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一节的教学设计

2020-01-10倪建娟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意图食物动物

倪建娟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二中学 江苏南京 210048)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中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绿色植物的一生以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知识,但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究竟扮演怎样重要的角色,学生并没有直观体验,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常见食物,如谷类、豆类、肉类和奶类等来源,得出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接着以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动物的食物也来源于绿色植物,最后分析了绿色植物还有药用、工业原料和观赏等价值。其中概述人类和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是教学重点;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分析、讨论和交流,深刻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热爱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人类和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

(二)能力目标

尝试对常见的可食用的植物器官进行分类,培养实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通过设计爱护绿色植物的广告词,激发热爱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悯农》引入新课

(二)师生讨论交流人类的食物来源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常吃的食物,师生共同分析常见食物的种类:谷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肉类;奶类、蛋类及其制品等五大类。提出讨论问题:人们常吃的这些食物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学习,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

1.组内讨论、巡回指导

学生4人一组,以一天所吃的食物为依据,完成表7-1和7-2,并分析常见食物的来源。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教师在学生填表时需要在小组间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学生在填表时会遇到障碍,生生交流可以及时突破思维盲点。

2.汇报展示、交流分享

组内推选代表将填写的表格放置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适时点拨启发,拓展延伸,如古人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为五谷,即稻、黍(有粘性的黄米)、稷(无粘性的黄米)、麦、菽(豆类)。现在人们也常说五谷杂粮、五谷丰登,这里的五谷和古人讲的五谷略有区别,但都属于重要的粮食作物,教师及时展示小麦、玉米、水稻、高粱、黍等谷类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设计意图: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可以激励组内合作的积极性,教师适当点拨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动动手、分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可以直接为人类食用,而学生经过第五章的学习,对这六种器官已有所了解,教师准备了12种食物(甘薯、胡萝卜、马铃薯、茭白、芹菜、韭菜、金银花、西兰花、红提、葵花籽、松子、西瓜子)分给每个小组,组员合作将它们分装到贴有标签的六个塑料餐盒中。

设计意图:做中学,能使学生对实物建立直观的感知。

4.全班点评

教师随机选择一组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分类的结果,接受全班同学的点评,对于学生选错的物品,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来纠错并讲出分类的理由,教师最后进行解释、拓展,比如干的金银花,学生不认识实物,不能正确辨别它属于哪种器官,此时可以让学生将外层的苞片解剖开,露出其中的花蕊,自然就解开了学生的疑惑。

设计意图:对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进行即时性评价,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建构科学概念。

5.教师精讲,拓展延伸

教师还可以继续补充讲解金针花,人们食用的也是花;对于变态茎马铃薯和变态根红薯区分的关键特征(看是否有节);对于海带、紫菜这些低等的多细胞藻类植物,不含真正的根、茎、叶,也可以适当补充,拓展知识面。

设计意图:通过精讲、问题引领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三)师生分析动物的食物来源

那么,动物的食物与绿色植物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教师播放奶牛吃草、猎豹捕食角马、熊吃树叶及捕鱼的三段视频,学生在观看之后能总结出三类食性不同的动物,并分析得出:无论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还是杂食动物,它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

设计意图: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而视频是最容易吸引学生有意注意的资源,借助视频资源能迅速突破难点。

(四)问题讨论绿色植物的重要价值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人类还能生存吗?绿色植物除了可供人类和动物食用之外,还有哪些作用呢?既然绿色植物如此重要,我们身边有哪些绿色植物资源呢?又该如何保护?师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保护绿色植物,刻不容缓!

设计意图:精心创设有难度梯度的问题,能使学生逐步突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开阔性。

(五)设计公益广告词,体验关爱植物的情感

教师布置各小组讨论“爱护身边的绿色植物,从我做起”,制作一条公益广告词,字数20字左右。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写出了如下精彩的广告词,如:爱护草木花,珍惜你我他。又如:小草茵茵,踏之何忍等。

设计意图:设计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尤其是学生情感的升华。

(六)善于总结,不断进步

这节课中,利用填表、讨论、分类等活动学习了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利用视频分析等活动得出动物的食物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等,你能谈谈有哪些收获吗?

四、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即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适时加以点拨。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分类、播放视频、设计广告词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在交流展示中收获自信,在“做”中深度学习,在协作中解决问题;在注重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更关注情感价值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粮食、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意图食物动物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