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2020-01-10章小慧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家庭

章小慧

(广东培正学院 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外界的各种思潮给大学生成长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随之而来的则是心理问题发生率不断提高。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以期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

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和复杂,所以外界因素更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包括环境适应性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家庭矛盾、学习和就业压力、恋爱矛盾引发的抑郁和精神障碍,以及自杀或他杀等问题。

(一)适应性问题

大学的日常管理、教学方式和生活方式相比中小学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在大学里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使得他们误以为得到了彻底“解放”,开始放纵自己,再加上缺乏对大学生活的规划、自控能力较低等,导致一些学生迷失了方向,出现了严重的旷课违纪和挂科行为。这给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如果学生不懂得自我疏导和排解,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毕业困难,极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二)原生家庭关系问题

原生家庭是个体最初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习惯、人际交往、职业发展选择等。数据显示,来自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明显高于来自父母关系亲密和谐的家庭。这部分学生往往会以受害者自居,沉迷伤痛,把各种不幸归咎于家庭,产生消极心态。还有部分学生试图去改变家庭相处模式,但因为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观念接受程度不高,不仅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反而受到父母的嘲讽和打击,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的心理。

(三)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体现在宿舍关系和班级团体关系中。当代大学生大多自小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由于一些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人格品质,比如:自私自利、不尊重人、妒忌心强、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表现为宿舍关系紧张、性格孤僻、自卑自负、情绪消极等,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四)恋爱情感问题

大学恋爱具有普遍性、快速化、公开化等特点。目前,恋爱关系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恋爱关系中,很多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受攀比和从众心理影响,部分学生盲目地发展恋爱关系,在恋爱过程中往往重享受,轻责任;重过程,轻结果,导致大学生恋爱失恋概率升高。恋人关系中的矛盾、误解、痛苦,如果不能及时化解,会引发一系列心理疾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健康。

(五)就业压力问题

由于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求职过程中,市场需求与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完全相符,导致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难以满足大学生期望值,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毕业即失业。求职挫败感和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随之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有效对策

(一)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微信群、宣传栏、公众号等新媒体媒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作品征集等多种方式开展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在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鼓励他们学会自我调节、主动进行心理咨询;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实行每月定期关注,定期谈话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二)正确认识并发挥心理咨询的有效作用

心理咨询是融合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分析手段,帮助咨询人寻找心理障碍症结,并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的过程。这其中更重要的是需要咨询人积极配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当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去心理咨询是不光彩或者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使得部分学生即使走进咨询室,也不会积极配合主动地吐露自己的真实情况,从而给心理咨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应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一是针对不同年级、性别、心理特征的学生开设相应的心理课程和讲座,让学生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心理咨询,明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二是开展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体会心理知识带给自己的帮助;三是通过宣传栏、公众号宣传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内容,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四是探索线上线下、团体咨询和朋辈咨询多样化心理咨询方式,使心理咨询常态化,以此形成全员理性、客观认识心理问题的积极氛围。

(三)建立家校联合机制,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家长和教师在学生成长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家庭心理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延伸。所以,我们要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首先,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针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微课,提升学生家长认识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素质过硬的家校教育队伍。其次,通过线上会议、电子邮件、官方网站、公众号,搭建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了解学生动态,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再次,通过家庭检验并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发挥家长的心理疏导功能,特别是针对心理问题形成原因来自家庭的学生,可以更精准、快速地解决问题。通过发挥家庭和学校联合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心理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融合

目前的就业形势已经从传统的“计划分配”转变为现今的“自由选择、双向选择”。这种形势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预防大学生因就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等。其次,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环境,包括专业就业前景、市场竞争力等,在正确“知己”“知彼”的基础上,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应该以负责的态度进行职业规划。同时,针对毕业生开展全面系统的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求职挫折,化压力为动力。

(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心理辅导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焦虑和压力来源,如新生面临的适应性焦虑,大二、大三时期面临的学业考证压力,毕业生面临的毕业就业压力等。另外,不同大学生群体也有各自不同的焦虑来源,比如:学业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厌学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等。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针对新生重点通过开展入学教育、专业教育、优秀学生座谈会等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榜样教育,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针对毕业生重点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就业创业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成功实现就业。同时,针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通过个体辅导和集体辅导的方式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文娱、体育等活动,形成团结互助、和谐轻松的校园氛围;通过组织学科竞赛等学术活动、评奖评优、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包括心理话剧、心理漫画、心理广告、心理讲座等心理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心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的基础上,改进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家庭“煮”夫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