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浦东地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探讨

2020-01-09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3期
关键词:浦东文旅图书馆

施 丽

(上海浦东图书馆 上海 201204)

2018年4月8 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诗与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起航远行[1]。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认知与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而文化又需要通过旅游来创新、传承与传播[2]。一个国家或社会旅游的兴盛发展,是其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文旅融合正是顺应了“文化是旅游的魂,旅游是文化的体”[2]。在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过程中,既要遵循时代的发展规律,有效地拓宽广大读者的视野,又要让阅读内容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的眼中,让更多的百姓感受新的文化旅游风景线。

1 浦东地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现状

浦东新区政府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成立了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19年7月,推出了全新的“浦东圆梦之旅”,包括改革开放之旅、科技创新之旅、城市高度之旅、东岸滨江之旅、度假亲子之旅和乡村人文之旅六条线路,丰富了浦东全域旅游的新内涵。机构的改革,为文旅跨界融合带来了新模式、新机遇。浦东一改过去传统的景点式旅游为全域旅游,以全方位视角将整个地区整体打包为一个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品牌。浦东的公共图书馆在全域旅游方面呈现了新的风景线。六条旅游线路中,公共图书馆也成为内容之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官方媒介,浦东新区的公共图书馆不仅凸显各区域多元的文化形象,还能将馆内记录和保存的各类文献资源展示给大众,可以进一步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促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1.1 以特色资源建设为主的公共图书馆打卡景点

优秀文化的弘扬、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都离不开公共图书馆的参与,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特色文献资源,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

1.1.1 拥有红色文化资源的浦东图书馆

“学习书房”位于浦东图书馆一楼,于2018年4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全市首家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宗旨的阅读空间,学习书房有着丰富的红色书籍文献资源,并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手打造“学习读书会”品牌活动。在这里,除了参加国内知名出版社红色文献新书首发之外,还可以和党建专家学者对话,学习最新精神,牢筑理想信念,让市民在追寻真善美的过程中,传承城市红色文化根脉。目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已开展25场文化盛宴、2个专题月活动,成为浦东新区红色旅游的重点文化场馆之一。

1.1.2 具有名家精神标识的傅雷图书馆

傅雷图书馆是国内收藏傅雷译著、著作以及傅雷研究专著最多、最全的图书馆,于2019年7月24日正式开馆。除了丰富的馆藏图书,还将围绕傅雷主题、文学主题、艺术主题和亲子主题等展开各类活动,向读者介绍世界先进文化,面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傅雷图书馆联合大隐书局,打造“全年不打烊,深夜不关灯”的“深夜书房”,可为夜读者提供傅雷主题读物、经典流行图书、时尚文具文创、精美可口餐食等暖心服务,为在浦东旅游的百姓提供更有内涵的旅游景点。

1.1.3 欣赏体育名人藏品的社区公共图书馆

2019年7月20 日,位于网红打卡地的活力102(乳山路102号)的陆家嘴·林峰国际象棋图书馆正式开馆。这是中国(也是全球)第一家以大师命名的专业国际象棋主题图书馆,也是国内首家由政府扶持、民间捐赠而成的智力体育类专业图书(博物)馆。各方捐赠汇集一馆,图书馆成为中国国际象棋理论和中国国际象棋运动的藏宝打卡之地。馆内既有林峰等体育界名人的丰富藏品,又成为了宣传国际象棋文化的展示点、旅游点。

1.2 以多样阅读体验为主的公共图书馆旅游热点

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多渠道开展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公共图书馆要在文化旅游融合时代实现系统发展,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够产生阅读的合力。

1.2.1 专属金融人士聚会的陆家嘴图书馆

陆家嘴图书馆转型改建后,短短一年内脱颖而出,获得上海市美好生活空间大赛最佳奖项。坐落于浦东陆家嘴“三件套”地标边,不仅让旅游人士能在那里旅游拍照,打造的全新泛文化类读书沙龙活动“陆家嘴读书会”也成为金融时尚人士的聚会圣地。开放一年来,已举办52场大咖面对面的阅读分享,每周2场主题读书活动,把主流文化、创新文化、高雅文化、多元文化带到白领身边,已俨然成为都市人的精神后花园。

