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词语角度看《郁伽长者会》的翻译时代

2020-01-11刘哲

现代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词语

刘哲

摘  要:《郁伽长者会》旧题曹魏康僧铠译。佛经目录对该经译者和卷数的记载从唐代起便不一致。仔细分析经文所用词语,从佛教词语、普通词语、固定搭配等方面与同时期其他可靠译经相比,可以发现,此经所用词语多为三国以后的词语。由此可以断定《郁伽长者会》并非三国时期的译经,其翻译年代应是在四世纪末五世纪初。

关键词:《郁伽长者会》;词语;翻译时代

《郁伽长者会》,收入宝积部,旧题曹魏康僧铠译。与东汉安玄译《法镜经》、西晋竺法护译《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为同本异译。仔细分析该经词语,我们发现,《郁伽长者会》使用的词语年代多晚于西晋。

一、版本源流

关于康僧铠译《郁伽长者会》的最早记载,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一:“时又有外国沙门康僧铠者,亦以嘉平之末,来至洛阳,译出《郁伽长者》等四部经。”(50/324c)①而稍早的南朝梁僧祐《出三藏记集》中并未记载。隋代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三:“康僧铠于洛阳译《郁伽长者所问经》二卷。”(49/37a)《历代三宝记》卷五:“《郁伽长者所问经》二卷(第二译,一名《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见竺道祖《魏录》)。”又卷十记《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出自南朝时期昙摩蜜多。至唐代道宣撰《大唐内典录》,该书卷四也记载昙摩蜜多译《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由此可知,康僧铠所译《郁伽长者所问经》有两卷,而昙摩蜜多所译仅一卷。《众经目录》《大唐内典录》在列异译本时,均以一卷本《郁伽长者所问经》为异译本,而遗漏了二卷本,且均记为康僧铠所译。《开元释教录》则直接记康僧铠译为一卷。梳理至此,不难发现,唐代的佛经目录已经将康僧铠译的《郁伽长者所问经》与昙摩蜜多译的《郁伽长者所问经》相混淆。

吕澂[1](P2)、俞理明[2](P54)等现代学者,均将《郁伽长者会》归为三国时期的译经。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那体慧指出:“无论这些目录中的证言如何,仅凭内部证据就足以证明没有一部文本是康僧铠的作品”。作者又论述说:“基本不需要内部证据来支持其可疑性,但对该文本的语言的考察无疑也会有近似的结果。”[3](P143)并提出希望有人从语言角度对此进行考察。辛岛静志也认为《郁伽长者会》并非康僧铠所译,很有可能是5世纪昙摩蜜多所译[4](P199-299)。方一新、高列过指出,可以从词汇标准、语法标准、行文风格等多方面考察可疑佛经。词汇标准主要包括译名(含音译词、意译词)、普通词语、常用词、俗语及固定格式等,可以从这些角度对可疑佛经进行考辨[5](P55)。

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从语言学角度对《郁伽长者会》所用词语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郁伽长者会》的词语时代比《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的时代要晚。也就是说,《郁伽长者会》的译经时代是晚于西晋的,因此,它不可能是三国时期的译经。

二、词语论证

(一)经文开头语与结束语

《郁伽长者会》的开头语是“如是我闻”,正如那体慧所言:“两部文本都以‘如是我闻开始,而该表达在四世纪末才开始使用。”那体慧还指出,“早期的文本使用‘闻如是,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3](P143)。确实如此,“如是我闻”在可靠的东汉译经中并未出现,它是晋代译经之后才有的。如西晋聂道真译《文殊师利菩萨般涅盘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14/480b)西晋法炬译《频毘娑罗王诣佛供养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2/855c)

《郁伽长者会》的结束语为:“说是语已,大德阿难、郁伽长者、干闼婆、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11/480b)“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同样出现较晚。检索CBETA,此句有370余例,较早可见于西晋聂道真译《文殊师利菩萨般涅盘经》:“说是语时,跋陀波罗等诸大菩萨,舍利弗等诸大声闻、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去。”(14/481b)西晋时期用例为数不多,多见于东晋以后译经,如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观佛三昧海经》卷一〇:“佛说是语时,长老憍陈如等诸大比丘,弥勒等诸大菩萨,无量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顶戴奉行。”(15/697a)

