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孝德文化的有效融合

2020-01-10王淑红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孝德课外阅读过程

文王淑红

小学生孝德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生活思想和道德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注重孝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教导学生时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真善美及假丑恶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在小学时期就种下尽孝的种子,注重对小学生的孝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1]。

一、小学语文教学和孝德文化教育融合的意义

如今提倡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修养为根本开展教学工作,而小学生孝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孝文化能让学生树立起自尊、自爱的精神,时刻规范的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让家长对自己放心。由于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都是娇生惯养,很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这种过度关爱的环境下往往很难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在生活或学习中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自我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孝德文化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完善自我,践行孝道,提高自己的品质修养。此外,忠和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了解孝道的含义之后往往也会具有良好的爱国精神和情感,也可以说,孝道是爱国之心的根源。爱国不仅包含对乡土的情感,还包含对祖先及先烈的崇拜之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孝德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和孝德文化的融合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孝德文化的渗透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孝德文化的教育题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孝德文化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孝德文化的渗透。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字、词、语句的含义,并把孝德文化渗透到讲解过程中,从而达到知识传授和孝德文化教育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真实体会。例如,教学《父亲的园子》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表达的含义,感受作者对父亲园子里丰富多彩的植物、动物的热爱以及浓厚的父子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孝德素养,这也是课堂教学和孝德文化教育融合的体现[2]。

(二)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渗透孝德文化教育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外阅读不仅是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孝德文化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兴趣爱好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籍,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知识。例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要充分抓住课文的特点,比如有一些同学比较喜欢阅读探险类的书籍,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加深本节课程的阅读和学习,再如,有些同学比较喜欢阅读文艺作品及民间故事,教师就可以为其推荐《木兰从军》《民间故事》等书籍,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作品的中心思想,体会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心。众所周知,阅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学生多了一位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孝德文化得到提升[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孝德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亲孝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孝德文化和课堂内容相融合,能使学生从小树立起尊老爱幼的道德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及人文精神的目的,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孝德课外阅读过程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润物细无声”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论孝德教育内容的当代变革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