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痢疾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2020-01-09掌庆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蛇形螺旋体亚急性

掌庆平

(江苏省射阳县畜牧兽医站千秋分站 224300)

猪痢疾是由蛇形螺旋体感染肠道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1]。本病发生后给猪场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而且由于没有可用疫苗,导致本病发病率较高。在养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本病的防控,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

1 病原简介

本病的病原为蛇形螺旋体,是一种原核单细胞微生物,外观细长、柔软,多为弯曲状。蛇形螺旋体通过革兰氏染色后为红色的革兰氏阴性,细胞核具有不定型性,在生命周期中不形成芽孢,其遗传物质既有DNA 也有RNA。蛇形螺旋体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运动方式为自旋转,呈蛇形。病原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且对环境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在0~10℃条件下,粪便用水稀释后,所含病原体能生存48d,在25℃条件下能生存7d,在37℃下能生存不超过1d[2],此外,在泥土和粪便中的病原也可以存活较长时间,但在干燥的环境中会迅速失活,螺旋体对次氯酸钠比较敏感,可以用次氯酸钠来杀灭。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携带病原的隐形感染猪。除猪外,鼠类和一些吸血昆虫也是本病的传染源。猪在排出粪便的同时将病原排出,在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会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器具、水源和饲料等。当健康猪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质就可能会被感染而引起发病。环境卫生条件差,运输或者拥挤的情况也会引起发病率上升。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猪,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其中以7~12 周龄的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最高,有时发病率可以达到100%,死亡率最高也可达到25%左右。本病的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每年的4~5 月及9~10 月份是猪生产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因此,发病率在这个时间内也会有所升高。本病发生后流行较为缓慢,常在几个月内才会扩散到大群。

3 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猪舍卫生条件差,尤其是一些排泄物不能及时清除,而且猪舍内阴暗潮湿,容易引起病原的滋生。且在这些污染物中病原能长期存活。哺乳期母猪发生本病后,排出的病原会污染母猪乳头,当仔猪吸吮时会受到病原的感染,从而导致发病。环境的突然变化或猪舍条件较差时也容易导致母猪免疫力下降,使得病原有机可乘。另外,饲料发生霉变也是本病发生的一个诱因。猪采食霉变饲料后,会引起中毒或体质下降,从而引发本病。

4 临床症状

猪发生猪痢疾后主要表现为下痢。严重时还可见有血痢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还会出现脱水和呕吐等症状。通常根据其发病快慢可分为4 种类型,即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4.1 最急性型

最急性病例比较少见,发病猪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剧烈腹泻,而且粪便多呈现水样。在粪便中含有大量黏液和少量血液。如果症状稍长,粪便中会含有大量血液,而且会在发病后2h 内出现死亡。

4.2 急性型

本型是猪场发生本病后最常出现的一种类型,病猪最初发病时会表现出食欲下降和体温上升,体温通常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升高1~2℃,不表现出腹泻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中期的猪开始表现出粪便异常。由最初的黑褐色变为灰红色或黄色稀便。随着病程的发展,腹泻越来越严重,粪便中含有大量黏液,严重的含有大量血液。这时病猪不断呻吟,有脱水症状,体重下降严重,常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死亡。如果在病程前期和中期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病程后期治愈率会明显下降。

4.3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的病程较长,通常能达到2~4 周。发病猪多不会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仅有间或性腹泻,而且采食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通常会影响病猪的生长发育,导致病猪发育迟缓,和其他猪表现相差较大。有些病猪在发病后一段时间内会逐渐痊愈,但其体内的病原不会很快被消灭,常出现复发情况。

4.4 慢性型

慢性型病猪和亚急性型病猪发病后的表现较为相似,只是病程要比亚急性型的病猪病程长。病猪可以长期带毒,如果不进行治疗,可以表现为终生带毒,本病随时都可能复发。

5 病理变化

剖检本病病猪可见病变多在大肠中,尤其是大肠的结肠部位。通常病猪大肠黏膜出现肿胀,出血严重,淋巴滤泡不断增大。发病严重的病猪结肠肠道内充满红色粪便,这些粪便较为稀薄。病程较长的病猪表现出肠壁水肿或出现坏死性的肠炎。在肠黏膜表面会有一些坏死灶,多呈点状或片状。将这些坏死灶拨开可见黏膜下层出现溃疡和糜烂情况。

6 诊断方法

本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对病猪进行确诊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常用的实验室技术有镜检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猪粪便可以发现本病的病原体。具体方法是用猪大肠黏膜进行抹片后,火焰固定后进行染色,使用的染液有结晶紫染液和姬姆萨染液。经过3~5min 的染色后晾干,置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粪便中含有蛇形运动的病原微生物,可以确定猪发生本病。

7 防治方法

7.1 预防

本病的预防需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着手。猪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避免从猪场外引进猪种,从而避免将病原带进猪场。即使要从外界引进猪种,需要提前调查引入地区,确保不是本病的疫区。而后对引进的猪要进行严格检疫,确保猪的健康。在引进猪后,应隔离观察30d,如果没有发现有问题才可以混群饲养。对养殖场的猪群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及时清理猪舍内的各种污染物,保持舍内环境干燥和卫生。给猪群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打扫后要及时对猪舍内外进行消毒。消毒时注意药物的轮换,避免长期应用同一种药物,使得病原产生耐药性。猪场应制定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内外进行全面消毒。猪舍内环境需要保持恒定的温、湿度及良好的通风。尤其是在季节变换和天气突变的情况下,注意猪舍中的温度不能相差过大,这样不利于猪的健康。猪舍内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这样可以将舍内不良气体及时排出,减少病原滋生,降低猪群受感染的风险。在饲养过程中还要注意饲料和饮水的质量,避免给猪群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和不清洁的饮水。本病预防没有合适的疫苗可用。但发病猪体内可以产生抗体。因此,静脉注射福尔马林灭活抗原能增强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抵抗猪痢疾细菌的攻击[3]。

7.2 治疗

由于螺旋体对抗菌药物敏感,可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于治疗本病的抗菌药物有林可霉素、新霉素、泰乐菌素及杆菌肽等。应用这些药物治疗本病时,可将药物拌入饲料或饮水中,药物通过胃直接到达发病的肠道,能有效杀灭处于肠道中的病原。

猜你喜欢

蛇形螺旋体亚急性
广州市鼠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感染调查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如泉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用药规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丛林秘境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