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学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探析

2020-01-11罗希莹王俊瑛胡笳张燕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双一流

罗希莹 王俊瑛 胡笳 张燕

关键词:“双一流”;医学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

摘 要:生物医学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具有知识高度聚集、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变革服务内容、创新工作方式、寻求特色服务已成为医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普遍共识。文章介绍了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指出了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探析了医学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创新途徑,以期推动医学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2-0066-03

随着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出现了许多新兴交叉的医学专业学科。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和信息环境的改变使医学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分布格局、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的配置比例、信息服务等都呈现出了时代特色,医学信息资源的类型呈现多样化,用户获取、利用信息的途径及信息服务的行为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都给作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信息资源保障的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向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这就要求医学高校图书馆不断变革服务内容、创新工作方式,在现有的常规服务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医学信息服务是指以收藏医学信息资源为主及与医学有关的信息服务机构为主体,按一定方式向用户提供医学信息的过程,同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处理、输送、存储、传递、交流,促使馆藏医学文献信息转化为生产力,及时、准确、全面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医学文献信息[1]。

1 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医学文献信息管理对推进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医学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正逐步向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目前,医学高校图书馆的常规服务主要有纸质书刊借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馆藏信息资源查询服务、信息素养教育、读者培训、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查收查引、科技查新等;电子资源服务主要有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电子资源推介服务、阅读推广等。伴随智能化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信息用户获取资源越来越便捷,但同时也面对从“超载”“海量”的信息资源中甄别、筛选有效信息的问题,而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已无法适应和满足信息用户想要快速、精准、有效获取信息的需求。

2 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服务对象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是只为本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健康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信息“超载”和读者“迷航”时代,各类报道或刊登健康信息的网站、公众号等越来越多,这些信息大多以新闻报道、疾病描述、专家咨询等形式呈现。普通大众鉴别信息的能力有限,而医学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丰富的健康信息资源,但长期以来的信息服务对象仅以本机构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主,并没有面向社会开放,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职能。

2.2 信息服务主动性较差

医学高校图书馆馆员只有具备图书馆学、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在面向用户服务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医学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相对单一,在服务方式、方法上缺乏创新。一直以来,很多医学院校图书馆都强调要加快学科馆员发展、及时了解科研过程中的情报需求,强调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为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人员提供最新的医学信息情报服务,辅助他们跟踪热点、掌握医学研究的前沿信息,但大多数图书馆还停留在“等、靠”的被动式服务状态中。

2.3 信息资源的主动利用率较低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文献的快速传播,数字化的医学信息资源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电子资源的利用和检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由于用户的信息素养水平及获取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数字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如机构购买的外文数据库使用率较低。

3 医学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途径探析

医学高校是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学研究人员的重要基地,因此,医学高校图书馆要紧跟医学学科专业方向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服务内容、模式,拓展服务的深度与广度[2]。

3.1 加强资源整合,拓宽服务范围

随着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部2016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3]。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馆藏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在服务校内读者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大众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借阅、阅读推广等特色服务,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背景下,医学高校图书馆也应积极与同类图书馆、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建立联盟或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更大范围的图书情报资源共建共享。《“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为医学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创造了良好机遇。医学高校图书馆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拓宽信息服务范围,加强对信息服务用户特征、行为和需求的研究,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附属医院和媒体的合作,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和全面的健康信息服务,充分履行医学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

3.2 开展个性化的定制信息服务

医学高校图书馆要主动调查、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根据用户的学科背景、兴趣爱好、关注热点、操作习惯、年龄、信息要求等开展个性化的定制信息服务,逐渐建立起“为信息找人”的服务模式。具体来讲,图书馆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充分整合各种医学信息资源,建立“一站式”信息检索平台,不断提高医学信息检索的便利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强学科垂直门户(学科资源导航)建设,提高专业信息检索效率;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网络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图书馆更应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为师生访问数据库提供便利。

3.3 优化人才队伍,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关键。在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图书馆要注重馆员的能力建设,积极为馆员提供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交流机会,建立起一支专业基础扎实、业务素质高、懂新兴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助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4 充实文献资源,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大数据背景下,医学高校图书馆也应开发具有院校特色的数据库,充分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把特色馆藏推向社会,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医学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挖掘所属高校的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文献、成果资源,以收藏原始文献为基础,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核心馆藏文献保障体系,并逐渐整合、形成与医学教学、科研和医疗相适应的数据库,如建立特色学科文献数据库、医学教学资源库、医学图片资料库等。

3.5 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

在循证医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医学高校图书馆应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其医学专业优势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除服务于日常的循证医学教学外,图书馆还可结合馆藏文献资源优势、专业人才优势、附属医院优势逐步探索建立循证医学证据知识库,加快研究证据的生产、存储、传播和利用。同时,图书馆还应积极培养能夠系统全面搜集、评价和提供研究证据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3.6 构建医学信息服务平台

医学信息具有数量大、种类多、更新快等特点,因此,构建医学信息服务平台是有效整合海量医学信息的重要路径,也是满足个性化医学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学信息服务具有知识性、增值性、创新性、集成性、专业性和个性化等特点[4],而医学信息服务平台可实现“一站式服务”,即利用智能检索、数据挖掘、定题推送、热点跟踪等提供医学情报研究服务、医学信息资源服务和卫生决策支持服务等。

4 结语

图书馆是医学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信息资源供给服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也是学校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医学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创新信息服务内容和载体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满足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金华.新形势下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探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7):82-84.

[2] 杨彦辉.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网络服务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9(11):50-53.

[3]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6-01-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 487.html.

[4] 邓红巧.略论知识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6):70-72.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双一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
教育政策执行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实施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大学长啥样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