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体医结合”

2020-01-10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体医医学院校

(枣庄职业学院,山东 枣庄 277800)

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健康观念发生巨大转变,与此同时我国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现代医疗行业要求从业者掌握体育和医学两方面的知识技能,满足新时代的行业发展需要。但对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而言,医学是他们必须要接受的专业教育,但体育并非他们的专业重点,学生在体育上花费较多的实践与精力。从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发展情况来看,体育仅起到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学生并未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有用的运动损伤处理技能以及康复保健知识。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而言,应当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出既懂体育、又懂医学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一、“体医结合”的概念及其发展必要性

1.概念

所谓“体医结合”,简单而言就是体育和医学的有效结合。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育层面,将医学知识、技能渗透于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处理运动损伤、如何进行康复保健等医疗知识与技能;二是临床护理层面,以“整体医学”思想为指导,根据慢性病患者疾病表现及身体素质状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体育手段与方法,使其达到康复目标。

2.发展必要性

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体质健康不达标,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严重、对医学知识掌握少的问题。学生选择医学专业,他们本身就有将来从事医疗行业的认识。在此引导下,学生重视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但却并不关注体育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修够体育课程学分就可以了[1]。除了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学生之外,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因此,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普遍较少,这就影响了他们身体素质的提升。发展“体医结合”模式,通过基于医学的体育教学建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加强他们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应用医疗手段正确处理体育运动中的身体损伤与疾病康复问题,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而体育教师也能在“体医结合”的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并深入思考体育教学和医学的有效结合,从而调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高等医学院校有必要发展“体医结合”模式。

二、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中“体医结合”模式的构建

1.建立“体医结合”课程体系

“体医结合”课程体系是“体医结合”模式的应用基础,在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既要考虑理论知识,又要重视实践技术。理论方面,除了基本的体育原理、体育运动技能、体育锻炼方法等理论知识之外,还应有保健体育、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康复医学等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掌握“体医结合”的临床诊疗与护理知识。实践技术方面,根据实际需要与教学条件开通传统运动健身(八段锦、太极拳、武术等)、现代运动健身(瑜伽、普拉提等)、中医诊疗(针灸、推拿等)、运动处方(防近视、减肥等)、运动损伤应对等课程。

2.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说教式教学,受器材限制大、场地等方面影响,很难激发出学生们对教学的兴趣,而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与体育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分散。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的出现正好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自主学习机会,增加学生教学参与的兴趣,减少了器材、场地等对与教学的限制。基于此,我们可以借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来进行相对优化,促进医学和体育的有效结合。以基于翻转课堂的“八段锦”为例,“八段锦”本身就是一种医疗保健体操,开展“八段锦”教学,这从侧面表现了“体医结合”的思想。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提前向学生发布相关学习视频,由学生进行预习,并记录预习中自身的哪些部位得到了锻炼。课堂上引导学生针对“八段锦”的体育练习进行深入讲解,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指正学生讲解的不足之处,同时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育锻炼方法予以解释说明。

3.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体医结合”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既要了解体育原理,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与体育锻炼方法,又要懂保健体育、康复医学等知识,具备传统运动、现代运动、开运动处方、运动损伤应对等技能,这就需要高等医学院校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深化教师对“体医结合”的认识,引导教师把握体育与医学联系,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比如组织教师到地方运动队进行体验学习,多了解一下运动队的康复医生、教练员、队医等是怎样对运动员们的身体健康与体育发展双重的考虑进行开展工作的,获取有用的“体医结合”实践经验。

4.开展多元社会实践活动

“体医结合”中体育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们对“体医结合”的思想认识很多是停于最基础理论的层面。“体医结合”价值是在通过体育的教学来与医学相结合,从而指导学生们掌握“体医结合”的技能。所以,构建“体医结合”的模式,实际操作是必要之一。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掌握相应的技能。高等医学院校可开展多元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与社区、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达成合作,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在这些地区进行医学检查、体质监测、开运动处方等社会实践,指导不同群体进行健康生活。

结语

高等医学院“体医结合”的发展模式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体育课在教学创新以及改革中需要发展。构建此模式,高等医学院校要非常注重“体医结合”课程的体系建立,重点要求对传统教学的教育方法进行优化,密切注意教师们综合的素质是否提升,重视多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渐渐改善了体育教学的现状,更好地提高了体育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体医医学院校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体医结合”与大学生运动风险控制分析
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
在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研究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