(二)佛教词语

1.始见于西晋时期的佛教词语

在《郁伽長者会》中,始见于西晋时期的佛教词语有: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圣僧、阿阇梨、阿练若、出家菩萨、现在菩萨、世尊、大德、仙圣、魔女、阴魔、夜叉、寺庙、彼岸、梵世、阴界、心界、偈颂、结习、尘污、空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福业、圣教、圣法、六趣、陀罗尼、头陀、圣种/四圣种、合掌、偏袒、随喜、悦可、热恼、慈善、一念、妄想、摄取、背舍、护持、系闭、系缚、缠缚、系念、牵掣、调伏、修慧、毁禁、归依(西晋产生,更多见于东晋译经)等。

(1)【阿阇梨】

若阿练儿欲听法故,有和上、阿阇梨因缘事故,为问病故至村聚中。(11/477c)

按:“阿阇梨”,佛经常用词语,东汉译经未见,较早见于西晋及其以后的译经。如西晋聂道真译《菩萨受斋经》:“当念过去、当来、今现和上阿阇梨,是菩萨法。”(24/1116a)又如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〇:“示现师受恭敬供养和尚、阿阇梨,而实为一切天人无上法师。”(9/655c)

(2)【阴界】

是阴界入非我我所。(11/475a)

按:“阴界”,西晋译经仅见一例,即西晋竺法护译《大哀经》卷二:“二曰:烧尽无明,坏诸阴界。”(13/417a)该词多是在东晋后译经中使用。

(3)【得大势菩萨】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五千人,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断正道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如是等而为上首。(11/472a)

按:“得大势菩萨”,较早见于西晋译经,如竺法护译《如幻三昧经》:“慈氏菩萨、光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辩积菩萨。”(12/134a)

(4)【现在菩萨】

现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阿练儿处修行无畏,得于无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脱一切畏。(11/478a)

按:“现在菩萨”,较早见于西晋译经,如竺法护译《普曜经》:“其菩萨交露宫殿,欲界诸天严净宫殿,常皆现在菩萨宫殿。”(3/492a)

2.见于东晋及之后的佛教词语

在《郁伽长者会》中,还有东晋后始见的佛教詞语:善丈夫、未来菩萨、寺主、正遍觉、干闼婆、阿修罗、毘舍遮、染衣、粪扫衣、僧坊、他世、时语、口业、色光、善业、业报、菩提、慧命、初果、法界、杀缚、障碍、逼切、摧伏、出离、在家菩萨、应供、除舍、具缚、忍波罗蜜、进波罗蜜等。

(5)【未来菩萨】

未来菩萨亦复如是,住阿练儿处脱一切畏,得于无畏无上正道。(11/478a)

按:“未来菩萨”,可靠译经首见于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七:“过去、现在、未来菩萨以是语故,乃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9/767a)

(6)【寺主】

谁是寺主?悉观彼行,随谁人欲不生讥呵。(11/476a)

按:“寺主”,即主持。可靠译经中“寺主”见于东晋及其后译经。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五一:“旧土地主、寺主、宗主,彼朝食、暮食、昼食、过中食。”(1/749c)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卷七:“林中有寺,时一罗汉,名那弋迦,作此寺主。”(4/481c)

(7)【口业】

若在寺庙及往聚落,有所言说善护口业。(11/476a)

按:“口业”出现较晚,多见于东晋及以后译经。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三:“汝当昼夜欢喜,住正念正智,口业亦复如是。”(1/436c)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卷八:“于诸法中不见口业,犹如虚空无有障碍。”(3/220b)

(8)【结习】

断除结习,是名正命。(11/477c)

按:“结习”产生较晚,较早见于东晋南北朝时期译经。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七:“令一切众生得佛相发,烦恼结习皆悉除灭。”(9/508a)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大集经》卷一四:“善能分别一切诸根,彼岸善断结习永尽无余。”(13/93a)

(9)【在家菩萨】

唯愿演说在家菩萨戒德行处。(11/472b)

按:“在家菩萨”产生较晚,姚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与无数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8/218b)北凉昙无谶译《大方广三戒经》卷三:“在家菩萨有三种业求于菩提。”(11/700a)南朝宋昙摩蜜多译《观虚空藏菩萨经》:“在家菩萨毁六重法。”(13/677b)

(10)【应供】

应如是观,如来、应供、正遍觉,一切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供养福田。(11/479a)

