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1-10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基层资源

(贵州省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0)

引言

城镇基层公众文化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现代创新工程,各个省、市、县的数字图书馆是共享区域文化中的基本框架。如今通过互联网之类的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使各类文化传播到基层之中,实现丰富生活文化和优质资源的共享,为人民提供更便利的文化生活,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优秀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之间缺乏协调沟通

因为每个基层文化宣传部门都由同级区域文化管理部门负责(例如乡、村阅览馆负责乡镇街道的文化组织工作),所以运营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支持,没有上下级关系,上级不负管理下级,下级也不需要向上级提交数据报告单,从而导致工作混乱。

2.公共数字文化重建设、轻服务

公共领域中的生活文化服务一般都是新事物,任务较多且难以实施。而且文化品牌影响力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并不是那么明显,严重缺乏对公共空间和数字文化服务的关注。

3.提供的资源与群众需求存在偏离

在基层文化宣传栏目里播放的科普片和其他世界经典电影的光盘通常图像质量差,内容陈旧,制作又粗糙。即使每周都会在网站上播放,最近还在微信、QQ上发布了信息通知,但没有人会直接观看,并没有得到读者的认可。

二、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对策

1.加强基层文化部门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提升工作效率

有效的沟通可以改善文化传播的工作效率,并大大减少日常管理成本,通过多种渠道的文化沟通,公共文化基地可以及时处理彼此的动态信息,并在工作中更加积极营造上、下级的交流互动。定期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字文化机构的实际运营情况和潜在需求。同时,上下级也要一起积极有效地提出工作的良好方法,促进当地图书馆的进一步文化发展;当问题再次出现时,也要一起解决好当前的问题,以激发大家主动去基层文化基地阅读的热情[1]。

例如,继续开展全方位的在线宣传工作,全面考虑文化服务和视觉艺术文化的普及。此外,要针对当地的农民工进行数字区域文化的推广,对残疾人、老人和儿童,每月提供特定的文化服务。尤其是农村基层公共空间的数字研究所要提供完整的现代文化服务,进行数据统计后并完成详细的分析报告,继续落实数字文化进村入户的工作实施,继续开展优质资源建设,不断提升公众开放数字化的重要意义。现代文化资源要对基层数据开放现代文化服务,提高生活文化共享资源项目,要增强基层公共空间和现代文化服务的整体效率。可以设立新的文化宣传职位,加大志愿者团队质量,对志愿者团队的服务活动进行计数,并将志愿者活动向当地媒体进行宣传,以增强志愿者团队成员的参与热情。

2.依靠互联网技术,推动资源平台建设

数字文化阅览室可以借助各种互联网技术,改变当前数字文化资源匮乏的现状,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资源利用,以共同促进资源共享,建议省级数字文化阅览室应建立一个内部数据存储中心,供所有基层数字部门使用高质量资源分配和映射平台。建立好的数据样式设计,图像文件扫描和识别,最后上传到本地图书平台。

例如,在数字文化工作中要注重相关业务功能,要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发布最新内容如艺术、音乐等,QQ、微博、微信等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已经开通。最近“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遗产逐渐展示在专门设计的公共空间中,让更多人可以领略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传播和地域文化发展,运用创新科技手段,为丝绸之路的文化宣传带来悦耳、有特色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让丝绸之路和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馆里,数字主题展厅的特定展示形式可以是北海当地特色文化。首先,实时动态区域展示:人群进入体验区后,可根据操作进行模拟体验,以展示北海丝绸之路独特的现代文化和各种资源。其次,触摸屏的各种操作:在展厅内已经搭建好大屏幕(6m×3m)尺寸的投触摸屏,通过各种方式的简单触摸屏操作,群众可以在屏幕前直接观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展馆的控制操作模式(有些支持多人同时操作)能拖动、缩放、查看和学习等,最后在沟通互动操作阶段:在手机微信中扫描对应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欣赏到优质的文化资源,支持文件直接下载、分享(如微信、QQ等)等互动评论。

3.以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服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些县区正在积极推进淘宝村的建设,周边村民希望借助移动电子商务渠道发家致富,所以在农村电子期刊阅览室的推广建设中,可以大胆尝试在乡镇数字文化基地里开展电子商务等相关技术课程,教育当地居民如何打造淘宝商铺、拍摄图片作品、查阅客户订单收货信息等与公众需求密切相关的实用知识,使数字教育效果得以再利用[2]。

例如,根据全国公共生活文化云技术里的各种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编辑,集聚本省的优质数字资源,与应用服务对接,并将这些文化账号重新分配给各地区文化行政业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文件下载和上传。从省级网站、资源共享系统、应用集成系统,县市里的各类数字文化资源容量都不得低于500GB。平生生活中多收集区域内各类公共区域文化的资源数据,根据专业应用服务的综合管理数据,打造全国统一的搜索云目录,好方便当地群众下载所需的数字文化资源。最后对优质资源进行组织分类,及时发布在各大产品网络平台上,供当地群众在PC端和手机端上快速浏览,网址要能提供更多的菜单服务、窗口位置,并建立相应的资源菜单路线导航,方便群众浏览使用。

结语

总体而言,我国在推广和建设数字基层生活文化中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基层文化规划和建设的解决方案不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数字文化的现代发展以及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基层文化分析、沟通,以便使公有领域的数字化资源能被广泛得知,让新时期的生活文化规划和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

数字基层资源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基层在线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