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2020-01-10古俊双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梦想意识

古俊双

(丽水学院 工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需要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鼓励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吃苦、敢于吃苦,用奋斗担当时代大任,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凝心聚力、共同奋斗,不辜负党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期待。

(二)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梦想是奋斗的动力。2020 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节点之年。新时代大学生要将个人梦想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让奋斗的梦想之声陪伴幸福人生。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只有奋斗的民族才能克服一切困难,遇河架桥、凿山开路实现中国梦。奋斗创造美好历史,实干成就美好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需要我们通过奋斗将蓝图变为施工图,将梦想憧憬通过奋斗变为现实。

(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民族历来都是勤劳的民族,奋斗创造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我们在奋斗的道路上完成了一个接一个不可能完成却又完成了的历史使命。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靠的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永放光芒的保障,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

(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磨砺,在奋斗中成长,与时代共前进,全面发展需要通过劳动锻炼技能、增长才干,在劳动中提升奋斗品质、强化劳动意识、奠定奋斗基础。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困境

(一)识得奋斗,但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奋斗意识薄弱

马克思恩格斯劳动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是人改造世界的方法。当代青年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但对其缺乏深刻的理解。做学生工作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同时间、不同时代奋斗精神也需因时而“进”。但在“进”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奋斗意识薄弱,比如在理论上能认识到奋斗理论需和奋斗实践相结合,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纸上谈兵”等错误做法。

(二)知道奋斗,但一些大学生奋斗意识弱化

青年大学生知道奋斗,但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一些学生对奋斗的认识慢慢弱化。受“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躬身实践,他们对事物缺乏辨识度,认为劳动奋斗不是“高大上”。目前,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上金钱至上、坐享其成、投机取巧等思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奋斗价值的认可,奋斗意识弱化,缺乏通过自身奋斗而获得成功的认识。

(三)想要奋斗,但少数大学生奋斗动力缺失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多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他们对田间耕作、体验下地耕种充满好奇,但如今农业机械化、网络信息化、生活便捷化,导致更多的劳动仅限于志愿服务活动,体验农植的时间、范围有限。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努力付出并不一定能得到回报,生活目标不明,职业规划认识不清,想刻苦努力,但不知道如何迈出第一步,奋斗动力缺失。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能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2]大学生处于“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针对当前大学生奋斗精神意识薄弱、奋斗价值弱化、奋斗动力缺失等现象,创造性提出通过营造奋斗氛围,担当时代新使命,加强奋斗教育,成就大学生伟大梦想等路径,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一)社会层面:营造奋斗氛围,担当时代新使命

社会要形成合力帮助青年、关注青年、支持青年,形成奋斗舆论导向,营造奋斗社会氛围,让青年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青年大学生的拼搏。营造奋斗氛围可利用抖音、“两微一端”等媒介大力宣传、播放最美奋斗者事迹,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对于社会中丑化奋斗、抹黑奋斗等现象及时纠正,加强引导,形成风清气正的奋斗氛围。同时,社会需形成合力引导青年学生加入奋斗赛场,明白时间不等人,时间归属于奋斗者,让青年学生敢同时间赛跑,同伟大事业并进,担当时代新使命。

(二)高校层面:加强奋斗教育,成就大学生伟大梦想

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是培育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我们需要不断给沃土浇灌“奋斗”的营养液,教育大学生通过奋斗成就伟大梦想。加强奋斗教育,可以将其引入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之中。如将奋斗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融入教学各环节,同时借助思政课载体,打造思政奋斗专题。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精神。另外,校园文化可以在无形中熏陶大学生,高校应利用好新媒体、本土特色优势、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将奋斗精神嵌入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助力。

(三)家庭层面:培养奋斗精神,树立奋斗意识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如何上好孩子人生“第一堂课”,父母起着关键作用。培养奋斗精神,需从转变教育观念、注重言传身教等多方面进行奋斗习惯的培养,帮助孩子树立奋斗意识。如家长需转变“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等错误教育观念,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奋斗意识,将自强、奋斗、踏实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

(四)个人层面:锻炼奋斗技能,练就高强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7 年的梁家河故事,激励新时代青年在青春时代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大学生应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嘱托,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技能锻炼,自我实践能力提升,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磨炼自我、锻炼自我、增强本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把握好新时代机遇,争做时代奋斗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到人民需要的地方锻炼技能,练就本领。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梦想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梦想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