按:“应供”,《广说佛教语大辞典》:“义同阿罗汉(arhat),有价值的人,值得尊敬的人。”[6](P1600)可靠译经中“应供”见于东晋后译经,如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卷一三:“若如来出现于世,应供、正遍知、明行足。”(1/83c)在《郁伽长者会》的异译本《法镜经》《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中,“应供”与“应仪”“无所著”对译,“应仪”“无所著”都是东汉译经已有的词语。《法镜经》:“若此当以观察如来、应仪、正真佛者,为诸梵释天人众生所供养。”(12/21b)《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为诸天、龙、鬼、神、揵沓惒所奉事。”(12/29b)

(11)【忍波罗蜜】

于求者所不生瞋诃,是名修趣满忍波罗蜜。(11/474c)

按:“忍波罗蜜”是意译和音译结合词,产生时间较晚。较早见于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大集经》卷一一:“菩萨修行忍波罗蜜时,于大力者能生忍辱。”(13/71b)

(三)普通词语

1.始见于西晋时期的普通词语

在《郁伽长者会》中,始见于西晋时期的普通词语有:亲族、妻息、面门、血海、毒蛇、草叶、利养、义利、身衣、敷具、器杖、桥船、波浪、淤泥、闭狱、村落、巢窟、假名、狱卒、服毒、诃责、呵责、讥呵、赞诵、服着、忧虑、珍爱、悭悋、满足、劝导、乏少、断除、给侍、诳诈、然炽、贮聚、流转、超过、少许、无边、明照、善妙、浅近、穷劣等。

(12)【超过】

超过世法。(11/473a)

按:“超过”用例出现较晚,且最早见于佛经中。如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卷八:“计此功德超过彼,其阿罗汉不足立。”(3/537c)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卷六:“以三昧力故,超过三住。”(3/207a)

(13)【闭狱】

于男女所如闭狱想,于眷属所生于苦想,于在田宅生死尸想。(11/473a)

按:“闭狱”,即监狱、牢狱,见西晋译经。如竺法护译《方等般泥洹经》卷下:“住是三昧时,抅闭狱者皆得解脱。”(12/928a)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三一:“如人闭狱,破坏桎梏,伤杀狱卒,随意得去。”(25/287b)

2.见于东晋及之后的普通词语

在《郁伽长者会》中,出现于东晋及之后的普通词语有:怨亲、明医、魁脍、雌狼、雌猫、猫伺、黑蛇、病药、草炬、村聚、房舍、过害、过患、付嘱、捶打、忧悔、羞愧、瞋嫌、嫌恨、谄曲、摩触、黑闇、滓浊、适意、殷重、诈亲、针口虫、梯隥、病毒、他世、船栰、瀑水、洄澓、瞋诃、戏论、乱闹等。

(14)【房舍】

今夜还去。若为读诵在房舍住,应作是念。(11/477c)

按:“房舍”,首见于东晋时期的译经。如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一:“若从剎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房舍,泥治垩洒,窗户牢密,炉火煴暖,甚乐。”(1/426c)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卷一一:“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1/72a)姚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房舍卧具灯烛,种种资生所须,尽给与之。”(8/384b)

(15)【波浪/瀑水/洄澓】

复生三想:瀑水想,波浪想,洄澓想。(11/475a)

按:“瀑水”,见于东晋之后的译经中。如姚秦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卷八:“时诸释等甚用惊怪,犹如山顶瀑水流注触崖回波。”(4/300b)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卷三八:“犹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势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12/589c)

“波浪”,意為水波之不平。波、浪,语义相近。该词较早见于译经中。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二〇:“或于东方大风卒来,吹彼湖水,动涌波浪。”(1/558c)东晋法显译《大般涅盘经》卷三:“当于尔时大地震动天鼓自鸣,四大海水波浪翻倒,须弥山王自然倾摇,狂风奋发,林木摧折箫索枯悴,骇异于常。”(1/205a)

“洄澓”,指湍急回旋的流水。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卷一八:“其水徐流,无有洄澓,种种杂花覆蔽水上。”(1/118b)元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八:“汝等皆听海中之难,黑风罗刹,水浪洄澓,恶龙毒气,水色之山,摩竭大鱼,众难甚多。”(4/406c)

