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
——未来已至

2020-01-10

科技中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亚洲贸易

2019年8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发布的报告《亚洲——未来已至》指出,自2000年以来,亚洲的多个关键经济和社会指标都呈向好趋势,亚洲正在崛起,世界的重心已经开始向亚洲倾斜,而且这种转变是结构性的。亚洲的未来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亚洲的演变已达到一个新阶段,需要更深入的全球认知。

在过去的30年,亚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亚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需求不断增长,生产效率提高,消费水平快速上升。这些趋势表明,世界的重心真正发生了转变。亚洲已成功融入全球贸易、资本、人才和创新流。未来几十年,亚洲经济体不仅会参与这些领域的流动,还会决定这些流动的方向。亚洲GDP占全球的比重将由2000年的不到1/3提高到2040年有望超过50%。在近期研究中,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71个发展中经济体进行了调查,其中18个经济体的GDP增长态势持续强劲。在这18个经济体中,长期表现优异者有7个,全部位于亚洲;近期表现优异者有11个,其中5个位于亚洲。

一、亚洲正在经历贸易转型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了43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个行业产业价值链,认为亚洲处于世界贸易格局结构性转变的中心。

(一)从跨境贸易转向“自产自销”

过去十年,全球产出持续增长,但跨境贸易比重下降了5.6个百分点,这实际上反映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健康发展。随着消费能力提升,这些国家和地区制造的商品现在更多在当地销售,而不是向西方出口。2007—2017年,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值从3.1万亿美元增至8.8万亿美元,出口产值比重同期却从15.5%降至8.3%。印度的出口产值比重也在下降。这意味着更多的商品在国内消费。此外,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培育出新的工业能力并开始生产更复杂的产品,它们对外国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

(二)贸易格局由劳动密集型制造转向知识密集型

在上一轮全球化中,西方公司尽可能寻找最廉价的劳动力,建立了遍布半个世界的供应链。现在,劳动力套利呈下滑趋势,只有18%的商品贸易涉及从低工资国家和地区向高工资国家和地区出口,这一比例在很多行业不断下降。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是中国崛起的主要动力。然而,随着整个亚洲地区的工资上涨,加上自动化技术更加普及,凭借低成本劳动力竞争的机会正在减少。随着工资上涨,中国开始发展更高价值的经济活动,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全球出口份额下降,这为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入提供了缺口。未来十年,基础设施、员工技能和生产率将对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有行业的价值链都将更多地依赖研发和创新,实际生产环节贡献的价值占比正在下降。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新的制造和物流技术,这意味着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将需要改变投资重点,培养新型技能,从而在更偏向知识密集型的贸易格局中获得竞争力。

(三)区域内贸易联系与合作加深

公司越来越关注到达目标市场的速度,注重提高整个价值链的协调性和透明度。供应链将会越来越短,越来越本地化。区域内贸易的增长或将影响远程跨区域贸易。如今,52.4%的亚洲贸易为区域内贸易(相比之下,北美为40.7%),这体现出一种新趋势:公司建立自给自足的区域供应链,服务亚洲市场。同时,亚洲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深化,发展空间很大。

(四)亚洲服务贸易增速更快

虽然商品贸易增长趋于平缓,但服务流已成为全球经济真正的“结缔组织”。服务贸易的增速比商品贸易快60%,而亚洲服务贸易的增速是世界其他地区的1.7倍。当前,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是未来亚洲各国仍需努力的方向。

二、亚洲公司正在崛起

亚洲在产业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变化,反映了该地区的公司生态系统发展迅速。不仅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在增长,供给也在增长,使得全球竞争动态发生改变。

(一)许多亚洲公司跻身世界最大的公司之列

根据2018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在营收位居全球前500名的大型公司中,有210家是亚洲公司。在过去20年中,亚洲公司在全球业绩最佳公司中的占比从19%提高至30%。进一步从全球前5000家大型公司来看,1997年,亚洲公司仅占36%;2017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3%。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的母国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增幅最大,中国大陆由57家增至738家;印度的增幅也十分显著;而日本公司的数量减少了一半。

