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0-01-10文吴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教师应

文吴 菁

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应强化语文教学中的道德规范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德育教学,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已成为当前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用高尚情操的作品来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为教学中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供助力[1]。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大于效果

为了迎合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实际的教育价值和内涵,影响了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效果。比如,有的教师只是口头上说一下当前课程或下节课程中的德育内容是什么,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或者蜻蜓点水式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德育内容与现实社会脱节

部分学校中出现了德育渗透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偏离的现象,该问题的出现在于部分学校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教育,理论与实际现象产生偏差,社会实际与道德认知产生矛盾。比如,课堂上教师宣扬尊老爱幼、爱护公物、诚信友善的传统美德,然而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不良现象的影响,如爱心的缺失、道德意识淡薄、诚信缺失等。“扶”与“不扶”的赤裸裸的社会现实,与学生在校园中所学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进而学生会对书本中的教育产生质疑。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一)强化立德树人在课上的渗透

课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战场,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掌握课堂时间,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深化德育教育。

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德育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设问、设疑、悬念等,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八年级 《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提到母爱,你们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在师生互动中,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伟大的母爱,进而引入对“母亲”形象的解读和学习中。在课堂导入环节创造德育氛围,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立德树人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文章情感。比如,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反复朗读的形式,领会深刻的内涵,在包含情感的朗读中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白杨所象征的质朴与坚强正是当代中学生应具有的优良品质,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唤醒学生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阅读形式,落实德育教育

语文课本教材阅读内容有限,教师应不断拓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阵地,有效利用写作训练、实践活动及课外阅读等手段开展立德树人。

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建立语文阅读专题小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一小组都有一个阅读专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比如,古文学专题,小组通过对古代名著、文学诗词的研究,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的专注于外国名著文学,在《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以及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现代文学小组,在《骆驼祥子》《雷雨》的阅读中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同专题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探讨。在不断学习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三)教师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做到以身作则

作为语文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得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加强自身心理素质修养。

比如,在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备课阶段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在讲解过程中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适时的德育情景。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同时,教师也应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温和的微笑去对待学生,为学生传递正能量。在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关系,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的落实。

教师应有效把握教材特点,通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爱上阅读,在愉快的学习中收获知识。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教师应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教师应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