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形势下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提升

2020-01-10吴春梅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职职业

吴春梅

(重庆市护士学校 重庆 401320)

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社会的很多关注,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线上教学对中职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专业技能课教师压力更大。学生复学后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需要中职教师有较高的心理健康素养[1]。

一、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一)社会认可度较低,职业认同感较低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教育市场资源开放上都给予了中职教育很大帮助,促进其较快发展。但由于传统等级观念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官本位”思想在人们脑海中深深扎根,许多家长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读书,由此带来“普高热、中职冷”的现象。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们一般会把知识分子看作社会的精英和人才,很少把技术能手当作重要人才。现有的职业社会评价不太合理,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因此,中职教师的社会认可度较低,社会地位明显低于普教教师,巨大的心理落差长期存在,导致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降低[2]。

(二)工作压力大,成就感较低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对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信息化和情境化教学模式让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双师型”教师要求让部分教师倍感压力。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及行为习惯差,心理问题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家长对其学习不重视或放任自流,这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新时代中职学校办学方向由就业转变为升学就业并举,专业与课程门类繁多,稳定性差,较多中职教师一个学期要同时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同时担任班主任或科室干事工作。“双肩挑”甚至“多肩挑”是常有的事。在疫情形势下,专业技能课教师给予学生技能操作指导和训练难度加大。另外,由于晋级和评价体制的改革,直接影响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这些因素无形中给予教师很大压力,成就感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3]。

(三)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不足,易产生挫败感

中职教师很大一部分是专业课教师,不是师范类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不足,自我调节能力差。对自身知识经验、能力评价过低,易产生挫败感,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加大了教师心理负担。

二、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提升

(一)重视中职教育,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需要一批批为之奋斗的有教育情怀充满正能量的教师。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积极利用数字化新媒体宣传,让社会更多地关注中职教育制度,保障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待遇和普教教师一样,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二)调适工作压力,增强职业满意感

1.正确认识压力

压力是危机,但也蕴藏机会,教师应主动调适压力,端正教学态度,时常觉察并改变权威至上和严厉的管教方式,提升教育素养。通过温暖的、充满爱的教育,拉近师生距离,建立和谐友爱师生关系。领导者加强学校管理,改进领导艺术,关心教师疾苦,凝聚人心,合理满足教师需求,调动教师积极性。

2.减轻工作负担,增强乐趣感

科学安排工作,合理分配教育、教学、备课、进修及休息时间,减少会议及形式主义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上传递信息和办公。学校实行“弹性管理”,保证教师自由支配时间。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对教师灵活管理,给予教师更多个人独立思考和钻研时间。

3.学校对教师开展常态化心理培训和心理教育

组织心理拓展培训,帮助教师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开展心理讲座,包括职业倦怠的调控、情绪调节、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等内容。组织“幸福教师心理沙龙活动”,每1-2月一次,以轻松活泼互动的体验,让教师更好地自我认知,释放压力,体验幸福的感觉。有效利用心理咨询室资源,为教师做心理沙盘、心理卡牌和放松训练等,缓解教师焦虑。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心理教育意识和能力,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渗透和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促进自我改变,增强耐挫力

主动学习积极心理学知识,正确应对挫折,重建认知,学会正向思维。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教育活动,在校与学生、同事和领导友好交往,和谐共处。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情绪调控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给学生贴标签。“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做一个自己喜欢学生也喜欢的公平公正、学识丰富、幽默、自信、充满正念、正能量的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具有同理心,无条件尊重、接纳、关心学生。当感觉到压力太大、情绪不好影响工作或生活时,积极寻求亲友、同学、师长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转化情境、转移注意力,改变心境,自觉培养心理耐挫力,维护心理健康。

三、积极心态接纳疫情防控常态化

调整心态,以平常心接纳疫情防控常态化,灵活改变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如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聚集性活动、教室及寝室多通风、勤洗手、在校使用自助餐盘,锻炼身体、生活规律,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对学生言传身教。积极改变某些教学方式,如技能实训课让学生多看视频,多模拟练习和错峰训练等。对疫情人生经历赋予新的积极意义,更加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和敬畏生命。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中职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中职职业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