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医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1-10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情绪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30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近些年我们能够从许多渠道了解到“医患关系”日渐紧张,甚至出现多起恶性医闹甚至伤医、杀医事件,让很多医护人员身心受创[1]。而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力量,医学生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经历漫长刻苦的学习时间,还要不断告诫自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坚持本心。实习医学生作为一群将要踏足工作岗位的医科大学生,在实习中一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在这一过程中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状态,对其工作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当下实习医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现状展开分析,结合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对策。

一、实习医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现状

1.情绪管理现状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整体表现为积极向上,实习医学生虽然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里,这方面的表现并无太大差异。具体来讲,实习医学生的情绪理解能较强,他们能够很好地感知与理解他人的情绪,这一点也是医疗职业所必需的,因为要对病患与家属的情绪“感同身受”,才能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而情绪调控能力偏弱,意味着如果医学生产生一定的情绪之后,其情绪的自我调整与控制能力稍显薄弱,有待增强;此外,实习医学生的情绪察觉能力相较于理工科、艺术类、文科的学生而言要低,意味着医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敏感性不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原因是因为医学生在校课程多、实验多、考试多,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忽视了人际交往,导致自身社交圈子狭窄,慢慢地社交沟通能力降低,情绪察觉能力自然薄弱[2]。

2.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表明,实习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理想,其中以强迫症、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表现得比较严重,意味着辅导员与带教老师对实习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需要重视这几个方面。具体来讲,心理健康现状表现为:对自我要求过分严格,虽然内心觉得某些行为习惯毫无必要甚至愚蠢,但是依旧会坚持下去;与他人交往时会莫名地表现得非常自卑和不自在;情绪难有激动时候,对身边的人事物难以提起兴趣,做任何事缺乏积极性,甚至有逃避的念头;经常性地出现焦躁、慌张情绪,不自觉地心跳加速,毫无缘由地紧张,非病理性的手心出汗等等[3]。所以,实习医学生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在带教学生时应当多关注以上方面的表现,把握好他们的心理状态,做好引导与教育,避免负面心理情绪一再积压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实习医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对策

1.医院与学校协调管理

医院作为学校医学教育的实训基地,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保障,更是不可或缺的医学理论实践平台,能够为医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个人实践能力提供机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提高学生个人能力的作用。因此,在医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医院与学校需要协调管理,不仅要为实习医学生安排好实践内容与过程以外,还要关注其情绪与心理健康,助力实习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1 医院方面

其一,发挥带教老师的作用。医院的科室带教老师作为与实习医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是带领他们完成实习任务的关键力量。相较于学校的老师来讲,医院带教老师的工作压力更大,不仅要做好本职的医疗工作,还要兼顾教学任务。一方面医疗工作质量会对病患病情产生直接影响,并且与自己的业绩挂钩,另一方面长期对重复性内容进行教学,难免会形成倦怠。而实习医学生由于在陌生的环境中需要应对各种陌生的人事物,一定会对其心理形成冲击。所以,对于带教老师来讲,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识到实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在带教过程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影响到实习医学生;其次,对于刚轮转到科室的实习医学生,应当在正式实习前为其做好科室的详细讲解,介绍实习内容与考核标准,鼓励他们多发言,以平和、民主的态度待之,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被接纳,有助于其以放松的心态投身实习工作[4];最后,诚邀实习医学生参加科室的科研活动与业余活动,让他们在心理层面获得认同感,鼓励他们多运动,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其二,加强带教队伍建设。首先,医院要强化“医教协同”意识,提高对医学人才的培养重视度,认识到实习医学生的培养并不是学校的单方面工作,而需要双方均投入精力。除了要做好教学工作安排以外,还要关注实习医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的管理,唯有在良好情绪与健康心理之下,才能积极投入到实习中去;其次,定期展开对带教老师的培训教育,了解实习医学生对各自带教老师的反馈。同时,适度提高带教老师的薪资待遇,激发带教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实习带教工作,也能对实习医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1.2 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医学理论知识与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基地,所作出的管理工作会对学生起到直接影响。无论是在校医学生,还是实习医学生,辅导员与班主任都要肩负起与学生取得直接联系与管理的重任,作为最了解实习生情况的群体,要格外重视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

部分实习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之所以偏低,很大原因在于其曾经受过重大心理创伤。所以,学校方面需要从如下几点采取措施:首先,完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不仅要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还要保证充足课时,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合与情绪管理有关的内容,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展开因材施教;其次,创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校每学年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在实习前后也分别进行一次,结合测试表现去调整教育策略;再次,辅导员或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要多了解他们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如果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且不愿意开口交流,则要重点关注;最后,如果得知学生心理有创伤,需要及时展开心理疏导,如有必要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叮嘱室友、班干部对其言行与情绪变化多加留意,如有异常则要第一时间告知辅导员或班主任。

2.强化学生自我认知

对于实习医学生来讲,一定要对自己当下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状态有清醒的认知,才能懂得如何调整心态,以最佳身心状态去投身实习工作。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强化自我认知:其一,运动锻炼对于提高个人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来讲作用明显,所以不管是实习医学生还是在校医学生,均要在刻苦学习之余尽可能多地参加体育运动,努力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拥有强健体魄才能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医疗工作;其二,在校医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去扩大交际圈,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对干部竞选、社团活动要积极参与;其三,对于个人的心理创伤,无论是因为客观因素还是主观人为因素造成的,均需坦然面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它,通过多参加户外活动、多运动锻炼、多与人交流,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其四,实习医学生需要清楚认识到当下社会的激烈就业形势,适当地调整对工作的心理预设,做好受挫的心理建设[5]。同时,要在实习中不断扎实自己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通过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去获得更大的就业自主选择权,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提高家庭教育重视度

实习医学生的家庭氛围与家庭教养方式,同样会对其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对于在校医学生而言,实习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实习医学生还是在校医学生,亲人与长辈都需要以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去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首先,需要认真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发挥示范榜样作用,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尊重孩子,赋予其充分表达自我想法的机会,家庭内部推行民主平等;再次,拿出更多时间与精力陪孩子,尤其是在教育与引导孩子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关爱与鼓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让负面情绪对孩子形成影响;最后,要努力营造轻松、有爱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实习医学生如今所面对的医疗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中,各种医闹伤医事件的发生也让医患关系颇为紧张,再加上实习期间会严重打乱以前的学习与生活节奏,很容易导致情绪受到困扰,并给自己的心理形成极大冲击而影响心理健康。因此,一方面,医院与学校需要提高对实习医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重视度,做好双方的协调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实习医学生本身的自我认知,同时发挥家庭教养作用,以轻松有爱的家庭氛围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此一来,对于实习医学生来讲,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无论是对当下的实习还是对今后的岗位工作,都有正向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医学生心理健康情绪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