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中医”背景下中医学生培养模式探究

2020-01-10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病例理论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青岛来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医疗卫生领域的软件开发与应用,将“互联网+”应用于中医,开发出一款集病患诊治、学术传承、人才培养、共享药房于一体的实用产品——中医智能诊断系统。我校与青岛来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来诊网中医诊疗校企合作方向班,将网络系统应用于临床研究和服务工作,培养了一批集网络应用与临床实践技能于一体的中医学生。

一、构建“理论—临床—科研”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自2017年来诊中医诊疗校企合作方向班成立以来,我们积极进行新型学生培养模式探索,构建了“理论—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采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运用并重、学术研究与临床服务并重、知识性与应用性并重的举措,试图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兼具、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能力兼具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通过一系列工作,激发了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中医、用好中医的信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实习及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理实一体化”联合培养方法

学校建立“互联网+”中医来诊诊疗方向班,构建中医来诊诊疗方向班的课程体系,以图书馆、课堂、方向班、来诊网络为矩阵,以拓展经典研习为核心,以中医科研方法为基础,强调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相互联系,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理论体系。

1.以临床医案书写为立足点,结合来诊网络学习

理论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于临床实践,针对中医类专科生不重视研读医学经典,医学理论知识不深等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利用临床医案或具体病例为节点,增加病例分析书写,借助图书馆、来诊网络等途径,通过研读经典,强化理论学习,对疾病的相关进行讨论,对疾病形成线状认识,并扩展其网状知识结构,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很快达到融会贯通。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温习经典,夯实理论知识。

从平常收集的典型病例中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讨论个案,为学生开放来诊网络、来诊课堂,通过平台指导、图书馆资料查询、讨论分析等方式,研究病历的书写方法,从辩证、诊断、治疗、调护等十几个方面完成大病历的书写,针对病例个案进行分析、讲解,讨论总结问题。以临床医案或具体病例为立足点,结合来诊网络学习,以经典研习为核心,以中医科研方法为基础,多维辐射理法方药和中国文化类课程,强调各门学科的相互联系,并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

2.以专业课程为核心,完善来诊班课程体系

专科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系统性和全面性,学习方法要求进行技术方面的探究。课程体系是培养专科生理论知识的基本保障,为此,我们应建立以理论知识为经,技术操作为纬,经典学习为内核,理论服务临床的课程体系。第一阶段重在开展专业基础理论与研究学习方法的教学,扎牢基础理论功底,开展案例教学和研究式教学工作,同时安排部分专题研究;第二阶段重在开展拓展性课程学习、课堂增加针灸实操,组织学生进行针灸治疗、选方用药等实操锻炼,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第三阶段通过比赛等形式,通过病例探索、来诊大赛等一系列措施,导向性地把理论研究、临床实践与临床研究结合起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报告撰写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既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能具备临床操作技能,并能对学科前沿问题展开思考与研究,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3.以医院、企业为矩阵,积极参与临床实践

针对学生不重视临床能力培养等问题,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增加学生临床见习机会,来诊班学生在校医院或企业单位中医门诊参加临床实践,增强学生的中医学临床理论知识,让同学们直接参与临床诊疗工作,从而细致深入,全面体验,了解和分析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要求,在工作过程中掌握有关病人的第一手资料,获得更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可以准确地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和环境、社会方面的要求,同时又能更加熟练临床操作技能,并收集临床诊疗资料,应用于后期经验的总结和科研。

三、提升学生理论、临床研究能力,对学科前沿问题展开思考与研究

针对中医类专科生科研创新不足问题,通过开设问题探究型课程,加强理论挖掘、临床操作等方式,逐步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技巧,具备独立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随着山东省专升本政策的改革,促进学生发展为综合型创新性人才,对学生双创能力,包括科研、论文著作、技术技能等要求提升,借助政策改革发展的机会,促使其掌握学术论文的思维逻辑与学术规范;积极督促学生参加学术讲座,促进来诊班学生对学科前沿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其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逐步建立和完善“理论—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以来诊班学生培养模式和临床医案研究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学生撰写相关论文,使学生的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构建中医来诊诊疗方向班“理论—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学生的中医学理论知识逐渐丰富,学生通过增加随堂病例分析和真实病例实操演练,使其临床实践技能、诊疗思路和科研探究能力逐步提高,能够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临床中重温经典,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学生临床诊病用药水平和知识研究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梳理“互联网+中医”新的学生培养经验,期望可以为专科学生校企合作培养建立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个方向班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初步探索,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政策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病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病例”和“病历”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