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解读

2020-01-10伊卜拉伊木江阿吉木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行星高中物理创设

伊卜拉伊木江·阿吉木

(新疆阿图什市第二中学 新疆克孜 845350)

情境教学法和问题导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俗话说,学起于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也能启发学生围绕问题发散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1]。

一、问题情境的内涵

心理学家马丘什金将问题情境定义为主体与客体思维上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问题情境是指学生所面临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能促使师生围绕问题产生互动,可激发起学生深层次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某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模式。在问题情境中教师借助巧妙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某种情境中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使情境中的问题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在问题刺激下展开反省性的知识探索。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高中物理是一门知识点庞杂且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复杂性和抽象性很容易使学生滋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2]。

(一)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实验将理论知识与物理现象结合起来,从而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出实验教学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演示物理现象,使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积极地去探索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教师为学生演示了“用打点计时器来测试速度”的物理实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打点计时器为什么能打点?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发散思维,引发学生针对所学的速度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同时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新的问题——纸带速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将纸带上的点的情况描绘出速度时间曲线,进而结合物理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完成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节课的知识探究,加深了知识理解,掌握了其中蕴含的规律。

(二)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内容是引发学生思想共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够解答生活中奇妙的生活现象。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这样既能使学生感知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物理知识的魅力和价值,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展开有效思考,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比如,学习“摩擦力”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冬天人们在冰上行走不停地打滑,需要花费比平时更多的力气才行。那么,为什么人在冰上行走会比较困难?这其中蕴含了什么知识和原理?要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生活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能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3]。

(三)利用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学史实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思维跨越时空,回到物理学家探寻科学规律的情境中,从而体验和感受科学家探究物理的思想、方法,学习到科学家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比如,学习“行星的运动”时,教师可借助科学家对行星运动轨迹的探索事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行星的运动足迹探寻中,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提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那么究竟针对行星的运动轨迹哪种说法才准确呢?结合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史角度来感受物理学家对行星运动的自然研究的艰辛过程,并围绕三个科学家不同的推论展开行星运动规律的问题探究,为学生指出探究方向,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结束语

俗话说,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将情境教学法和问题导学法有机融合,使问题成为学生展开知识探究的动力和方向,使兴趣和求知欲成为学生积极探究的不竭内动力,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潜能,在问题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猜你喜欢

行星高中物理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流浪行星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追光者——行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行星呼救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