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生产环境对仔猪腹泻的作用

2020-01-09王金兰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猪舍空气质量患病

王金兰

(江苏省海安市畜牧兽医站 226600)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保证新生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同时,控制好母猪生产环境也是降低仔猪腹泻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母仔猪生产环境的控制需要通过合理规划生产区、做好环境温湿度控制、保证空气质量良好等措施共同作用。

1 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1.1 空气质量

猪舍内空气质量过差,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含量过多,会影响妊娠期母猪的健康,进而影响胚胎期仔猪的生长发育,容易导致仔猪出生后腹泻的情况发生。同时,生产环境内的有害气体过多会导致仔猪肠道功能紊乱,加之仔猪胃肠道发育不健全,极易出现腹泻症状。

1.2 温湿度

妊娠母猪和仔猪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较高,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发生热应激,不利于仔猪生长发育。温度过低会发生着凉引起腹泻。猪舍内的湿度过大容易给微生物提供繁殖条件,也会增加仔猪腹泻发病率。

1.3 卫生条件

卫生条件是对仔猪腹泻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卫生条件过差的产房内容易存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仔猪感染后会出现腹泻现象。

1.4 气候环境变化

气温骤变,持续的高温或低温,雨季等气候条件下会导致仔猪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引起腹泻的发生,尤其是对于1~3 月龄的仔猪来说,处于腹泻的高发期,死亡率和发病率都较高,患病仔猪不仅会出现腹泻症状,还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并且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出现大量死亡[1]。

2 不同因素导致仔猪腹泻的鉴别

2.1 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能导致仔猪发生腹泻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被称为仔猪黄白痢,主要感染5 日龄内的新生仔猪,1 周龄以上的仔猪发病情况较少,通常是整窝仔猪集体患病。第一胎母猪所生产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患病仔猪的粪便呈黄色水样或灰白色粥样,含有凝乳片,此外会伴随精神萎靡不振,拒绝吸乳,脱水及昏迷等症状。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腹泻也叫作猪副伤寒,对1~4 月龄的仔猪感染性较强,该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发病,急性患病仔猪多发生败血型症状,常见于断奶前后,会引起突然性死亡,对病程较长的患病仔猪有严重的腹泻症状,体温上升至41~42℃,在患病仔猪的耳根、胸部及腹部皮肤处出现紫斑,最终多会死亡[2]。对于亚急性和慢性发病的沙门氏菌感染,仔猪通常会出现先便秘后腹泻的症状,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绿色,气味恶臭,同时伴随着眼结膜发炎及眼部分泌物增多,病程较长。魏氏梭菌常被称作仔猪红痢,感染的主要症状是腹泻,该致病菌能产生毒素,致使仔猪发生肠毒血症或坏死性肠炎,患病仔猪粪便由患病初期的灰黄或灰绿稀便转变为红色,死亡率高。

2.2 空气质量不良引起器质不良所引发

空气质量状况较差所引起的仔猪腹泻,通常是因为环境因素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增加感染致病微生物的风险。

3 母仔猪生产环境控制技术

3.1 严格的消毒措施

母猪产房及仔猪保育舍要制定严格的消毒措施。定期清理生产环境的粪便、垃圾,减少环境中的微生物,寄生虫等致病因素。消毒是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妊娠期母猪及新生仔猪的抵抗力较差,要格外重视消毒清洁工作。消毒的主要目的是将环境中能危害母猪及仔猪健康的病原微生物消灭。消毒过程中应注意消毒剂的正确使用,不能过量使用,防止消毒剂污染环境,应定期更换消毒剂或不同种类消毒药物交替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生产环境内的清洁工作要比消毒更重要,日常清洁工作要按规定进行,做到日日清洁,定期消毒。

3.2 空气质量控制技术

生产环境的空气质量影响妊娠母猪和仔猪的健康。保证空气质量良好的最佳措施是合理进行通风换气。在建造生产舍及保育舍时,需要设置通风换气孔。新生仔猪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通风工作应在保证猪舍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3]。冬季寒冷季节可以使用通风设施进行换气,避免直接换气导致的冷空气侵袭。此外,还需监测生产环境的空气质量,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必要措施。

3.3 产房及保育舍温度控制

新生仔猪离开母体后生存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且新生仔猪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各项器官发育不健全,为其建造一个与母腹环境相差较小的生存空间至关重要,仔猪最佳生存温度为28~35℃,母猪生产的一周生产环境温度控制在24℃,保温箱内温度调整至33~34℃;仔猪2 周龄时产房内的温度保持在22~23℃,保温箱内温度控制在32℃;仔猪3 周龄时,母猪所处环境控制温度在21℃、仔猪所处环境温度控制在30℃;仔猪4 周龄时,母猪舍内温度调整为20℃、仔猪所处环境调整为28℃。在调整温度时,要循序渐进,每周温度调整不能超过2℃。产房及仔猪保育舍内要设置保温设施,为生产母猪及仔猪提供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在夏季温度较高时,要给猪舍降温,保证温度在适宜范围,有条件的猪场应使用全封闭式猪舍,有助于温度控制。

3.4 湿度控制

猪舍内的湿度应该控制在65%~75%,定时监测猪舍湿度,定期检查垫料是否过于潮湿,并及时更换。在产房空气质量良好、通风情况良好的状态下,可以适当降低冲栏频率,或采用干清粪模式,避免用水过多引起的湿度较高。

3.5 减少气候变化对生产环境的影响

新生仔猪的机体调节能力差,需要保证环境的稳定,因此,养殖场采取必要的措施,排除气候变化使仔猪出现的应激反应。首先养殖场应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同时制定应急措施。在气温骤降骤升、持续多雨、大风等天气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生产环境不受影响。尤其要注意春秋气候多变的季节,要提前做好防风保暖措施。

3.6 保证泌乳环境清洁

新生仔猪在第一次哺乳前,要保证产房的卫生条件合格,还需对母猪的乳房进行消毒清洁,可以使用0.1%高锰酸钾或0.05%新洁尔灭溶液擦洗母猪乳房,挤掉头几滴乳汁。

3.7 抓好饲养管理工作

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相辅相成,在做好环境控制的同时也应加强饲养管理,以保证环境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首先,为母猪提供营养充足的全价日粮,为其生产及秘乳提供基础保障,提高泌乳量,减少哺乳期失重;其次要抓好仔猪补料,7 日龄开始诱食,14 日龄仔猪采食量增加,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21 日龄时仔猪以饲料为主、母乳为辅,25~28 日龄断奶;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及疫苗来预防仔猪腹泻。对于经常发生仔猪腹泻且死亡率较高的猪场,要查明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仔猪腹泻率。

4 小结

仔猪腹泻是养猪业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在生产实践中,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通常是多种因素相结合的,因此,对仔猪腹泻的预防也应采取多种方式,其中环境控制措施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本文对母仔猪生产环境控制措施进行简单论述,通过严格消毒,控制温湿度,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降低猪场内仔猪腹泻率。

猜你喜欢

猪舍空气质量患病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不同通风模式对保育猪舍冬季环境的影响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多功能空气质量远程检测仪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