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种猪疾病种类与防治

2020-01-09武彦红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常见疾病种猪保健

武彦红

(河南省汝州市畜牧局 467599)

1 种猪常见疾病种类概述

1.1 消化系统疾病

种猪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及血液性肠炎等。对不同类型的腹泻可采用粪便检测、观看粪便状态类检测。如病毒性腹泻的粪便状态为水样,如果严重粪便可呈现喷射状,颜色呈绿色,主要运用药物治疗,增加种猪的阳光照射频率。而细菌性腹泻疾病种猪粪便状态为稀糊状,会导致种猪体重下降,治疗对策与上述相同。其出血性肠炎疾病粪便中会出现血丝,可运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1]。

1.2 呼吸系统疾病

种猪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由病毒、细菌滋生引起,在患病时的典型症状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并伴有食欲降低、体重下降等状况,如果未对其及时实施治疗,会出现高烧、肺炎及肺部感染等情况。对于种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多采用药物控制、饲养预防等措施。其药物控制疾病主要是指依据种猪疾病实际状况对症用药,将治疗药物添加到种猪饮食中。而饲养预防主要涉及卫生保持、控制猪舍温湿度等。

1.3 皮肤病

种猪在饲养过程中出现皮肤类疾病,主要与环境湿度、温度不当有关。常见皮肤病为猪疥螨病,种猪在出现该疾病时的典型表现为皮肤结节,并伴有皮肤瘙痒、疼痛等症状,多数种猪在出现该皮肤病时会在角落蹭痒,导致饲养员忽视该种状况[2]。若未能及时处理,种猪体重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毛发松弛,严重的会导致种猪全身皮肤感染。因此,需要做好环境控制工作,定期卫生处理、消毒,降低皮肤疾病发生率。

2 种猪常见疾病预防对策

2.1 健全种猪接种制度

种猪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受环境、温度及地区其他因素影响,比较容易发生细菌、病毒感染。此外,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工业化进步,在为人们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工业污水、飞尘及大量有毒物质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不断降低,种猪感染细菌、病毒种类也随之增多,进而导致种猪疾病发生率不断增高,间接增加疾病防控难度[3]。如地区季节不同,饲养温度、湿度等均存在差异,需要将饲养温度控制在18~25℃之间,依据以上因素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向种猪注射预防类药物,注射完成后需要做好记录,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一旦出现异常状况,需要立即采取干预措施。

2.2 构建安全卫生养殖场所

种猪饲养环境与饲养质量、疾病预防等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因此,需要为其构建安全卫生的养殖场所,为其创建良好的养殖环境,在为种猪构建养殖场所时,可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一方面,需要保证养殖场所的通风度,安装自动化通风设备,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温湿度依照季节变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注重养殖场的卫生保持工作,每天定时打扫卫生,并在晚间进行养殖场消毒。此外,种猪的饮食、饮水必须经过质量检测,若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出现患病死亡状况,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2.3 做好各种寄生虫防治工作

寄生虫感染为种猪饲养中的常见疾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种猪机体免疫力,增加疾病发生率。并且多数寄生虫类疾病可通过粪便、呼吸系统传播,导致种猪大面积感染。因此,需要做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可从两方面入手,分别为阻断传播途径、环境卫生控制。其阻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指向种猪注射疾病疫苗、驱虫。而环境卫生控制主要为消毒、环境质量检测,并抽查种猪粪便,若检测结果显示有幼虫、虫卵,需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2.4 完善种猪保健工作

种猪对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完善种猪保健工作来降低疾病发生率。主要是在保证种猪饮食、饮水质量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保健类药物,进而有效提高种猪免疫力。另外,还可科学选用中药保健类药物,降低药物成本,提升保健效果,并且中药保健的副作用低。尽量将饲喂时间段控制在早上5~6 点之间,傍晚16~17 点之间,增加种猪进食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种猪饲养技术也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在满足人们对猪肉食材需求的同时,还要有效保证种猪的饲养安全。

猜你喜欢

常见疾病种猪保健
清心莲子饮治疗女性常见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常见疾病康复”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应用于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员的效果观察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