(四)固定搭配

在《郁伽长者会》中,有些固定搭配见于两晋之后,如:色声香味触(西晋)、勤行精进(西晋)、慈悲喜舍(西晋1例,另有异文,主要见于东晋时期译经)、正思惟(东晋)、恭敬尊重(东晋)等。

(16)【色、声、香、味、触】

家如刺网,贪着色、声、香、味、触故。(11/474a)

按:佛教常以色、声、香、味、触并举,认为这五种事物会干扰人们的修行,污染真性,故称“五尘”。在可靠的东汉译经中,均用“色、声、香、味、细滑”。如安世高译《七处三观经》:“色声香味细滑自意得乐。”(2/878b)因为“色、声、香、味”均是单音词,“细滑”属于触觉,所以后世便将“细滑”替换为“触”。“色、声、香、味、触”产生较晚,见于西晋及以后译经。西晋竺法护译《持人菩萨经》卷四:“阴种诸入皆从缘对,色声香味触,由因缘法不说色缘。”(14/637c)在东晋及以后译经中习见。如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一一:“顶生王具足五欲功德色、声、香、味、触,意不满足而命终。”(1/495c)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卷二:“是道无贼,分别色、声、香、味、触故。”(3/178b)

(17)【恭敬尊重】

除舍憍慢及增上慢,恭敬、尊重,亲近多闻,咨问明慧。(11/473a)

按:“尊重”,初指地位显赫、尊贵显要,后指敬重、重视。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其人长者,景帝时尊重,常为九卿。”至东汉时用为动词,可指被尊重、敬重、重视。如《汉书·萧望之传》:“望之、堪本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东汉译经亦用,如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卷一:“其人尊重摩诃般若波罗蜜,稍稍教人令学成教,语魔事令觉知、令护魔,是故菩萨善师也。”(8/472b)至东晋南北朝译经时,“尊重”常和“恭敬”连用,表示对佛、法的无上尊敬。如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三五:“阿难!沙门瞿昙及阿难,我俱恭敬、尊重、奉祠。”(1/650b)又如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四:“成就三种无上已,于大师所恭敬、尊重、供养如佛。”(2/36c)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卷二:“我今当往至于佛所,礼拜、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3/175a)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四:“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9/30b)至唐代时,则多用“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恭敬的程度更深。如唐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为诸大众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3/293b)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三:“为见如来、应、正等觉,及为见已,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令诸善根皆得生长。”(5/71c)

(18)【勤行精进】

持此善根集三十二丈夫相,为集此故勤行精进。(11/472c)

今向汝悔勿生嫌恨,我当如是勤行精进,满足一切众生所愿。(11/475c)

为彼众生勤行精进,令是众生所作办已后食其食。(11/477c)

按:可以看出,《郁伽长者会》经常使用“勤行精进”,这一搭配其实也是在西晋以后译经中才出现的。西晋竺法护译《大哀经》卷三:“身不厌倦,勤行精进,亦复化人夙夜勤力。”(13/421b)

三、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郁伽长者会》中出现西晋以后词语并非偶然现象。据笔者粗略统计,《郁伽长者会》共有14000多字,若不计重复的话,有1320个词语;若计重复的话,则有8462个词语。本文将这些词语按照时代进行了划分,并对《郁伽长者会》的词语数量、时代占比进行了统计,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按照不计重复统计,三国西晋及东晋以后的词语量占全经的近五分之一。无论是从目录角度来看,还是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郁伽长者会》并非三国时期的译经,其翻译年代应是在四世纪末五世纪初。就佛经目录记载而言,很可能是南朝时期昙摩蜜多的译经,被后人记在了康僧铠名下。

参考文献:

[1]吕澂.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M].济南:齐鲁书社,1980.

[2]俞理明.佛经文献语言[M].成都:巴蜀书社,1993.

[3]Nattler,J.A Guide to the Earliest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Texts from the Eastern Han 東漢 and Three Kingdoms 三國 Periods[M].Tokyo: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Soka University,2008.

[4][日]辛岛静志.《法华经》的文献学研究——观音的语义解释[J].中华文史论丛,2009,(3).

[5]方一新,高列过.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日]中村元.广说佛教语大辞典[Z].林光明译.台北:嘉丰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词语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词语接龙
词语开花
词语接龙
词语积累
Units 13—14相似词语辨、练、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