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01-10陈红娟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小熊三角形创设

文陈红娟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数学这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学生探究问题、解释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无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度,更不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创新,教师就必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削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敢问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这就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对教师始终有一种敬畏感,因此,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敢作答,对数学问题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改善这些状况,教师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仔细研究数学教材,然后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通过对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的分析,最终得出合理的问题创设内容,并紧扣核心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1]。

比如,学习混合运算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熊购物”的情境,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观察小熊购物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可以得知哪些数学信息呢?”由于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积极回答,教师可以选择一位数学较差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继续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图片中的小熊买一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要付多少钱呢?”这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难度大,因此,教师可适当挑选数学水平较高的同学来回答。

二、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问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的生数学质疑能力,向学生传授一些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让学生善于发问。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从原因上质疑,由于数学学习有许多规律,很多学生已经发现了学习的规律,并总结出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比如,学习乘法知识的时候,在面对“只有加数相同时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否则不可以”的计算规律时,学生就可以进行质疑:“为什么只有加数相同时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其次,教师还可以教导学生从方法上进行质疑,对数学习题的解答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思考中寻找出更简便的解法。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的氛围。教师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念儿歌、看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

比如,学习乘除法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挑选几位学生作为买家和卖家进行商品交易并用乘除法知识进行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勤于实践,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常问,敢问不难,常问不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比较,让学生观察数学规律,经常鼓励和肯定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具体来说,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产生提出问题的欲望[3]。

如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固性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三角形比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还要稳固呢?”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用木棍拼接成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样子,然后用不同物体撞击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木架,并进行多次检验,看哪个图形的稳固性更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熊三角形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小熊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可爱的小熊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