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0-01-09李鸿鑫陈伟国蔺文成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学时畜牧

李鸿鑫 陈伟国 蔺文成

(华南农业大学 510642)

畜牧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其理论知识以生产实践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1]。实验教学是畜牧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必须环节,它有一套独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通过这些基本方法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畜牧微生物的传统实验教学有很多不足[2],为了提高“畜牧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本学院的办学特色,从教学的内容、方法、考核及时间安排上进行创新实践,增强了该实验教学的目的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传统实验教学中常见问题

1.1 实验内容陈旧,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畜牧微生物学实验” 课时为16 学时,只能开设一些传统的实验项目,且单项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不利于学生知识框架建立和完善;实验项目安排不合理,观察项目多且典型性好,不利于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生产中常常表现为对未知病原菌的畏惧和手足无措。

1.2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动参与度低

为减少浪费课时,课前授课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试剂等,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上课时只注重实验操作过程和操作技巧的问题,对实验意义和应用思考不足,只是机械的重复实验,缺乏发散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时间安排不合理,针对性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是每周2 学时或4 学时的实验,而细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等实验所用的细菌培养时间一般不少于16h,教学任务安排的周学时无法完成整个实验。通常任课教师会提前准备好预期的实验结果供学生观看,或是安排学生第2 天课余时间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而第2 天很多同学的时间受其他课程影响,导致实验效果不佳;此外,实验完后相关微生物材料无害化处理也得不到完整的训练,导致实验达不到训练目的,降低了开设课程的意义。

1.4 考核方式不科学、不全面

传统教学考核方式主要依据学生实验课的出勤率、实验完成度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忽视实验过程评价、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态度考核,导致学生面对实验过程的意外情况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对实验过程不重视,存在相互照抄实验报告的行为。

2 “畜牧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1 优化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新体系

为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畜牧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实验室教学条件,建立逐级递进、由理论到应用实践的3大模块实验:(1)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属操作技能训练,目的是通过这个实验的训练使学生操作规范、熟练,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消毒及灭菌、器皿的清洗、包扎和干热灭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与结构的观察等。(2)综合实验系列,属验证性实验,把传统的单元化的实验进行整体优化,选用教学用途的弱化的安全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做实验教学材料,开展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药敏实验及单染色法、负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观察实验。(3)设计性实验,属于应用性实验,2 学生为一组,根据兴趣选择健康学生体表、空气或新鲜贝壳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2 种以上方法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做一个相关主题的展报作为期末作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实验技能。

2.2 改变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

重视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在实验前1 周,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和教学PPT 预习实验项目,熟悉实验目的和原理,提前观看慕课等相关视频,并提交预习报告。实验开始前,授课老师现场示范并讲解注意事项,实验时,根据实验模块和教学条件,安排学生独立完成或2 人组合完成,并在实验进程中,向其提出与实验进程有关的问题。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完成无菌处理,并根据实验操作情况、完成度给予相应的评价。此外增设了两个拓展教学模式:(1)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完成实验3 模块时,需要完成扩展展板制作,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2)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安排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实践,华南农业大学温氏班每年暑假要到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带参观。

2.3 灵活选择实验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畜牧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中的时间冲突问题,改革首先调整的是实验时间的安排,确保实验的连续性。具体做法是: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培养基的配制、消毒及灭菌、器皿的清洗和包扎、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细菌基本形态及构造观察等安排在正常的周一至周五的时间段内4 个学时,综合实验系列和设计性实验需要将细菌培养、涂片的制备、染色、镜检等单项实验串联起来,需要连续两天实验,安排的周末,用12学时,分2 个周末开出。这样能使实验更加紧凑,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4 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体系

改革后评价体系的重点是对实验过程实行动态考核,全方位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7 个方面考核构成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具体为:实验预习报告和准备实验完成度(10%)主要考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出勤率(20%)主要评价学生实验课积极情况,避免旷课、迟到和早退;课堂随机提问(5%)主要评价学生对实验课的认知程度;实验操作水平(25%)主要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实验报告和期末作业(40%)主要对学生实验报告写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是否全面、有无自己的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其学习积极性。

3 结语

“畜牧微生物学实验” 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学科。近几年来,华南农业大学通过分析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考核、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完善和改革,使得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畜牧微生物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通过畜牧微生物学实验学习,学会个人防护,树立严谨的无菌概念,掌握学以致用的技能,让自身的实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学时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