mm2。(完全速度补偿、三维梯度回波序列,TR 28 ms,TE 20 ms)层厚2.0mm,层间距0,矩阵320×2560)。随后,患者直接行T1WI 增强扫描,采用的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经肘静脉注射(0.1 mmol/kg,流率2.5 mL/s),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所有扫描数据传入采用Siemens perfusion工作站进行成像处理,由本院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共同分析扫描结果,共同出具诊断报告。

1.3 图像分析指标:统计24例患者肿瘤情况(部位、大小、形态)等,分析肿瘤常见位置。术后,统计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磁共振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二者符合率。同时分析患者磁共振扫描的相关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情况统计。24例患者中:肿瘤位于侧脑室20例(83.33%),其中位于孟氏孔附近透明隔者12例(60.00%),位于侧脑室前部者4例(20.00%)和体部3例(15.00%),1例跨越双侧侧脑室(5.00%),其中位于孟氏孔附近透明隔者占比最高。位于第三脑室者3例(12.50%);位于第四脑室1例(4.17%),其中侧脑室者占比最高,显著高于位于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肿瘤大小约为1.1 cm×1.0 cm×0.9 cm~6.5 cm×4.2 cm×3.8 cm。

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可见浅分叶者18例(75.00%);无明显分叶征,但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者2例(8.33%),肿瘤类圆形,边缘规则者4例(16.67%),其中肿瘤形态不规则且边缘不光整,伴有分叶征者占比最高(75.00%),显著高于其他形态类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8例(75.00%)患者肿瘤与周围脑实质边界清楚,其余6例(25.00%)肿瘤与周围脑实质边界不清楚。24例患者中,18例为单侧侧脑室积水扩张,4例为脑室无明显变化,2例双侧侧脑室明显积水扩张。

2.2 磁共振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24例磁共振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者20例(83.33%),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完全相符者20例(83.33%),漏诊1例(4.17%),误诊3例(12.50%)。

2.3 磁共振影像特征

2.3.1 平扫:24例患者的肿瘤均呈“蜂窝状”的囊实性,信号不均匀,内部可见短T1出血信号,囊性成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成分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

2.3.2 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可见4例(16.67%)患者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余20例(83.33%)呈轻到中度强化。

2.3.3 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显示:24例患者囊变区呈低信号,14例肿瘤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10例呈等信号;ADC图显示囊变区均呈高信号,实性区均呈等低信号。

2.3.4 磁敏感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MIP图上可见点状及斑片状低信号者10例(其中相位图上可见高信号);8例病灶内或周围可见条状低信号血管影;相位图上见低信号者4例,且T1WI上高信号相对应,提示为肿瘤内出血。

3 讨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出现症状后也以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为主,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因而极易与其他原发性脑肿瘤混淆[2]。病理诊断虽然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确诊的可靠方法,但是需要在手术后完成,因而其临床应用受到了显著,迫切的需要寻找一种安全、高效、准确、创伤小的诊断方法[3]。

中枢神经细胞瘤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磁共振成像是该病诊断的最常用手段,诊断价值较高[4]。当前,磁共振检查的手段较多,除常规平扫外,还有增强扫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等多个序列扫描,可有效发现中枢神经细胞瘤[5]。本次研究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多种磁共振扫描序列联合应用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4例患者磁共振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者20例(83.33%),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完全相符者20例(83.33%),可知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提供确切的依据。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性显著,例如多位于侧脑室内,且孟氏孔附近透明隔者多见肿瘤形态多不规则且边缘不光整,大多伴有分叶征者侧脑室者占比最高,较多患者伴有脑室积水扩张表现,其平扫可见肿瘤呈“蜂窝状”囊实性,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呈轻到中度强化,弥散加权成像可见囊变区呈低信号,14例肿瘤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而磁敏感加权成像可见点状及斑片状低信号等表现,各扫描序列特征可为该病鉴别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磁共振检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结合其多种扫描序列的影像学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灶的鉴别诊断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侧脑室脑室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孤立性侧脑室不对称妊娠结局
胎儿不同程度侧脑室增宽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