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幼儿期刊传统文化表达力的策略探析

2020-01-1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刊物期刊内容

费 飞

(南昌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西 南昌 330032)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板块,阅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阅读能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更能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跳出传统文化的流失怪圈,首先要从幼儿抓起;解决传统文化的断层危机、成功打开幼儿的文化视野,必须要从阅读起步。作为幼儿阅读的重要载体,幼儿期刊必须被赋予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突出特色,彰显文化的感染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五千年的文明是诠释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因地域不同,表现出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南北饮食习俗差异明显,南方米类制品丰富,北方面食五花八门;少数民族各有各的特殊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艺,如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技艺,栩栩如生的山西面塑、剪纸,河南商丘变废为宝的麦秸秆手工等。幼儿期刊要充分突出地域特色,以彰显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感染力为目标,以凸显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性为目标,让文化成为民族精神的化身,最终通过阅读传达给幼儿。

(一)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表达、文学表达和智慧表达

爱国、勤俭、节约、忠孝的传统美德,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四大发明等技术创新,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引以为傲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期刊可着重突出的文化点。例如:截取《西游记》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等经典故事,遴选《唐诗三百首》中适合幼儿诵读的篇目,通过简单的图解展示造纸术等,幼儿刊物要不断尝试用简单的表达方式向幼儿传达中华文化的精髓,最终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不断探索的热情。

(二)接地气,有活力

地域差异使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不变的是文化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将代表地域特色的传统游戏、坊间童谣、古老艺术、节日习俗等渗透到幼儿期刊中,通过充分利用接地气的传统文化资源,能拓展幼儿的认知空间,更为民间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土壤。以江西的本土文化展示为例,可在期刊中开辟江西传统文化展示专栏,将精美绝伦的景德镇瓷器以图片的方式展示在期刊中,图解南昌特色瓦罐煨汤的烹饪技术,联合刊物的新媒体平台展示赣剧。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是打造标志性幼儿期刊的重要途径,先立足本土,再延伸扩展,敢于接地气,刊物的文化表达才能更全面、更有吸引力[1]。

二、拒绝误读,展示文化的真实性

突出传统文化在幼儿期刊中的地位,需要坚持真实性原则,拒绝误读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做到海纳百川,以传统文化为主,以外来文化为辅,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要拒绝生搬硬套、不加改编,或过度改编、无下限篡改,忽略对民族精神的传达。

(一)海纳百川

文化在对比中方能显出特色,在交融中才能更有味道,传统文化尤其如此。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幼儿最早接触的甚至可能是外来文化,幼儿期刊要做的恰好是打破外来文化“先入为主”的局面,通过体现文化的对比、展现文化的融合来巩固传统文化的地位。以中西方两大节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同一期期刊内容中可通过节日对比来展现春节的与众不同。先以圣诞元素如圣诞老人、圣诞树为引子吸引幼儿注意力,再引入中国春节的相关内容,通过展现两大节日期间东西方风俗的不同,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印象,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摈弃外来文化会导致幼儿期刊的视野不够宽广,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仅限于对民族精神的折射、对民族历史的铭记,更有对其他文化的包容与理解。

(二)改编有度

机械地利用传统文化材料,不加改造、生搬硬套,不仅会让文化内容变得僵硬、死板,也丧失了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因此,幼儿期刊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应该是活泼和灵动的,如要表现“孔融让梨”的美德,就不能单一地展现出“让”才是对的,可将传统故事设置为可选择性的结果,让幼儿自己说出“让”和“不让”的原因,这样比单一地灌输“必须谦让”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此外,在传统文化的改编上,幼儿期刊也需要恪守传统文化的真实性,拒绝无下限的篡改。

三、跟踪需求,文化内容嫁接市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幼儿期刊,并非选定的内容会适合所有的年龄段,如何从浩瀚的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功吸取最有利于幼儿阅读和长远发展的文化内容,如何成功抓住文化的市场需求、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是幼儿期刊面临的重要任务。文化与市场嫁接,不仅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途径,更能让市场充满文化内涵,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融合。

(一)思想先行

梁启超曾言:“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要实现文化与市场共赢,首先要树立传统文化思想,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期刊融合”作为办刊宗旨,并以此为指导,为幼儿刊物打造适宜的生长环境[2]。

(二)找准契合点

找准文化与市场的契合点,选取更贴切的文化内容。首先,要留精华,丢糟粕,传统文化中诸如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封建文化不可取,敬老、诚信的美德则要坚持。其次,文化中需要坚持的内容要细分和精化。以期刊的年龄定位为例,长期以来,幼儿期刊的读者对象一般定位在3~6 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我们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层次划分已经越来越详细。那么,期刊涉及传统文化的部分也必须随之详细分层,针对大、中、小不同阶段的幼儿择取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例如:小班阶段择取故事性的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中班儿童接触稍有文化识别性的民族传统节日教育,大班儿童选取需要诵读记忆的古诗词内容教育。

市场与时代不可能同步,期刊的市场定位往往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幼儿期刊要时刻保持超前意识。唯有冲破刊物定位的局限,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与社会环境同步,才能实现市场与文化成功嫁接[3]。

四、拓宽渠道,文化形式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大了新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冲击,纸上文字的吸引力已经愈发无法满足我们的文化需求,更新的技术、更优质的视听体验、更便捷的文化获取方式……人们在眼花缭乱的信息堆里常常有一种被新兴文化洗刷的虚无感。其实不然,传统文化既能在信息技术中被冲淡,也必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东风再起,幼儿期刊尤甚。

(一)利用新媒体提升传统文化表达力

相比电子设备对幼儿身心健康带来的诸多隐患,纸质媒体的相对安全尤其可贵,以纸质刊物为主,以信息技术为辅,这种双向组合的试听方式,打开了幼儿期刊传统文化的大门。以形式最简单的微信公众平台为例,配合期刊设置微信公众号,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连接期刊内容,实现纸质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例如:简化纸质刊物上传统文化故事的文字内容,将文字转化为新媒体的音频讲解。纸质刊物实现以图为主、以文为辅,提高了刊物的图画表达力;而音频故事绘声绘色的讲解,更能加深儿童对传统文化故事的理解。利用平台的音频、视频插入功能,配乐播放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优秀古诗词等,比单纯的无乐曲朗读更活泼、更有吸引力。此外,微信平台也是读者与刊物互动交流的重要根据地,是刊物编辑获得信息反馈、提升刊物质量的重要渠道[4]。

(二)透过游戏将传统文化具体化

2017 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宣传月的主题充分强调游戏是幼儿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2020 年,第九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鼓励广大家长通过高质量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增进亲子的情感交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将游戏因素与幼儿期刊的传统文化内容结合,让传统文化具有可操作性,是幼儿期刊传统文化表达形式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例如:在幼儿期刊迷宫游戏栏目中,将游戏主人公设置为传统文学中的标志性人物孙悟空,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讲解,幼儿在游戏的同时也能对《西游记》的故事有所了解。再如:期刊中可设置以剪纸、捏泥人等传统技艺为主题的游戏互动栏目,用图画展示简易的操作步骤,鼓励幼儿动手实践,突出“玩”的重要性。用“玩”来了解民族文化,是将传统文化立体化、形象化的重要方式。

“无源之水”不长流,“无本之木”不长存。文化得以传承,民族才能进步。唯有追本溯源,用更新颖的思想、更灵活的方法赋予幼儿期刊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打开幼儿阅读的新世界,才能让中华文化持续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刊物期刊内容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刊物贺词
期刊问答
系列刊物介绍
从这期刊物开始,《家庭影院技术》已经迈入第二十一年!
主要内容
读者论坛等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