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困境与对策分析

2020-01-10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公共事业本科生创新能力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一直是我国各个高校所重点关注的课题,虽然在现阶段国内高校对于本科创新能力予以了极高的重视,也制定出了非常多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对策,但是,通过对实际的情况观察,目前对于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的穿心能力培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制定出完善且具备良好效果的培养方案[2]。

一、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视,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高校教育发展与前进的突破口。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了教育发展改革的关键环节[3]。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环节,因此,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是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法。而在高等教育之中,不同的专业对于创新能力的培育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公共事业管理这一专业,发展历史较短,其具备了高度的实践性、个体性和灵活性与时代性,该专业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4]。这也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培养和教育,而是要更为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对于国内外各类型的公共事业组织运作有一定的掌握,并且还要具备对各类公共事业组织发展方向的预测能力,并很好地将其我国目前的社会形态进行结合,为我国提供创新性强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因此,对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不仅能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与效果,也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5]。

二、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培养的困境

1.缺少专业特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引进的新兴专业,经过不断的发展与适应,已经在全国几百所高校中得到了开展[6]。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较为广泛,其包含的学科内容繁多,这也导致了很多院校对于该专业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理解,专业的培育,课程方向的设定,仍然处于混乱的状态,所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现阶段,一些高等院校将该专业的定位向着文教、体育、卫生、环保和社会保险等发展,还有部分高等院校的定位有着严重的便宜,向着房地产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等方向发展,甚至有的高等院校截止到现在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仍然不明确,发展方向混乱,没有专业的特色,专业的培养涵盖内容多而杂,严重缺少针对性,使学生对于该专业认可度下降,而且因为长期处于发展混乱的状态,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度也不断走低。

2.课程设置混乱

在现阶段的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各项课程设置缺乏完善的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涉足广泛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包含有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造成课程进行设置时会出现结构问题。第一,课程所包含的范围广,囊括了大部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专业科时繁多。第二,专业重心模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覆盖范围广,也导致了专业没有特色,课程设置没有重心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找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核心,将其与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进行区分,让学生进行学习时找到明确的方向。第三,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常常会出现重复设置与交叉设置的问题,因为专业课程缺少了统一性,教育重点模糊,各门学科的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时,常常会进行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讲授,导致课时的浪费[7]。

三、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之中,更为注重学生社会功能的培养,着重教育学生的共性与普遍性,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这也造成了学生接受教育后,个体能力没有得到发展,缺少创新型人才。而在现阶段的教育和社会需求之下,必须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突破传统理念的桎梏和限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育。在教育时,要改变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养成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解决,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教育之中,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对学生唯一的衡量标准,这显然是错误的教育理念,在新教育理念之下,要帮助学提高其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不以考试分数决定学生的好坏,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将课程知识内容依照有序、完整的特点对当下的课程进行改变。首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优化与整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课时,对各门学科的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将相似或相同的内容进行删减,保证课时的有效利用。其次,加强学生通识教育,要将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加大,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通识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破除专业限制,让学生可以跨专业和学科的进行选修,打造学生一专多能的知识素养。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其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自由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作为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不断地吸取学科的前沿知识内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成果,按照教材的内容的顺序进行课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其次,对于课堂教学的方法也要进行改变,摈弃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的思想作为课堂教育的核心,从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主体交还给学生,使用讨论教学、案例教学以及自主探究教学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创新[8]。此外,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愈发达,教师要多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优秀的课件上传至网络平台,让资源信息得以共享。

4.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环节是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认识社会、提高实践技能和培育创新能力的关键。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加以磨炼,并在这一过程之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对创新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变,丰富实践环节的内涵。学校可以采用专业实习、实践调查、基地时间等多种实践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到社会之中进行感受,与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实地地观察公共事业管理的工作内容,将自身学习的知识与实际专业的工作进行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其实践操作的能力[9]。其次,要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要积极和政府部门、事业管理部门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起长期的互相写作模式,一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最后,要大力支持学生进行实践,设定出合理、科学的激励制度,对学生在进行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行为和时间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通过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最大化地发挥出实践环节的作用。

结语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各个高校所关注的重点,而这一过程也必定是漫长且艰难的。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这需要所有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对促进提升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公共事业本科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及管理方式选择
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南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研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