1.2.2 专属科技人士聚会的公共图书馆分馆

与张江集团共同打造的公共图书馆分馆——张江科学城书房,位于张江科学国创中心,充分体现张江科学城创新创业的特点。其既有图书借阅等功能,也是张江科学城黑科技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及多元社交平台。读者可在书房体验最新的电子阅读介质、音频阅读介质、视频阅读介质等来自张江文创园区的黑科技产品。书房成为企业信息发布、创业路演、商业会务、科技沙龙、名家分享、文化体验、学习交流、休闲办公、文艺娱乐的一个全新平台,成为全国各地旅游学习浦东张江科学城的人气景点,为张江科学城发展注入文化的活力。

1.2.3 专属自贸新片区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分馆

与临港管委会合作开设的“大隐湖畔书局”,成为临港自贸新片区旅游文化新名片。它填补了这一区域文化布局的空白,创设的“共享图书”服务是综合公共图书馆与书店为一体的新模式。持借阅卡的读者一次性可借阅店内总价值不超过300元的任意图书,7天内免费,有效满足了该地区读者的阅读需要。大隐湖畔书局主打旅游类图书,在人文社科类图书的基础上,集中国内外旅游主题书刊2 000多册,内容涵盖国内外人文风光介绍、旅游攻略、旅行札记、旅行摄影等,既打造了鲜明的旅游主题文化空间特色,也进一步拓展了滴水湖的旅游内涵和服务功能。

2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难点

根据文化部《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浦东地区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打造多样阅读体验空间,从资源利用入手,适度、深度发掘文化资源,提炼特有的文化内涵形成文化主题,以文化内涵为灵魂,赋予其与旅游相关的理念与价值,打破空间界限,尽可能地用有形的、活态的形式表现出来[3]。但也存在着一定难点:一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浦东新区于2019年上半年才刚完成文旅融合的机构改革工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对文旅融合工作正在做顶层设计,涉及到公共图书馆如何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工作已纳入“十四五”规划中,为此,馆员们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尚需用一定时间作更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队伍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馆员推进文旅融合建设的能力不足,公共图书馆招录的人员基本都是以图书情报信息专业为主,一些馆员对文旅融合发展缺乏足够知识储备,也缺乏参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三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创新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工作是跨行业的联动,具体包括公共图书馆空间的复合型功能提升、阅读推广活动广度和深度的优化、文旅融合产品的开发等。目前,公共图书馆内的文化体验空间以文献资源建设为主,地方文献、家谱及地方特色数字文化既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更是具有极高和深度价值的旅游资源。公共图书馆馆内空间的设计、文献资源的展示、阅读推广活动都可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才能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也是公共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见证,进而为经济社会、文旅事业发展服务。

3 浦东地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探索

目前,浦东新区公共图书馆与旅游相融合的模式才刚刚起步,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只有持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寻找发展新动能。为进一步推动浦东新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原则,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在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二是进一步在内涵提升和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三是进一步在创新和协调推进、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3.1 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新区文旅融合规划和工作计划

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实现文化与旅游业融合互通有无、互相促进的前提。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工作要求,浦东新区按照《浦东新区文化活力和影响力提升“十三五”规划》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的情况,一是启动编制“十四五”文化旅游业整体发展规划,坚持升级发展的思路,先规划后发展、以规划指导发展的原则,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二者的融合,形成文化旅游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良性发展。比如在浦东中部地区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结合城市新地标打造“世界会客厅”等。二是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发展和总分馆体系建设情况,制定《浦东新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每年推进工作的时间表、责任人和具体工作项目表,以在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后,能高度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图书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浦东群众百姓做好服务,进一步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三是做好浦东图书馆文旅融合品牌项目建设规划。根据馆内推进的地方文献中心、上海儿童文学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结合旅游业发展的模式,打造集展示、研究、体验为一体的文化阅读旅游空间。