(二)亚洲公司已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

这不仅体现在工业和汽车领域,也体现在科技、金融和物流等行业。在过去20年中,随着主要经济体的发展,亚洲大型公司的产业组合发生了变化。资本品生产在该地区经济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则增长显著。亚洲公司巨头的所有权结构、增长战略和运营方式与西方上市跨国公司不同。位列《财富》500强的110家中国公司中,约有2/3是国有企业。韩国五大家族的市值约占该国股市总市值的一半。日本的六大财团在国内股市中同样举足轻重。控制权明确的公司,股东无论是家族、创始人还是国家,都会专注于扩大营收以提高其地位,并秉持长远视角。这与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形成鲜明对比——它们每个季度都必须向股东报告业绩,更关注在短期内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亚洲公司两极化现象更明显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年营收超过10亿美元的全球5000多家大型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公司占据更大的利润份额,正在甩开同类公司。亚洲的这些超级明星公司占全球的30%,比20世纪90年代的15%有所上升。业绩排在前1/10的公司创造的利润比以往更高,业绩最差的公司亏损越来越多,而这往往会挤压中间层的公司。全球都呈现这种两极化现象,在亚洲尤为明显。在2006年后的大约十年中,业绩前1/5的亚洲公司利润增长了57%(北美为33%),而业绩后1/5的亚洲公司亏损扩大了7倍(北美为2.5倍)。亚洲超级明星公司的营收比中间层公司高出7倍,资本回报率高出2.2倍。这些公司主要来自计算机和电子产品、汽车、银行等行业。亚洲还有大量公司业绩极差,位列全球后1/10之列,其中很多是自然资源加工、机械设备和房地产公司。

三、亚洲正在塑造全球数字创新的未来

亚洲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占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一半(22亿),仅中国和印度就占1/3。该地区庞大的数字消费者群体支持着蓬勃发展的创新科技领域。

(一)主要国家数字化发展程度高、速度快

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位居世界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列。中国数字化发展速度惊人。在电子商务领域,大约十年前,中国占全球总交易额的比例还不到1%,这个比例现已超过40%。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移动支付渗透率从2013年的25%提高到2016年的68%。中国的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构建一个丰富的数字生态系统,其发展如今已超出它们的预期。

(二)拥有充足的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

在创业风险投资方面,目前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2014—2016年,中国提供的风险投资接近全球的20%。印度2018年的风险投资额是德国的3倍。亚洲的风险投资目前约占全球的一半,是虚拟现实、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最重要的风险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之一。

(三)亚洲逐渐形成创新中心

截至2019年4月,全球331家独角兽公司中有119家在亚洲。中国有91家,印度有13家,韩国有6家,印度尼西亚有4家。相比之下,美国有161家独角兽,英国有16家,德国有9家。亚洲的独角兽企业不仅在全球占比很大,而且成长速度也远超西方。从创立到成为独角兽,欧洲、中东和非洲的企业平均需要10年,北美需要9年,亚洲只需要6年。亚洲初创公司的扩张速度远超西方同类企业,倾向于以B2C为重点,集中于研发强度较低的行业,如电子商务、教育、培训服务。不过,B2B和研发强度较高的行业(如数据分析、云计算、医疗IT)往往由美国、英国和德国公司引领。

四、亚洲消费者是全球经济的中坚力量

数量庞大的亚洲家庭正在不断提高消费能力。麦肯锡预计,未来十年,亚洲将推动一半的全球消费增长;到2030年,将贡献一半以上的全球消费增长。

(一)亚洲消费者市场增长显著

亚洲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对亚洲的消费增长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创造了一大批手头宽裕的消费者。中国的劳动年龄人群是全球的核心消费人群。到2030年,全球每发生1美元的城镇消费,就有12美分由这一群体贡献。2018年,不到3000万名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花费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1/3;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他们的开销将翻一番。

(二)亚洲消费者市场格局也在经历变化

“亚洲消费者”的特征难以概括。例如,亚洲老年人将贡献全球消费增长的15%,在目前基础上增加约6600亿美元。他们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医疗保健上。亚洲1995—2009年间出生的“Z世代”(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在购买行为和价值观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享用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接触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对数字技术更熟悉。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奢侈品购买行为受到媒介消费的巨大影响;通过抢购最新款式得到关注的心理,也是影响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新消费者迅速超越基本消费阶段,他们将对新的品牌建立忠诚,并购买能够体现个人嗜好和表达自身风格的商品。随着企业持续满足顾客越来越高的期望,亚洲消费者将越来越多地引领世界其他地区的潮流。

猜你喜欢

亚洲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谁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亚洲足球
全新的亚洲市场——东盟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