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20-01-1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育人精神时代

李 卫

(西京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大学生理应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论及奋斗精神,如“要幸福就要奋斗”[1],“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2],“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3]等,这些讲话都对当代大学生继续保持奋斗精神、最终成为时代新人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一、研究概况

关于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论题,也引起了国内外不同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关于这方面的探究主要集中于对奋斗概念的研究,例如,亨利·斯蒂尔康马杰的《美国精神》、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以及罗伯特·爱蒙斯、马克思等相关著作中均不同程度地论述了奋斗的概念。纵观国内,关于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对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所做的研究则相对较多且集中。因为在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奋斗精神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艰苦奋斗精神的某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本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在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研究方面,关于奋斗的含义,湖南大学教授柳礼泉在《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发展与升华》、苏州大学姚军在其博士论文《奋斗论》中均有阐述;对于艰苦奋斗精神的现状,目前的研究成果大都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择业及思想等方面来阐述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的表现;关于问题原因的剖析较多,学者们均从大学生自身的内因和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因来阐释并进行总结;至于对策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大方面,并强调从“内修”和“外培”两方面寻求破解的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时代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状,本研究以陕西地区的5 所高校西京学院、欧亚学院、培华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600 名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基本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发放问卷、随机调查、抽样分析。发放问卷600 份,回收600 份,有效问卷558份,问卷有效率为93.0%。问卷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行为、择业等几大方面。

三、当前大学生奋斗精神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积极性不强,态度也不够端正,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大学学习中,大学生早退、旷课、上课睡觉或玩手机等现象较多,占比达57.5%;对于课余时间的安排和利用,尚“没有形成固定的安排”和“放飞自我,娱乐、休息”的人数分别占据27.8%和25.8%。当问及“您认为自己有奋斗精神吗?”这一问题时,选择“时而有时而没有”的大学生有326 人,占58.4%,远超其他选项的总和;而对于“您是否自觉培养过奋斗精神”这个问题,高达61.3%的大学生选择了“有,但不能坚持”,也远超其他选项的总和。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其奋斗精神更是处于一个“临界”状态,朦朦胧胧、时有时无。

(二)践行能力较差,或虚荣攀比或坐享其成,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

对于奢侈性消费,持只要“大部分人消费,我也必须消费”观点的高达38.2%,而花费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及其他”的占32.8%,远超同类选项。此外,高达31.2%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只要家庭条件足够优越,自己就不会保持奋斗的作风。此外,同学之间互相攀比、不愿意付出辛勤劳动却又想获取相应成果、只想坐享其成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可见,学生在践行奋斗精神方面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就业择业观念趋于利己,存在与社会脱离的现象,缺乏苦干务实精神

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和生活环境”“经济收入”,这两者占比较高,分别为21.0%和21.7%,高于“国家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选项(15.1%)。对于择业时考虑发展的地区,选择“一线或省会城市”的人数最多,达到136 人,占比24.4%;而选择前往“家乡所在地”或“国家急需人才的偏远地区”的较少,只占17.6%和16.5%。可见,多数学生在择业时脱离社会,仅顾及个人的需求,不愿苦干。

四、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教学主阵地,端正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的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4]169这就对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进一步发挥好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课堂活力。在“基础课”“纲要课”的讲述中融入新时代的奋斗人物及具体事例,深入挖掘这些人、事当中的奋斗因子,以鲜明的素材辅以网络新媒体的载体,变平铺直叙的灌输为情理兼施的主体适应,切实增强课堂感染力与活力。二是加强课程思政,寻找奋斗精神同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点和契合点,凸显专业课所具有的奋斗元素,用本专业领域典型人物的奋斗经历激发学生的奋斗意志,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三是扩展课堂教学形式,以更为直观的专题报告会或讲座来阐述奋斗精神,邀请专业领域或兄弟院校的知名专家为大学生讲授奋斗精神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认知、乐于接受、便于践行。

(二)筑牢实践的基础,勇于践行,提升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第一,在大学生的生活教育中融入奋斗精神,通过组织大学生系列社团活动,增进学生对新时代下形成奋斗精神的必要性的深刻理解,并使其在生活大课堂中体会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坚定只有勇于奋斗、勇于践行才能更好享受生活的信念。第二,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尽可能突出奋斗精神,并加强对奋斗精神的媒介宣传,在学校各级部门、各院系和各班级等所举办的系列大学生讲座、沙龙、竞赛或论坛中开展弘扬奋斗精神的主题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感召大学生积极践行,不断提升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第三,暑期组织师生前往革命老区或边远贫困地区,通过“大学生支教团”“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调研”等主旨性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当前国家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任务与积极发扬顽强拼搏奋斗精神的实质联系。此外,高校要同校外各用人单位及兄弟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广大学生提供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

(三)融入社会大舞台,协同育人,形成苦干务实的奋斗精神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浸润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既能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鉴于此,立足当下社会与新的时代背景,要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务必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直面挑战,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扰,反对任何形式的贪图享乐和利己主义之风,同不正确的人生观作坚决斗争。其二,积极行动,树立自觉奋斗的正确意识,以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促使积极奋斗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其三,激活社会中的育人元素,实现协同育人。发掘陕西历史博物馆、重要革命故居及主要文化遗址中隐藏的奋斗故事,以奋斗精神主题成就展等形式,将个人奋斗与社会奋斗相融合,最终使学生在浓厚的奋斗氛围中成长成才。

结语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当代大学生更应努力成长为既有理想又有本领,既敢担当又能奋斗的时代新人。为此,结合学生奋斗精神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思想、实践乃至社会协同育人等不同面向探求积极解决问题的策略,成为强化当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必经之阶段。未来,只有继续创新并完善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路径,激发其积极践行奋斗精神的持续动力,才能最终让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成才成人、建功立业。

猜你喜欢

育人精神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