3.2 提升内涵,增强队伍建设的综合服务能力

促进公共图书馆和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一定要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尤其要抓实抓好图书馆和旅游服务两支队伍建设,及文旅人才智库建设并有效发挥其重要功能[4]。实现公共图书馆和旅游产业价值的挖掘和创新,需要培养大量既懂得图书馆公共管理又熟悉旅游独特规律,具有较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创新性人才。为此,浦东图书馆根据文旅融合发展的情况,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提升和培养。一是依托浦东图书馆学会平台,每月一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为全区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和馆内人员做好文旅融合知识的普及及专家案例的分享,让馆员们充分理解文旅融合发展要求、方向及具体的做法。二是制定《浦东图书馆馆员专业发展与培养促进管理办法》,为馆员的全方位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各种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比如说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参与各种研究课题、开展交流分享会、开设青年创意训练营等,鼓励馆员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他们用产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为读者提供各类服务,将图书馆资源活化并释放出可观的产业价值。三是以华东师范大学实践基地项目为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馆校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协同机制,以指导构建适应未来浦东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协同体系,吸纳旅游业、创意设计及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充实到公共图书馆队伍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

3.3 整合资源,探索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样本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是对图书馆和旅游资源情况的科学评估和实事求是的论证。浦东新区按照均衡化发展的要求,从品牌的塑造上作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3.3.1 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微型公共图书馆

根据上海市政府打造“世界会客厅”的要求,浦东在滨江东岸建造了22座“望江驿”,这是浦东完善文化旅游设施布局、打造文化高地的重要载体,更是打造城市文化色彩的重要举措。木质屋顶、玻璃墙体的休息室搭配三面落地窗,位于滨江东岸的50平方微型城市会客厅文化空间,成为集观景、阅读、休憩、摄影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图书馆。馆内除了放置流行的书籍外,全年每天邀请国际、国内知名的各领域名人,包括作家、书画家、设计师、策展人、导演等文化名人,也包括商界精英、金融人士、创业先锋、科学院士等来作系列文化主题分享交流活动,与11家线上媒体合作开展直播活动,来到滨江的游客在这个空间能每天与不同的名人对话交流。这里不仅能欣赏景色,更能滋养心灵,成为浦东微型公共图书馆的样板间。同时根据浦东新区乡村振兴规划,重点打造休闲旅游型示范村。作为浦东特色民宿发展试点村,连民村、界浜村注重以“特色民宿+精品农业”为产业重点,聚焦特色民宿产业,打造“宿游村”。小小的农家书屋和家门口服务站为示范村注入了全新的内涵,各种书籍、文化阅读活动不仅吸引更多游客驻足停留,还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网红之地。

3.3.2 塑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品牌

城市的精神和品位需要文化积淀,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文化滋养。2018年起浦东首推“图书馆奇妙夜”,让浦东图书馆这一“人文天堂”展示其“书山学海”的神奇魅力,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跨年旅游打卡地。“图书馆奇妙夜”活动在元旦、元宵等传统节日举办,两年来成为游客们秒杀的热点活动。今年我们尝试了奇妙夜活动的新形式“夜宿浦东图书馆”,邀请7—12岁的儿童枕着书香入眠,体验图书馆夜空间的美妙。活动圆满成功,参与的小读者和家庭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将继续探索深化品牌的形式和内容,让浦东图书馆成为旅游和夜经济发展的体验点。

3.3.3 研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产品

为了探索文旅融合的新产品,浦东图书馆依托图书馆馆藏文献,由设计师根据馆藏资源素材,设计开发相应图库和产品,探索综合文创开发的运营体系。包括以浦东图书馆元素为特色,根据馆外形和LOGO,设计研发文创产品;以浦东历史和建筑为特色,讲好浦东故事;实现“功能”,提升“颜值”。保留并发挥图书馆自身魅力和特色,设立馆内文创体验空间,增加项目亮点,提升场所感、体验感以及客户黏度,进一步提升图书馆自身内涵和产业集聚力。

4 结语

旅游的要素为我们勾勒了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路线图。公共图书馆要在文化旅游融合时代实现系统发展,只有多管齐下[5],才能够产生“文化+”的合力,以满足广大公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向往、新期盼和新需要。

猜你喜欢

浦东文旅图书馆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三十年的浦东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图书馆
前有深圳、浦东 今天的雄安新区潜力有多大
去图书馆
“浦东好人”黄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