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城市生猪产能恢复与持续发展新思考

2020-01-09程广强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存栏母猪用地

程广强

(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73500)

1 生猪产能恢复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邹城用来养殖的一般用地都是离村庄较远的山地或林地,前期需要政府给予土地平整,水、电、路、气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投入,预计建设一个养殖小区需要的基本配套资金大约在600~1000 万元不等,地方财政难以承受。对养殖户来说,即使目前养猪场建成投产,由于引猪成本增加,疫情防控难度加大,养猪风险同步提高,没有较厚的经济实力,很难保证养猪效益。虽然近年来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对畜牧业投入有所增加,但与畜牧业发展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金融机构对养殖户的扶持不到位,贷款额度低,贷款手续繁杂,部分养殖企业苦于贷不到款,缺乏周转和发展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1.2 生猪总体存栏量持续下降

当前非洲猪瘟依然未有有效疫苗,加之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猪养殖风险较大,尽管生猪养殖头均出栏利润上涨,但养殖场户存在恐惧心理,生猪养殖总体存栏率呈下降趋势,生猪存栏数量整体下降,能繁母猪存栏略有增长。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统计,全市生猪存栏23.8 万头,同比下降10%;母猪存栏3.2 万头,同比增长18.5%。虽然各级不断出台扶持激励政策,但生猪产能恢复依然缓慢。

1.3 养殖用地问题成为制约新建、异地重建生猪养殖场的主要因素

对于邹城市来说,除了基本农田以外,一般用地较少,适合用来搞养殖的更少,同时存在养殖一般用地,布局不合理,对“未利用地” 不能提供水、电、路、气等要素保障,达不到设施用地要求。

1.4 生猪种源供应不足

现目前要提高母猪的繁殖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增加能繁母猪存栏,受种源限制无法及时引进,能繁殖母猪存栏数量增长缓慢,仔猪供给数量增长不明显。根据猪的生长周期推断,至少一年内方可恢复基础母猪群,缓解生猪产能供给。

1.5 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防疫队伍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流失。目前,基础防疫人员老龄化严重,技术相对落后。乡镇基层兽医人员严重流失,不同情况存在“在编不在岗” 现象,很难满足当前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形势需要。另外,基层应急防控资金非常紧张,在目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没有上级专项应急资金做基础,防疫效率、效果就无法保障。虽然目前没有发现疫情,但当疫情来临时,由于养殖场户预防疾病意识不高,应对能力有待增强,特别是生物安全防控理念提升,饲养理念还需要不断进步。

2 相关对策与建议

2.1 进一步加大生猪养殖扶持力度,有效推动养猪产业的发展

在资金投入方式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生猪养殖的信贷支持和投放力度,对养猪贷款进行贴息,降低信贷利息。对新建、异地重建养猪企业,加强前期出台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保费补贴、“种猪直补” 等政策督导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市级以上财政投入,可采取“先迁后补” “先建后补” 的形式,给予禁养区搬迁养殖场一定的资金扶持,解决“迁补不到位”,重建缺资金问题。建议各镇政府同步加大对养殖一般用地、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保障水、电、路、气等基本要素达到养殖设施用地条件。

2.2 下大力气解决养殖用地瓶颈制约,解决养猪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山东省“稳生产、保供应” 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搞好养殖区域优化调整。建议由各镇人民政府负责统筹,选择适宜养殖用地,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合理调整用地规划布局,可先行确定养殖区域,根据区域环境、面积、基础设施等要素,确定养殖数量、规模及品种等,然后调整土地性质;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涉及的永久性建筑配套设施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优先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将推动养殖用地工作纳入政府年终考核内容。

2.3 优化调运政策,提高区域间调运效率

优化生猪调运政策,保障符合条件的种猪和商品仔猪正常流通,符合要求的种猪、仔猪应放开限调管制。支持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厂“点对点” 调运生猪,鼓励生猪就地就近屠宰,减少活猪跨区域调运,逐步实现从调猪向调肉转变,将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纳入“绿色通道” 政策范围,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生猪及其产品产销对接,促进生猪主销区主动对接主产区,切实提高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建立优良母猪核心群,政策激励增加生猪精种供应量,建立相对稳定的供给链条,保障自身供给保障水平。

2.4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为养猪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扎实推进村级防疫员改革,推进基层防疫体制改革实质性进展;快速落实农业部防疫专员制度,推进防控体制的高效化、科学化;稳定畜牧兽医机构,提升基层人员防控素质技能。充分利用劳务派遣、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增加基层各级防疫经费,形成“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的良好体制,努力打造一支防控“铁军”。立足生猪全产业链防控,不折不扣地落实疫情外堵、内控、严查、应急各项防控措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保障水平,足额保障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经费和力量,改善设施装备条件,落实工资等待遇,保证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

2.5 科学教育引导,适当扩大养殖场户规模数量

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给予限养区养殖场户一定的扶持政策,提高养殖效率,增加出栏率。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利用网络、微信、明白纸等形式开展防控技术推广,特别是生物安全防控知识培训,全面提升防控水平。强化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提升基层整体防御力。指导生猪养殖场户进一步完善车辆与人员消毒通道、出猪台等设施条件,强化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做到封闭式饲养。地市应加快推进生猪运输车辆清洗消毒场所建设,以镇为单位设立清洗消毒站,定期开展公共区域大消毒大清洗工作。积极指导推动规模化养猪场、屠宰厂配套完善清洗消毒设施,开展专业化清洗消毒,严格实施生猪运输专用车辆备案运营及消毒制度,降低车带毒传播疫情的风险。同时结合目前生猪价格向好的形势,对适养区的养殖场户给予更多政策、土地上的优惠政策,增加养殖场户数量,鼓励养殖场户扩大原有养殖规模,提高生猪供应量。

2.6 加快绿色发展进一步缓解环境压力,促进养猪业绿色发展

持续推进养殖园区建设,禁养区异地重建养猪场尽量纳入园区建设范围,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基本达到零排放要求。对异地重建后环境不达标的养殖场,坚持以整改为主,给予合理的过渡期,严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由,采取“一律关停” 等简单做法。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制推进项目建设,及时下拨配套资金,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 结论

生猪产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关系着社会民生、乡村振兴。当前,我们应充分利用生猪产业的发展政策,抓住问题关键,对症下药,强化政策落实,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生猪产能生产快速恢复及存栏复苏。服从“稳生产,保供给” 的大局,实现生猪产业的提档升级,实现生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努力确保生猪供应量。

猜你喜欢

存栏母猪用地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