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探析

2020-01-11郭光威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前景区块链高校图书馆

郭光威

关键词:区块链;高校图书馆;应用前景;知识服务创新

摘 要:区块链是一种具有全新互联网思维的信息技术,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从认知区块链入手,将这一全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从图书馆文献建设、用户管理、数字人文学研究等方面探究了其应用前景,以期助推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创新、转型和升级。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2-0055-03

1 背景

随着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对作为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应对,努力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助推学校的“双一流”建设。目前,随着经济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及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呈现出迥于过去的新发展趋势。区块链作为目前最受关注的一种创新应用技术,在金融、物流、医疗、物联网、互联网等行业得到了广泛运用,非常有希望成为变革人类社会经济、科技、政治与文化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1]。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对图书馆产生变革性影响,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升级。笔者从“一线”高校图书馆人的角度,基于区块链技术原理,提出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升级的策略。

2 认知区块链

2.1 了解区块链

区块链(Blockchain)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斯图亚特·哈伯(Stuart Haber)和W.斯科特·斯托内塔(W.Scott Stornetta)在设计中将多个文档收集在一个区块中,从而提升了系统效率[2]。2009年,随着比特币的出现,人们开始了解区块链,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支撑组合,具有去中心化、账务公开、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可以说比特币是第一个成功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案例。近年来,人们逐渐对区块链产生了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起初区块链只是属于“密码”的专用技术,现在已发展为人们可认知的前沿技术。严格来讲,区块链并不是新的技术,而是由加密算法、P2P通信等“老”技术组合而成的,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传统互联网无法实现的彼此信任和价值传递。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点对点传输、分布式账本技术,参与方通过共识机制达成一致,共同记账,采用链状数据结构,运用加密算法技术进行数据存储的分布式账本,使区块链信任和记录不可篡改、不可伪造[3]。因此,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是价值互联网。

2.2 政策支持

2013年,比特币市场快速升温,掀起了虚拟货币投资热潮。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逐渐被民众了解,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加强对比特币互联网站的管理,以防范风险。2016年10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以及国标委指导下,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编写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要求加快推进我国区块鏈技术和产业发展。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把区块链技术列为国家级信息化规划内容。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开展、使用、管理等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2019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国家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市场监管政策的成熟完备,为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 区块链技术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的开展

3.1 区块链在图书馆界应用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区块链在图书馆界的应用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笔者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获取关于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研究文章约20篇(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30日)。高校图书馆应走在新技术应用的前列,积极研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服务创新。

3.2 区块链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构想及应用分析

3.2.1 区块链应用于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特色和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保障能力。在纸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文献获取目前不外乎经费采购和捐赠两种方式,影响资源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低价中标”的影响,有部分盗版、盗印出版物进入馆藏,以及接受捐赠文献中有不少非正式出版物或未经许可的出版物等。这些问题的处置和追源仅依靠图书馆员是很难避免的,而区块链技术可轻松破解盗版难以鉴别这一难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可在采访图书的过程中要求供货商提供书刊的区块链信息,通过区块链溯源[4],解决图书盗版问题。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区块链的开放、透明特性,发挥教学科研人员专业性强的优势,相应开放他们的数字资源采访权限,邀请他们直接参与数字资源采购,提高数字资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积极研发相关算法,利用其中的激励机制,引导用户参与馆藏资源建设,提高数字资源的采购质量,提升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高校图书馆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真正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借助行业或专业联盟,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把不同的数字资源分布存储在不同的区块中,通过点对点的传播,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进而提高数字资源的共享效率。

3.2.2 区块链应用于用户服务方面。首先,区块链技术有利于用户身份认证。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主要包括本校师生及科研人员,有的高校图书馆也为校友提供服务。传统的身份认证模式是采用校园一卡通模式进行身份核查,这种方式不利于用户,尤其是校外用户便捷、高效使用资源。高校图书馆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安全可信的特征,构建数字身份审核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审核。高校图书馆只要对校外用户授权,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由访问[5]。其次,区块链技术使用户行为数据研究得以深入开展。在现有的技术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只是被动地、机械性地接收用户需求信息,很少从情感上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区块链技术,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使用信息,如用户的需求期望、搜索习惯、接收信息的习惯及学习专业、选课情况、科研方向等,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形成该用户对应的信息接受期望值,并与文献数据信息进行配置,形成该用户的一个长链,提供给用户使用,提高用户的需求满意度,从而实现服务创新升级。区块链技术将用户与高校图书馆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用户与用户、用户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互,使更多的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6]。

3.2.3 区块链应用于数字人文学研究方面。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推动数字人文学研究的开展。数字人文学(Digital Humanities)是将现代计算技术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高校图书馆新的服务方向和发展机遇。数字人文学研究必须基于大量文本、图像、地理信息等数据,在这个方面,高校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不断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元数据、文献数字化、各种文献的整合及文字处理和编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从数字人文学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数字人文学研究在达到一定研究阶段后就很难进一步持续开展。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学研究,需要建立一个技术完备的通用的网络平台,以获取和处理各种语言文字数据及图像、地理信息等资料,而这些数字文本资料的获取一直困惑着数字人文学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不仅可利用区块链技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可解决数字文本的版权问题,进而推动数字人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同时,从丰富馆藏资源的角度看,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区块链技术,不断丰富馆藏人文社科类数字资源量。

4 区块链技术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1 技术研发力量薄弱

区块链是新的互联网方式,也可被称为价值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将区块链技术与服务内容结合起来,需要一定的技术研发力量和专业的IT人员,但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力量。

4.2 缺少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

目前,我国鼓励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规划,对区块链行业也给予了政策和财力扶持,鼓励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加速新一轮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但是,我国图书馆界还没有专项的政策、规划及经费扶持。因此,图书馆界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界应走在前列,抓紧出台区块链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把区块链技术作为推进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技术和手段,推动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4.3 没有达成共识

数字化图书馆要向智慧化图书馆发展,必须以新技术为支撑。目前,图书馆界对区块链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针对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使其在图书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可作為智慧化图书馆建设及服务创新的技术基础,有效推动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5 结语

目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区块链作为新的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必将能为高校图书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推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周耀.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9(4):94-102.

[2] 张应平.大话区块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4.

[3]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EB/OL].[2020-10-15].http://www.199it.com/archives/526865.html.

[4] 汪传雷,万一荻,秦琴,等.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生态圈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7):115-121.

[5] 周耀.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场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9(18):64-65.

[6] 王美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场景化应用[J].现代情报,2019(9):111-114.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应用前景区块链高校图书馆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单片机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