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与颜元劳动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2020-01-1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劳动

贾 雨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一、研究缘起

劳动教育一直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它在教育中一直处于被弱化的地位。2018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劳动教育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我国17 世纪杰出教育家颜元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系列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通过对颜元和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期望能为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苏霍姆林斯基对劳动教育作用的认识

(一)劳动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第一,劳动教育促进德育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只有亲身劳动,才会珍惜成果,才能真正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这种品质培养正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劳动教育促进智育的发展。学生动手操作会激发大脑发育,动手劳动会促进脑力、智力发展。第三,劳动教育促进体育的发展。一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与体育运动同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认为劳动促进身体健康成长。第四,劳动教育促进美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热爱劳动本身是一种心灵美”[1]43,在劳动中进行身体锻炼,有利于塑造体形美;二是劳动动作本身也体现美,劳动中的动作如同体操一样美[1]43;三是在劳动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是一种美,这种美促使每个人有美好的心灵。第五,劳动产品是一种美的体现。学生对劳动产品进行色彩搭配和审美布局,也是一种审美教育。

(二)劳动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促进消灭城乡差别。在劳动中,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体力劳动促进脑力发展,脑力劳动锻炼体力,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

三、颜元对劳动教育作用的认识

(一)劳动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第一,劳动具有德育的作用。一方面,颜元认为劳动能使人治心修身,去除私心邪念;另一方面,他认为劳动能促进人勤劳,去除懒惰。他提到:“人不作事则暇,暇则逆,逆则惰、则疲;暇逆惰疲,私欲乘之起矣。”[2]646第二,劳动具有智育的作用。一方面,劳动促进知识的学习。颜元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格”——“亲下手一番”,“格”是颜元从实践的角度阐释自己的思想,“格”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劳动,通过劳动,人们可以学到各种知识。他指出:“此‘格’字乃‘手格猛兽’之格,‘格物’谓犯手实做其事,即孔门‘六艺’之学是也。且如讲究礼乐,虽十分透彻,若不身为周旋,手为吹击,终是不知。故曰‘致知在格物’。”他强调学习六艺要注重亲身劳动、实践,这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劳动促进能力的提高。颜元认为,经常劳动可以使人“振竦精神,使心常灵活”,增强技能,使人遇事敏捷,灵活、有智慧地处理各种问题。劳动还能“练智”“达才”,锻炼人们的智慧,发展人们的才华与能力。第三,劳动还具有体育的作用。他认为经常参加劳动可以“筋骨竦,气脉舒”,久而久之就“魂魄强”。

(二)劳动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颜元提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3]669意即每个人劳动,那么整个人强大;一家人劳动,那么整个家庭强大;一国人劳动,那么整个国家都能够实现繁荣富强。

苏霍姆林斯基和颜元都对劳动教育的作用进行了一定论述,他们都主张劳动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劳动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德、智、体方面的发展。但是,由于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不同,两人的思想也有很大不同。第一,苏霍姆林斯基处于20 世纪50 年代卫国战争后的时期,这一时期苏联经济繁荣,美学理论体系逐步形成,人们对美有了更高的要求,且社会重视人的发展,因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个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强调劳动教育对美育的重要作用;颜元生活在明末清初,当时重社会轻个人的思想浓厚,对美的追求只集中于少部分富贵群体,未成为社会的共同追求,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颜元对劳动教育之于美育的作用有所忽视。第二,即便苏霍姆林斯基和颜元都提出了劳动教育对德育的作用,但前者强调的是劳动有利于人们形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后者强调的是劳动有利于去除邪念,使人勤劳;前者注重思想品质的提升,后者注重行为,实用思想意味浓厚。

四、苏霍姆林斯基和颜元劳动教育之比较

(一)劳动教育的目的比较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劳动教育的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未来公民。他认为,劳动教育的社会目的是通过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思想目的是通过劳动和劳动教育,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在思想层面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颜元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劳动技能的专门人才,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作贡献。颜元认为人的天资存在差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通儒”,另一部分人通过劳动教育成为专才,也能为社会作贡献。

两位教育家都主张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二者的思想又有所不同。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目的包括社会目的和思想目的,且思想目的比社会目的更重要,思想目的是第一位的,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尊重劳动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即使二者都提出劳动教育的社会目的,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受教育者通过劳动教育创造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颜元由于从小家境贫寒,个人成长经历,促使他实用思想浓厚,认为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天下富强,只强调劳动教育为社会作贡献。在劳动教育目的上,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带有较强的人文主义色彩,以人为导向,重视学生个人思想的培养;颜元具有典型的儒家文化意味,强调社会的发展。

(二)劳动教育的内容比较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的内容包括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劳动和形成道德概念、信念、良好行为习惯的劳动。他主张把掌握知识、技能的劳动与脑力活动相结合,“学校生活的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力活动和体力劳动密切结合起来”[4]247。后者的教育包括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劳动兴趣以及学生公民义务感等。

颜元劳动教育的内容基本可分为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思想三方面。颜元的教学内容统称为“文”,他认为教学内容能够“藻彩吾身,黼黻乾坤”。教学内容中的农、钱谷、水、火、工、虞等是与生产劳动有关的实用学科,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教育贯穿始终[5]。颜元还编纂了《农政要务》一书,书中含有丰富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内容。在劳动思想教育方面:一是教育学生自食其力;二是教育学生要不怕艰苦,并列举了大禹的例子,说明虽然生产劳动艰难,但能使人身心愉悦;三是教导学生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

知识是技能和思想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一种现实转化,促进知识的发展;思想为学习知识和技能提供动力。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劳动教育的内容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和颜元都认为不应该仅教授学生劳动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劳动思想情感,使学生从意识层面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对劳动产生热爱之情,行为与意识二者相结合,知识、技能和情感三者缺一不可。苏霍姆林斯基和颜元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教授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注重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传授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既是促进脑力劳动的一种手段,也是劳动教育的一种内容和结果。苏霍姆林斯基注重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教育内容方面他并不拘泥于具体的劳动教育内容,而是主张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与颜元所主张的教育内容有很大不同。

(三)劳动教育的方法比较

为完成劳动教育目标,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采用自我服务、榜样示范、及时复习、集体劳作和从取得成就开始等劳动教育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论学生愿不愿意劳动,劳动教育都应该从取得成绩开始。“劳动本身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一旦完成了一定的工作量,看到了工作的成绩,这个工作就会把他吸引住。”[1]49学生取得了一定成绩,就会吸引他完成更复杂、更高级的劳动。由取得小成绩开始,逐渐取得大成绩。颜元在教育实践中提出劳动教育的方法是分阶段、因材施教和心体俱用等。

苏霍姆林斯基和颜元都提出了不同的劳动教育方法,并在其教学实践中应用。虽然二者提倡的教学方法表述完全不同,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如都赞同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是学生取得小成绩之后再引导其完成更加困难的工作,从而取得大成绩,由小及大,这与颜元的分阶段进行教育——小学阶段做琐碎小事,大学阶段学习复杂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无论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是颜元的教育方法都从人的本质出发,关注人的发展,遵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10封被尘封的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译著背后的故事
热爱劳动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