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性胃肠炎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0-01-09吴冬英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胃肠炎传染性患病

吴冬英

(安徽省宣州市宣州区畜牧兽医管理局 24200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该病最先于1946 年在美国被发现,随后在日本和美国也相继出现该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病扩散到全世界的多个国家,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多发的一种生猪疾病。

1 病原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进入机体后主要在肠道内增殖,也有少数情况可以在呼吸道内增殖,该病毒为冠状病毒属成员之一,有囊膜结构,外膜有纤突,外观呈球形。该病毒对寒冷环境有一定的抗性,肠组织内的病毒-20℃时能在6~18 个月内保持活性,但病毒对于热较不稳定,65℃的条件下10min 即可灭活,56℃下45min 即可灭活,紫外线和光也均能将其灭活。一般的消毒剂如乙醚、氯仿等均能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0.05%甲醛溶液持续作用20min 即可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杀灭。

2 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可呈爆发性流行,也可呈地方性流行,当呈爆发式流行时,通常在3~4d 内就会传遍整个养殖场及邻近区域。该病有明显季节性,在冬季和早春寒冷的天气,病毒较易存活,发病率较高,夏季由于温度较高且紫外线强度较大,容易杀灭病菌,所以不易发病[2]。在没有发生过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地区,该病常呈爆发式流行,在老疫区多为地方性流行,且有明显的周期性,新生仔猪患病后死亡率较高,但育肥猪和成年猪发病后基本都能耐过。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其粪便、口鼻分泌物、呼出气体及乳汁等均存在大量病毒,被污染的环境、饲料、用具等均可感染健康猪,各年龄的猪均能发病,但以仔猪发病后的症状最为剧烈,死亡率可达100%。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通常在2d 以内,大部分患病猪在感染后15h会表现出症状,仔猪症状最为严重,患病初期仔猪会发生呕吐、腹泻,粪便颜色为黄色、绿色及白色,粪便中还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患病仔猪体重迅速减轻,伴有脱水症状。母猪患病后表现为泌乳量下降,也会影响仔猪生长发育。育成猪患病后症状较为轻微,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有个别猪会有腹泻症状,但腹泻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即可自愈,很少发生死亡。

剖检病死仔猪可以看到胃内有较多的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小肠内有气体,肠内容物为黄色或白色的液体,肠道壁有卡他性炎,育成猪的淋巴结和脾脏发生肿大,少数出现膀胱出血点。取一段小肠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患病猪的小肠绒毛变短,也有的患病猪小肠绒毛消失。

4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大体做出判断,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症状与仔猪白痢、仔猪副伤寒及猪轮状病毒等疾病的症状极为相似,所以想要确诊还应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可以分为显微镜检查、乳猪接种实验、细胞培养、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毒中和实验、琼脂扩散实验、核酸探针技术及RT-PCR 法等[3]。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治疗

患病猪确诊后治疗可以用链霉素、庆大霉素进行治疗,而后根据不同患病猪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有皮下青紫的患病猪可以肌肉注射磺胺嘧啶钠进行治疗,脱水较为严重的患病猪可以用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等水溶性粉剂,从而纠正患病猪的脱水症状。目前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可以用中草药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健脾、理气,用止痢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5.2 预防

该病的预防首先应加强管理,给生猪提供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应激,定期进行消毒,尤其是患病猪粪便等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环境等要重点消毒,杀灭病毒并阻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此外,还应按照兽医防疫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通常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所以,最佳的免疫方式是口服或鼻内接种,多数养殖场所用疫苗是华株弱毒疫苗,也可以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6 小结

猪传染性胃肠炎对仔猪尤其是新生仔猪的危害巨大,感染后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应重视该疾病并积极进行预防。尽量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入种猪、生猪及精液等,如果有需要引入生猪时应在进场前进行严格检疫,进场后再进行隔离,确认新引入生猪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猜你喜欢

胃肠炎传染性患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石榴健胃丸治疗胃肠炎的作用机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
当今孩子患病,可获哪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