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10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龙泉小学,山东 枣庄 277500)

以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以解说教材知识、背诵记忆与习题作答为主,很少引导小学生运用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来解决生活难题或分析社会现象,加剧了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的肤浅局限性,阻碍了小学生是非判断力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因此,老师应转变自身教育观及教学理念,从生活内容、生活方法、考核评价等多重层面来提高小学生生活化教学的高效性,为实现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自律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巧设生活化教学目标

原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以提高小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目标,过于强调其理论知识的背诵记忆,而对小学生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及思维能力等的要求较低,因此,老师应调整教学目标,将其与小学生思想品质、性格行为等进行紧密关联,从而提高其教学目标的针对具体性与引导促进性。同时,老师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提高对小学生生活能力及是非判断力的重视度,引导小学生在其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生活实践能力及自律意识。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的好习惯”相关知识时,老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引导小学生养成懂礼貌、讲卫生的好习惯。老师在讲解生活中良好和错误生活习惯之后,引导小学生反思以往生活习惯的不合理之处,帮助小学生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实现了其教学目标的生活实践化与具体针对性。

二、巧用生活化教学内容

老师应积极寻找社会生活实践与该课程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既可以引导小学生结合其生活实践经验来分析理解抽象理论知识,也可以利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来具体详细地讲解理论知识,更可以选用小学生感兴趣且教育性较强的内容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老师还以组织开展不同主题与规模的实践教学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理论知识内化效率。另外,老师还应认真观察小学生生活学习情况,概括总结小学生行为性格特点,利用该课程理论知识来引导小学生自我反思与检测,从而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爱我家”相关知识时,老师让小学生介绍其家人,分析其与每一位家人之间的关系感情,回忆与每一位家人共同经历过的、印象较为深刻的事情。小学生在分享家庭故事的过程中会理解家人对其的关心爱护,增进小学生对家人的感情,强化小学生安全感,对小学生健全性格与健康心理等产生积极影响。

三、巧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老师利用生活中常见事物、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教学道具等来模拟不同社会生活情境,也可以通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小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不同的生活画面。播放不同主题的教学视频、音频,组织小学生进行角色对话,让小学生在对话中理解掌握与实践运用政治知识,这不仅可以让小学生融入生活情境之中,让小学生自然而然地思考问题,也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跃有趣,对小学生观察分析及探究总结等思维能力产生积极影响[1]。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花儿草儿真美丽”相关知识时,老师与小学生一起用剪刀、彩色卡片制作绿色小草与不同颜色的花朵,让小学生尝试想象一下自己在无尽的草原中奔跑游玩的情境。同时,老师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草原、风景等不同主题的视频,让小学生更直观生动地观察小草和小花生长环境,给予小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新体验。最后,老师也可以让小学生认真观察校园内种植的月季花、冬青等植物,观察它们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尤其是叶子、花的颜色等,在陶冶小学生情操与开阔小学生眼界的同时,也对小学生自然观的形成及性格的培养等产生积极影响。

四、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形式

老师组织开展灵活多样性的生活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主题既可以是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点,也可以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或小学生所见所闻的事情,给予小学生以启发与指导作用。另外,老师还应布置许多兼具开放探究性与生活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小学生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对这些事情做出初步的判断与认知,提高小学生分析思考与实践运用能力[2]。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说说我们的学校”相关知识时,老师设计让“我与学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小学生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来介绍其对学校的感情。同时,老师设计学校探宝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巡游校园每一个角落,在加深小学生对校园理解认知的基础上,也丰富了小学生的感情,锻炼了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更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等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五、完善生活化教学评价模式

以往教学评价标准以小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主,降低了其教学评价结果的综合性与过程性,老师应加强对小学生思想品质与日常行为习惯等的观察分析力度,并将其作为小学生学期考核重要内容。同时,还要提高对小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视度,倾听小学生对不同社会事件的观点看法,概括小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将其纳入考核评价范畴之内,扩大其对小学生思想素质的引导促进作用[3]。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欢欢喜喜庆国庆”相关知识时,老师让小学生以作文或演说的方式来介绍其国庆节期间发生的主要事情,引导小学生观察其周围人所做的错误行为,尤其旅游景点物上被刻画上许多字的行为,与小学生共同分析探讨这种行为,将小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打分,从而提高其教学评价结果的综合全面性。

结语

正视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应用模式的弊端,充分认识到创新生活化教学法对实现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丰富生活化内容、组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巧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等途径来实现生活化教学法运用效果的最佳化,为实现小学生及小学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