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

2020-01-10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能力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目前,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是大学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模式不仅能有效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且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已经施行多年,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人们的工作理念还是创业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当前各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社会竞争有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与创业。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心理活动更加活跃,对未来的工作也更倾向于职业规划和个人创业,所以,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就业指导模式对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切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其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就当下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促进我国大学生成功就业或成功创业的关键措施,而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助于满足我国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创新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所以,我国高等学校需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以人才质量带动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总的来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能促进解决大学生本身的就业及创业问题,从长远角度来看,它还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其次,创新创业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过去,我国大学生对于创业普遍存在抵抗情绪,认为创业不够稳定、体面,不愿意尝试创业,所以大量的大学生群体涌入就业市场,导致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发明显。创新创业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能够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改变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错误认知。就当前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接受了创新创业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后,改变了就业观,并选择了自主创业,大幅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

最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下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成长在信息大爆炸时期,被海量信息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挑战新事物的想法更加明显。受海量信息影响,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能够通过对自身对科学认识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后,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更加开放,对创新创业有了新的认识,更愿意进行尝试。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将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现状及问题

1.现状

我国针对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理念虽然提出较早,但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后,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理念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最初只有个别高校探索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后来部分高校跟进模仿,通过调研、探索、实践、分析、研究,逐渐积累了成功经验之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理念才被广大高校认可,并积极投入研究。我国2006年正式建立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实验体系,时至今日,我国有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很多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咨询实现了个人发展,进而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

2.问题

第一,虽然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已推行多年,但部分院校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教学内容存在缺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准。

第二,由于大多数学生出身普通工人家庭,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承担不了创业失败带来的风险,所以家长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畏惧心理,更倾向于选择稳定、体面的工作,这就导致主动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不多,甚至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创业是无奈之选。大学生原生家庭对社会和职业发展认知的落后和缺失,会增加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也会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提高造成困难,更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我国有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的大学教育仍比较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灌输,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缺失,以至于学生空有创新创业理论,但没有机会参与创业实践。

三、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的措施

1.构建创业型就业模式,引导学生发展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合理就业或者成功创业,所以高校要积极构建创业型就业指导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就业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大学生参加社会工作或自主创业的短板,基本集中在没有创业或就业实践经验。随着高校扩招,高素质人才数量增多,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选拔标准不仅局限于实践经验,还涉及个人的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所以,高校要主动组织开发创业型就业项目,引导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创业或就业实践,而且,高校要强化与社会企业的联系,让学生在企业实战中磨炼个人才能,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为给高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校要联合政府强化市场监管,为大学生创业降低融资成本,强化政策导向,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2.强化师资力量,优化创新就业指导环境

高校要改进就业指导模式,要从强化自身的师资力量入手,强化高校“双师”力量。高校要强化专职教师在创业就业方面的能力培养,积极组织专职教师进入社会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实践等,让专职教师从企业中“接地气”,及时跟上时代脚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能力,用什么样的技能和工具,从而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及时将社会、企业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为学生未来创业就业打造知识、技能、眼界基础。另外,高校也要积极邀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兼职教师的公开课、讲座、交流课等,传授学生创业、就业所需的软实力,引导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获取行业专家给学生创业就业提出的建议,指导学生制定创业、就业规划,不断完善高校内创业就业指导模式,让学生少走弯路,精准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2]。

3.优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就业指导教学环境

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项重要的综合能力,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引导、灌输、实践、总结和提升。高等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构建更加符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不是只存在于就业指导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融入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中。那么,高等院校首先需要做的是在校园范围内建设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弘扬创新的校园文化。例如,在校园展览板上张贴创新创业的相关信息。或开展大学生创意大赛,支持、鼓励大学生发挥创造力,以此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对后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奠定基础。此外,大学课堂也需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融入,且需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意识培养。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或互联网创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案例更换为当代人熟知的互联网创业者,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模式能够为学生应聘工作、适应职场提供专业性、实操性的理论知识,但创业类的知识培训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社会工作环境中的竞争力。所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是各大高校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道路上的重要课题,能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加完备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