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应用与实践”的多学科融合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2020-01-10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程化第二课堂产学研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31)

当前,计算机发展势头依然良好,国际国内的IT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在这种情况下,各公司对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一直很大。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受限于资金以及区域短板,原本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更注重于理论教学方面,对实践能力的提高虽然有所涉及,但是效果不够明显,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仍然不能满足各公司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多学科融合的促进学生创新应用能力提高的方案,以解决当前本科生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影响本科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原因

本文认为,影响本科生实践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多种,最重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1.理论教学对应的实践过程没有针对性,与当前的工程化应用脱节

当前计算机类的理论教学对应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上机课程、实验课程以及课程设计,各个实践环节之间几乎没有联系,不能够成为体系;而且,各个实践环节的任务一般都比较陈旧,只是针对理论的一个练习,没有与当前的企业需求或者社会实际需求相关联。这样的理论实践只能让学生对其应的课程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学校缺乏与企业互动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没有深入地利用产学研平台

地方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较少,特别难以进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企业的需求不能在高校教育中得以体现,高校也对企业的需求了解不多,这就造成计算机类专业闭门造车的现象,培养的学生不能与企业进行良好的对接,在学生求职过程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3.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缺乏对应用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

当前的高校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当前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多数是学生自主研究,缺乏体系式的管理和指导。大部分学生想参与项目,但是不知如何做起;学生意图参加竞赛,不知道方式方法。这就造成了当前学生的第二课堂,大部分学生是分散自主的,没有统一的管理和指导。

4.高校教师对企业的需求认识不充分,没有进行工程化认证式教育

目前,高校一线教师深入企业调研的机会不多,多数教师不能清楚各企业的需求。多数老师讲授的课程,也多年不变,没有跟随社会需求的改变而更新,这就让计算机类课程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与企业的对接形成困难。当前,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工程化人证已经在国内诸多高校开展,但是大部分的地方高校还没有该方面的认识和思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创新应用与实践”的多学科融合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方法

1.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

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开展多学科融合的实践体系,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大数据等多个专业的特点,制定各专业互通的实践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增加当前企业的重点需求,形成软硬件开发、信息通信、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实践教学实践任务。学校应根据行业特点,不断开展新项目的制定,制定的项目要能够让各专业学生互动起来,组成项目开发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完成完整的项目开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增进学生在该专业的兴趣。

2.构建双向产学研教学体系,学生去企业实践,企业导师来学校授课

积极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根据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制定相关培养方案,针对企业项目进行指导开发,派学生去企业实践,了解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请企业工作人员来学校授课,让学生了解当前企业使用的前沿技术和实用技术,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技术基础。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促进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学科竞赛

在校内合理制定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和导师制度,学生在开展第二课堂应用实践过程中,应全程由教师指导和管理,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水平,该环节还可以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在更长时间里完善毕业设计内容,而且完成的毕业设计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创新性。同时,高校应促进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和学科竞赛,让学生在做项目的同时提高创新应用水平。

4.构建工程认证教育体系。

学校应结合当前国家工程人证体系的要求,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制定一套针对当前工程人证体系的培养方案,让学生毕业后有行业认可的工程实践水平。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实践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工程化应用水平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计算机相关专业提出了促进地方高校本科生应用实践能力提高的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能够满足企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率提高,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全国各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工程化第二课堂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