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2020-01-10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家庭家长

(上海市静安区彭浦第四中学,上海 200435)

引言

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句话,指出了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明确了劳动与学习的关系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并不是上帝创造,而是在漫长的劳动过程进化而来,劳动决定了人类发展的一切。但不少学生并不知道,他们把学习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为学习废寝忘食,而把劳动看成是大人的事,轻视劳动,甚至拒绝劳动。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时刻让学生懂得,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没有劳动就幸福,没有劳动就没有未来。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学习与劳动的关系,学习也是劳动。

2.劳动建立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还未踏入社会,但他们仍然是社会的人,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他们都承担着一定的生活角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带领学生劳动时,要让学生懂得我们不是为劳动而劳动,而是通过劳动活动建立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劳动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体验劳动的社会价值,了解劳动的社会的分工。要让学生懂得,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的差异,为他们步入社会,承担不同职业做好思想准备。

3.在劳动中学会做人

我们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学生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的道理。劳动过程是学习做人的过程。事实上劳动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建立崇高向善的道德标准。学生在劳动中懂得只有学会合作,承担责任,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劳动过程也可能遇到种种问题,这是锻炼意志品质、处理问题的能力的最佳机会。劳动还能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国家。

总之,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对劳动的尊重,珍惜社会所有的劳动成果。

二、学生对劳动教育认识的现状调查

近些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看不起劳动的现象,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被无视,劳动教育被弱化,被淡化,由此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劳动教育。

1.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

劳动教育的形式内容非常的丰富和多样,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给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平台。现阶段学生和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笔者在自己学校,针对劳动教育的现状开展了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

1.1 78.95%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很重要,已经认识到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观念与劳动态度,并且学校能够保证每周劳动教育课的课时安排.

1.2 89.47%的学生选择了他所接受的劳动教育大多来源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和自我教育占的比例较少.

1.3 94.74%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态度都会非常尊重和珍惜。

1.4 94.74%的学生肯定学校老师经常性对他们进行劳动意识教育和劳动价值观教育。

1.5 对自身在动手劳动方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中,36.84%的学生选择了耐心不足;36.84%的选择担心做不好遭人批评;26.32%的觉得自己太懒不想做。

1.6 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劳动实践活动比较单一,主要是日常生活劳动,例如:学校日常做值日、打扫班级卫生、完成劳技课上布置的的实践作业、帮老师收发作业、学校公共区义务劳动等,校内劳动占的比重大,外出的社会义务劳动比较少。

1.7 在希望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上,68.42%的学生认为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活动。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看出,学校发挥了在劳动教育上的主导作用,开足了劳动教育课程,指导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劳动技能,学校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素养方面都打好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安排和形式比较的单一,没有体现学校的特色,没有利用好社会丰富的劳动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

2.家长对劳动教育认识的现状调查

2.1 59.09%的家长认为通过家庭劳动教育可以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产生很大的变化。

2.2 数据显示,虽然有45.45%家庭亲子关系比较的融洽,但是仍然有31.82%的家长认为还可以,但孩子已经不太愿意沟通;18.18%家长觉得不太好,经常有矛盾,孩子嫌烦,不愿意沟通;4.55%家长表示很差,说不到几句就要争吵,根本无法沟通。

2.3 40%的家长希望通过孩子承担家庭劳动来改善亲子关系的紧张。

2.4 59.09%家长认为虽然家庭劳动很重要,但是孩子学业繁重,现在不可能面面俱到,作为学生学习是第一位,只能先让步给学习、保证孩子的休息不受影响,如果有多余时间才会考虑家庭劳动。

2.5 在你家孩子完成劳动的实际情况调查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只有在父母要求下才会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占了36.36%;只完成学校规定的劳动,但是家里的基本不做占31.82%;寒暑假期间在学校的要求下,任务式的完成劳动项目,实施过程走个形式占31.82。

2.6 在孩子的教育培养方面,请家长按照重要先后进行排序,数据显示劳动意识和技能排在第8位。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看出,重学习、轻劳动的观念根深蒂固,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亲子关系不融洽在加剧;家长希望通过家务劳动来改善亲子关系的紧张,但是又碍于学业压力,只能先考虑学业,放弃对孩子的劳动的要求。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少,有的大多也就是走个过场,任务式地完成,真正接受劳动教育甚少。

三、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1.深化劳动教育的认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要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深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第一,学校在保证固定课时的情况下,要加强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学习,每学期开设1-2门劳动技能课,保证每学期可以学会1-2门劳动技能。第二,在学校开展拓展课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一个角落开辟“梦想农场”,种一洼蔬菜,养一池鱼虾,建二三个工坊,回归田园,体验农耕劳动的收获。第三,要定期落实班级大扫除和实验室包干区的清扫卫生,学生整理储物柜、清理墙面,清洁卫生角,设置一些服务小岗位,值日生、班级学校责任岗等,加强学校的日常生活劳动自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第四,可以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技能大赛,让学生从劳动实践做起,把团结协作、服务他人、乐于助人的品格变成日常行为准则。第五,开展服务性劳动,如校内外公益劳动,各种社会劳动和社区劳动服务,志愿者等等。结合新兴产业,去新型企业参观学习进行工业体验。

2.深化劳动教育的载体,发挥家长的基础作用

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作用,居家劳动是劳动教育的载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1 家长本身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品质,要做到言传身教,在家庭中崇尚好的家风和学风,劳动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可以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2.2 设立每周一次家庭劳动日,家长可以布置每天固定的家务劳动任务,包括生活琐事(洗衣服、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和学习琐事。

2.3 家长还可尝试开放式劳动教育,如消费观念的教育:要合理花钱,不乱花钱等;闲暇时光教育:好好规划空闲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等等。

2.4 劳动的时候家长不仅要教孩子怎么做,还告诉为什么这样做,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做做家务劳动,而是要培养孩子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并能在自己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并学会享受劳动中带来的快乐。家长在做的过程中予以细致地指导,让他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并注重及时分享劳动的感受。

3.家、校、社三位一体,加强合作,依托社区,提升劳动教育的保障力

3.1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公众号、宣传板报和微信群等途径,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家长的道德素养,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主动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和社区的劳动任务。

3.2 完善家校劳动素养的评价体系,家长每周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等记录打卡,反馈给老师,老师进行过程管理和实时评价,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体系的评价档案,把劳动素养的评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的内容。对做得好的学生奖励“劳动币”设立奖励机制,学期末奖励学习用品,提高学生家校劳动的积极性。

3.3 社会要利用各方面充足的资源给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保障,开放一些实践场所,福利院、社区、工厂和社会公共场所等地,开展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和劳动者们一起去体验劳动的过程,体会挥汗如雨的感受。

3.4 社区、家庭和学校可以合作,利用纳凉晚会、传统佳节等搭建一个给学生展示的劳动技能、体验劳动感受的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融洽亲子关系等等。

总之,劳动教育是贯彻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育人素养,贯穿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育人目标,通过劳动教育造就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劳动家庭家长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热爱劳动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