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风劳病柴胡证辨治血小板减少症验案举隅※

2020-01-10

中医药通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黑斑小柴胡咽痛

●詹 杰

血小板减少症多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进而迁延不愈,旋即出现紫斑、鼻衄、齿衄等周身出血症状,较为急重。但现代医学常查无病因,故多运用输注丙种球蛋白、血小板等对症疗法,此未治其本,故维持时间短,疗效常不尽人意,且费用高昂[1]。笔者根据该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反复揣摩,认为相对于中医内科学的紫斑病[2],风劳更能概括该病全貌。《金匮翼》记载风劳为:“伤寒余热未尽,或失于调摄,致咳嗽寒热,吐血衄血,缠绵日久,状如劳瘵。此皆元气邪气留着,例用养气生血药,兼小柴胡、青蒿、鳖甲,或前胡、犀角、石膏等,随证加减,无有不愈者。切不可纯用补剂,亦不可误认虚损劳怯,轻用杜仲、熟地、山萸等温补之药也。”指出了风劳病多有吐血、衄血的出血症状,此与西医血小板减少症酷似;且为“伤寒余热未尽……缠绵日久”所致,又与血小板减少症常见上呼吸感染病史极似;然其虽“状如劳瘵”,但非虚劳,不可滥用补法。因此,是病应属风劳。

而至于风劳病主方,笔者根据《伤寒论》中“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小柴胡汤主之”[4]一说,认为小柴胡汤方证与风劳病机颇为契合。因此,笔者不揣愚钝,主张在运用中医辨治血小板减少症时,可从风劳考虑,并在辨证基础上主以小柴胡汤,但又不可胶柱鼓瑟。兹举典型案例于次,并剖析个中机理,以飨同道。

1 病例介绍

张某某,女,49 岁。2018 年12月4 日初诊。主诉:反复周身黑斑、齿衄2周余,加重1日。患者于2018 年11 月13 日始出现咳嗽、咽痛、口干,4 日后发现周身黑斑、下肢为甚,随后又出现剧烈咳血、齿衄,住某地协和医院血液科治疗,查血小板1×109/L,遂予免疫球蛋白与血小板输注、激素冲击等治疗5日后,血小板计数升至38×109/L,上症缓解,予出院。然出院2 日后复查,血小板计数又降至5×109/L,遂复住院,继予免疫球蛋白与血小板输注、激素冲击等治疗,前后共花费十余万,血小板仍难以上升,黑斑、齿衄难除,遂下病危通知书,欲行血浆置换等,家属遂邀余会诊。辰下见:卧床不起,黑斑、齿衄,神疲乏力,身形略胖,手足酸痛,腰骶酸痛,咽痛,舌根痛,口苦,寐差,纳可,便调,舌质偏红、胖大齿痕,苔黄而厚,边有白沫,脉弦滑数,右寸稍浮弱。中医诊断:风劳。辨证为气不摄血与湿热、痰浊阻于胆与三焦;六经辨证则为少阳病小柴胡汤方证;病机是久病血弱气尽,邪结少阳,水聚三焦。治法:和解少阳,利胆腑,疏三焦,燥湿化痰。处方选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化裁:柴胡10g,黄芩10g,竹茹15g,枳壳10g,陈皮10g,姜半夏10g,茯神15g,生黄芪20g,仙鹤草15g,旱莲草15g,夜交藤15g,连翘12g,生山楂24g,三七粉4g(冲服),生甘草9g,生姜2 片,大枣2 枚。7 剂,日1 剂,每剂煎2 遍,于早午饭后1小时服用。针灸则选太冲(双)、合谷(双)、阳陵泉(双)、百会、印堂,施平补平泻手法,予留针30min。

2018 年12 月11 日二诊:诉针灸完当日寐转佳,服中药后次日查血小板计数已升至28×109/L,7 剂服完后升至191×109/L(已属正常),黑斑淡去,齿衄不再,它症亦轻。药已中的,效不更方。

2018 年12 月15 日三诊:已可起床走动,它症亦缓,遂减连翘量,再加女贞子稍事补益。

2018 年12 月22 日四诊:血小板维持在100×109/L~200×109/L 之间,嘱其慎起居、怡情志、勿劳累、避风寒,若有不适,再予调养。

2 按语

该患者发病初为咳嗽、咽痛、口干,故参看《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知其为太阳温病,但因久病失治、误治,使得“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表邪留恋难解,故见咽痛等表证;又伤及气血,故见神疲乏力、脉右关浮弱等症。且有口苦、肢痛,原辨为太少合病,应投柴胡桂枝汤,但虑其咽痛、舌痛、苔黄,恐“桂枝下咽,阳盛则毙”,遂更以连翘辛凉解表,即小柴胡汤加连翘。此外,因身形稍胖、舌胖齿印、舌苔较厚,知有痰阻;再据其边有白沫,结合《辨舌指南》中“气郁之证,苔边整齐如石阶之起边线”[5]之论知该案亦有气郁;因舌红苔黄,考虑为痰湿蕴热,遂合温胆汤。痰热阻于少阳,热迫血行,且湿痰浸渍血脉,故血溢脉外,而生黑斑、齿衄。因出血证候较为急迫,故加仙鹤草、三七等对症止血之品。

3 启发

目前西医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多用输注丙种球蛋白、血小板以及大量激素冲击的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且费用高昂,故中医药介入意义重大。

然而在中医辨治西医病时,近来学界虽有强调病证结合,但多认为是西医的病加中医的证,这种想法是不妥的。笔者认为,中医不仅重证,亦有丰富的辨病传统,历来的中医典籍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的病名可谓纷繁庞杂。因此,发掘中医病名,并将其与现在西医病名互相参看进行研究,不失为中西医结合的一种思路。例如,该案血小板减少症若简单将其等同于中医紫斑,则未能窥见该病动态发展的全过程,用药则茫无依据,而倘若能从风劳考虑,则可完整洞见中医对该病的深邃认识,用方则有准的。

猜你喜欢

黑斑小柴胡咽痛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仿生材料用于小柴胡汤复方制剂中重金属镉、铅、汞的同步脱除性能研究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风尖浪口上的黑斑蛙:吃了一辈子饲料,为何还是“野生动物”?
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感冒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