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市水利发展浅谈

2020-01-11权莹莹李洪卫赵乐乐

海河水利 2020年6期
关键词:防洪供水节水

李 栋,权莹莹,徐 鹏,赵 磊,李洪卫,赵乐乐,刘 娟

(1.山东省滨州市水利局,山东 滨州 256603;2.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自来水管理中心,山东 滨州 256800)

1 滨州市水利发展趋势

1.1 水利发展应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统一推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流域生态健康发展。

1.2 水利发展应同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协调统一推进

坚持“六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水文化、水科学)统筹、五水(天上水、地表水、特殊水、外来水、地下水)共享、四水(治污水、防洪水、抓节水、保供水)同治”,加快建立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1.3 水利发展应同国家节水行动计划协调统一推进

大力推进农业领域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 滨州市水利发展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引,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着力做好“六水统筹、五水共享、四水同治”,为“富强滨州”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2.2 总体目标

逐步实现水网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供水风险明显降低;水资源节约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防洪重点薄弱环节逐步增强,标准内洪水基本可控;推动恢复重点河流生态面貌,河流水功能基本恢复,绿水青山、秀美河湖建设格局基本形成;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成效,水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2.2.1 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新增供水能力3 亿m3,建成市级骨干水网和部分局域水网,雨洪资源利用量进一步增加,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的基础上,实施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建设。

2.2.2 防洪减灾目标

完成全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重点实施部分大型骨干河道和市管河道综合治理,全市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全面提升;新建、加固防潮堤,治理段达到50 a 一遇防潮标准,重点堤段达到100 a 一遇,蓄滞洪能力全面提升,市城区及县城争取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2.2.3 节水型社会管理目标

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万元GDP 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 年降低5%和3%。

2.2.4 水生态保护目标

防治水土流失200 km2,生态水利工程进一步增加,河湖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一定程度减少,主要湖泊、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建成科学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用水总量、纳污容量和用水效率“三条红线”管理。水行政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强,全面实现对各类涉水事务的管理。

3 滨州市水利发展举措

3.1 构建水利保障体系

3.1.1 建设坚实供水水网

滨州市以黄河水、长江水为支撑,其他水源为补充,实施重点水利工程,构建三纵(簸箕李与胡楼、小开河与道旭、韩墩与打渔张灌区主干渠)两横(黄河、南水北调干渠)骨干供水工程,完善河沟渠纵横、湖库塘棋布、修建完善的现代水利一张网。配套县级局域水网,以境外水补境内水,以丰年水补枯年水,以余区水补缺区水,保障供水安全。实施人工水道工程联接,构建不同流域兼顾相济、多线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实施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和农田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提升抗旱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农村水利设施,提升供水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实现乡村振兴。

开展南水北调二期工程建设;滨源水库、利民水库、菅家洼水库、北海水库二期、簸箕李西条渠水库5 座平原水库建设工程及河贵水库、马坊水库、仙鹤湖水库、芦家河子水库6 座平原水库改、扩建工程,新增一次蓄水能力1.09 亿m3;适应黄河调水调沙形势,实施小开河、张肖堂、兰家灌区渠首引黄泵站建设工程,恢复和提高涵闸引黄能力;实施主城区及各县(市、区)水系连通工程、流域调水蓄水工程建设,孝妇河、黛溪河以河代库工程,实施邹平芽庄湖、博兴麻大湖蓄滞洪区综合利用工程,白杨河、沙河拦河闸蓄水工程。开展白龙湾引黄灌区扩大治理前期工作,通过延伸、配套渠系,加大有效覆盖范围,缓解簸箕李干渠上游输水压力,提高供水水网向下游输水的保障能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提升供水水质,在每个县建立多水源供水体系,实现区域内供水管网互联互通,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水源储备能力。

3.1.2 构建节水型社会

合理开发水资源,实施节水优先、开源节流并重,促进污水治理、中水利用和水资源节约有机结合。以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为、完善节水激励机制、多元投入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可实施的重点工程有:簸箕李、韩墩、小开河现代化灌区;工业节水、城镇节水及中水回用试点工程;重点领域能效提升计划、“工业绿动力”计划、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污水深处理改造及配套工程;微咸水利用工程。

3.1.3 建立灾损可控的防洪抗旱体系

按照蓄泄兼顾的思路,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疏河筑堤,构建骨干河道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海堤防潮工程体系。强化河道综合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突出重点河段、重点区域,适当提高治理标准,补齐河道治理短板及欠账。强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防潮、城市防洪、区域防洪、治涝和旱田改造工程建设,强化防洪减灾应急管理。

可实施的重点工程有:漳卫新河入海段、秦口河、沙河等骨干河道及重要支流的综合治理;徒骇河、德惠新河等干流堤防道路、水文设施建设;思源湖水库、河贵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消除防洪减灾安全隐患;实施博兴县洼地治理工程,治理博兴县马家洼、太平洼等15处低洼易涝地片和工业园区等3处易涝片区。

3.1.4 加强水生态保护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湿地建设,加强水资源水环境超载区修复治理,改善河湖和地下水生态环境,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保障生活用水、鼓励生产节水和适量增加生态用水的政策调节机制。

规划实施的重点工程主要有:滨州沿海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小开河灌区水沙综合利用工程;邹平市清洁小流域试点工程和黄河北典型风沙片水系水土保持治理试点工程;以供水为主的平原水库及输水渠道的水源地涵养工程,邹平、博兴、滨城、沾化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纵贯南北的三大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3.2 加强监管

强化水资源监管,开展农业用水量计量工作,提升完善工业、生活、商业用水量计量方式,落实节水优先,把节约用水纳入重点监管。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在做好水利工程建设招投标、进度、质量、资金及安全生产监管的基础上,重点监管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消除水闸、水库安全运行隐患,强化农村饮水工程安全运行监管。强化水土保持监管,用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成果,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加强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应用,加快转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监管覆盖面。强化水利政务监管,出台制定水利执法监督管理办法,严格做好事中和事后监管事项。加强水利资金监管,通过规范项目申报程序,严把立项审批环节,严格项目监督管理,加强项目验收和资金管理,加强绩效评价工作,加强责任追究等一系列环节措施,加强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监管力度。

3.3 改革创新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滨州市跨区域调水统一调度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山东省政府批准的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实施取用水量统一调度、水价统一核算和取用水秩序统一维护。研究落实外调客水水费和损耗水量水费来源,建立市级水资源调配资金,统一存储、调配结余水权内水量,充分发挥水网调配功能。深化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建管模式,积极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制,实行专业化、社会化、法人主体多元化建设管理。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和运营。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加强质量监督管理,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改革,建立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社会化、专业化的管护模式,制度健全、管护规范的运行机制,稳定可靠、使用高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奖惩分明、考核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组建灌溉公司、合作社等模式,推动水利公共服务承接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大力推广阳信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公司化运营管理模式,倡导政府主导、公司经营、村级服务、利润分成的运营模式。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管理,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台帐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业水权制度和农业节水奖补机制,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方式,实现农业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加快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建立统一水价制度,在科学分析供用水量的基础上,分地区、分行业制定统一水价。重点解决跨流域调水工程区域综合水价改革,至2025 年基本完成市县两级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猜你喜欢

防洪供水节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