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公猪选育及提高其生产效果的措施探讨

2020-01-09刘广义李梅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种猪公猪乳头

刘广义 李梅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畜牧兽医局 048000)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开始新建大规模养猪场,结合养猪生产环节的具体需要,采取标准化的饲养管理方法及环境控制技术,切实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优质的种猪选育方法往往能为养猪行业的发展带来坚实的支撑。而在具体选育过程中,种公猪的选育极为重要。选育优秀的种公猪能使后代质量与数量产生显著提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目前,种公猪选育体系尚不完善,技术问题尚待解决,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能选取更为合适的选育方法,用以获得更为优质的生产成果。

1 种公猪的选育要求

1.1 体躯结构

种公猪选育工作中相关人员要掌握种公猪的选育要求,以此为基础针对性的选择公猪,以此提高种公猪的选育质量。相关人员应注意观察公猪的体躯结构,选择眼窝结实、身躯各个部分线条较为流畅、身体较为强壮、没有身体缺陷的公猪作为种猪,确保种猪具有较强的生殖能力。

1.2 品种特征

种公猪的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养殖场内猪的繁殖量,因此,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种公猪的挑选,确保养殖场可以通过种公猪的选育工作扩大自身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经济获益。在种公猪选育工作中,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种公猪品种的考察,选择身体较为强壮的品种进行培育,提高种猪的选育质量。在选择时,相关人员要加强对其头型、毛发及体格的观察,保证公猪可以满足种公猪选育的品种要求,为获得健康的猪仔提供一定的条件。

1.3 发育特征

在种公猪选育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注意观察种公猪发育特征,选择繁育特征较好的公猪作为种公猪,以此提高养殖场的繁殖量。首先,要观察种公猪的睾丸,确保其对称性,并且睾丸无病症,确保精子质量,观察公猪是否包皮积尿现象,以保证种猪的生殖能力。其次,人员要注意观察公猪是否具有正常的性机能,选择性机能较好的公猪为种猪。最后,人员应注意观察公猪的乳头,要求其乳头排列有序,公猪乳头的数量最少要保持在6 对及以上。相关人员要全面掌握种猪选育特征,严格挑选种公猪,提高其繁殖能力。

2 种公猪选育技术

2.1 种猪生长阶段的选育

2.1.1 种猪出生阶段的选育

首先对父母代生产性能进行评定,结合生产记录来选取评分更高的后代。尽可能地在产仔数更多并且没有遗传缺陷的大窝中选育种猪,普遍不选择初产猪,主要原因在于其生产力可能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保证在仔猪出生12h 内进行称重并予以记录,完善种猪选择的相关数据,为日后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2.1.2 断奶阶段的选育

当仔猪从母乳喂养逐渐过渡到能独立生活后,其个体形状尚未完全表露,此时首要选择并无遗传缺陷、四肢健壮、体重合适并且拥有7 对或者以上乳头,发育状况优秀的仔猪。

2.1.3 达到50kg 体重阶段的选育

在此阶段下的种猪受到母体的影响较小,选留的主要根据在于个体成长性能方面,同时还需要考量种公猪的具体外貌及其繁殖性能。如达到50kg 的种公猪选育仅依靠生长速度进行排查筛选,其繁殖能力的优良基因可能会丢失,因此,本阶段的选育应综合借鉴达到100kg 体重阶段选育。

2.2 达到100kg 体重阶段的选育

个体已表现出主要生产性状,以本地区某种猪精液供应中心的种公猪为例,新美系长白品种的种公猪达到100kg 的日龄为137d,肉料比为1:2.34;新美系杜洛克公猪的日龄是152d,肉料比为1:2.4。此时针对性地观察猪群整体外形是否足够匀称,左右两侧是否对称,身体高及身体长度均与正常月龄的种公猪相差不多;就头部到胃部、躯干到四肢为止,要求选择精神面貌优秀且肩宽合适的种猪,腹部肌肉紧凑且拥有7 对或者以上发育优秀的有效乳头,并无内翻乳头,背部肌肉发达且曲线流畅,后驱肌肉足够发达,在行走过程中步伐稳健,喜好运动,能主动爬跨,拥有种猪三代系谱资料,并确定嗜淋巴细胞病毒值相对较大[1]。

2.3 种猪性能测定选育

整理并记录种猪达到100kg 的日龄、眼肌面积及其深度、肉质形状、繁殖性状等,定期测量种猪的身体高度及身体长度、体重、胸围等基础数据,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较为精准的工具,在开阔地带进行测量,以此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评定种猪背膘厚、酮体品质、肌肉质量,统计种猪瘦肉率及其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选择符合市场需要的种猪个体,用以提高经济收效[2]。

3 提高种公猪选育效果的措施

3.1 完善种猪的选择工作

在选择种猪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健康、没有疾病、营养发育健全且具有明显品种特征的仔猪,与此同时还需要保障选育仔猪睾丸发育良好,精液质量更好。

3.2 做好各项数据储存与记录

种猪选育过程中往往需要涉猎大量数据,包括系谱卡、登记表、记录表及计划表等,为了切实有效地明确猪群的繁殖能力,每次变动配种实验都需要具有完整的数据记录,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对数据进行总结,掌握种猪生产性能,用以完善后续阶段下的配种生产工作。此外,所有记录数据都需要保留存根,以便后期进行对比查阅。

3.3 建设育种核心群

如果是规模较大的养猪场,猪群更新率普遍维持在30%~35%,一般是在猪群中选择无遗传疾病且体型外貌均符合要求的充当后备猪。所以,种猪场需要建设育种核心群及扩繁群,及时选择后备猪,尽可能地提高世代交替效率。

育种核心群的建立原则:首先,结合现有的种公猪群血缘分析报告,将各个生产性能不高或生产仔猪数量较少的种猪转移到扩繁群中;其次,结合现有的生长性能测定数据,在保障血缘结构符合相关需要的情况下,将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优秀、相貌及生长速度均符合要求的种猪纳入到育种核心群中。就核心群数量讲,需要结合现下种猪场的具体规模,用以保证猪群淘汰与更新,为了维持种公猪的整体质量和数量,应将核心群内部的公、母比例维持在1:5 附近。

3.4 优化种猪淘汰制度

在进行种公猪选育过程中,淘汰各个发育不良、体型不对称且患有遗传病的个体。在育种核心群中,如果形状极为优秀,那么此类种公猪可以保留,继续和后代配种,淘汰性欲低下且睾丸产生病变、年龄较大等没有治疗价值的种公猪,剩余种公猪可以纳入到扩繁群内部,用以维持扩繁群的更新换代,保障各项资源的合理应用。一般来讲,种公猪使用年限应控制在两年以内,养猪场需要及时更新数据,并对不合格的种猪做淘汰处理。

4 结束语

切实有效地完善种猪选育工作,首要目标是提高种公猪的整体素质,采用良好的选育技术。相关人员应合理控制种猪生长阶段、断奶阶段及体重上升到50~100kg 的选育工作,以此提高种猪选育的质量,进而提高种猪繁殖能力。并且在种猪选育工作中做好种猪选育阶段的数据记录、建设育种核心群、淘汰繁殖能力较弱的种猪等工作,保证养殖场的繁殖量,提高养殖场的竞争力,促进养殖场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种猪公猪乳头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