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叙法”在材料类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2020-01-10焦丹花蔡晓东罗胜耘柳凯祥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结论复合材料界面

焦丹花 蔡晓东 罗胜耘 张 晶 柳凯祥

(1.贵州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材料类专业课程的开展一般以某一方法的具体操作或者某一材料的概念开篇,采用多媒体辅助或者教师演示的方法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或者给出某一材料的化学式,进而推导出可操作性的具体形式或者该材料的物化特点,最后引出该方法或该材料的具体应用。这种方式一般只适用于相对独立或者较简单的章节,而对于一些知识体系相互交织的章节,该方法由于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而难以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一、“倒叙法”在材料类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笔者长期承担材料类专业课程的讲授,以《先进复合材料界面》课程为例,课本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先给出了复合材料界面的定义,进而给出界面的组成,通过介绍界面作用机制引出界面对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若按照课本的先后顺序来讲授,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满堂灌”无甚区别,学生基本已经昏昏欲睡了,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也难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与“学”之间造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若将课本结构改成通过理解界面作用机制与界面与复合材料整体性能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界面的组成,通过观察界面的特点,进一步推导出界面的概念,对提高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增加学生在课程中的投入量,改善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倒叙法”是建立在已有简单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设问与结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提出讲授课程的具体内容之后,直接给出具体结论,通过一步步设问与推导,来帮助学生主动建立讲授课程的理论框架的教学方法[1]。

二、完整的“倒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步骤

1.复习旧课——引出新课

“倒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独立章节的学习或者简单内容的理解上完成的,“无木不成船”,首先你要有木,才能造船。先采取提问的方法回顾复习旧课知识点,仍以《复合材料界面》课程的学习为例,上课伊始教师提问“复合材料的定义是什么”,学生答,“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原材料复合而成具有新性能的多相材料”。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会存在新性能?‘多相’包含的是哪几相?”,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就得到了初步结论—“新性能由新相提供”,这时候教师继续引导:“新相”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界面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新课的引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学生不仅不会排斥,反而会因为成就感调动学学习积极性。

2.给出结论——设问——分析讨论

在得到“界面相提供新性能”结论的基础上,教师直接给出结论:界面与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界面是如何起作用的?”在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复合材料界面图片的同时,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一一对应图片得到统一结论:界面作用机制包括机械黏结、静电吸附、化学键、酸碱作用、黏附功和弱界面层六种。结合之前给出的结论,学生依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界面与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该过程教师应适时给出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时给出适当的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角色,教师负责实时引导和总结。

3.归纳总结——回归新课

该过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将学生分为几组,分别构建该课程的知识框架,在回顾复习中总结知识点,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细心聆听学生的回答,并做重要点评,进行修改补充,完成本节课程知识框架的构建。最后,通过列举实例,联系实际,结合本节课课程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完成界面的组成图绘制,在界面的组成图中分析界面的特点,最后完成界面的概念学习。本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可根据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成型工艺,也可以根据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针对性地对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进行设计和改进,最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结语

总之,作为一种引导式教学法,“倒叙法”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构建学科章节间的相互联系,在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材料类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存在的多学科、多维度教学难点通过知识框架的构建融为一体,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结论复合材料界面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民机复合材料的适航鉴定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探讨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手机界面中图形符号的发展趋向
TiO2/AC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RGO/C3N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