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法的实践探究

2020-01-09江苏省东海县和平路小学刘玲玲

天津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文探究语文

■江苏省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刘玲玲

由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是传授灌输模式,学生只要根据教师的讲解去背诵和记忆就可以了,学生对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一直处于浅层次状态,而且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无问题意识的培养模式,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忽视问题对学生的驱动探究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问题不够明确、随意提问、无目的提问等现象,学生在这些无目的提问下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问题意识很难产生,思维常常处于混乱状态。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问题引导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引导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入思考,并运用知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问题引导法概述

(一)问题引导法的概念

问题引导法是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如可以将课本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促进学生的探究。即经过教师对内容的分析及对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了解,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促进学生理解问题,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实现的需求,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与选择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了解学情,对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整体把握,以在教学中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问题的探究中加深体验。教师问题的设置要注重多样化,但问题的设置大体上可分为封闭型与开放型的。封闭型的问题大多都有着比较固定的答案,甚至答案具有唯一性,而开放型的问题答案不具备唯一性,学生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找到多种多样的解决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问题引导法的实施模式

实施问题引导法的根本宗旨在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以探究为主线,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因此,问题引导法的实施一定要发动学生,给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杜绝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作答的现象,让学生对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探讨,勇于展现自己,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在问题引导法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以促进学生运用旧知对新知进行思考与构建,二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应用实践,进而进行对知识的拓展与创新。三是问题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的设计如果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设计难度过低,则会因缺乏挑战性而很难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引导,为学生搭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平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三)问题引导法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相互借鉴。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不再是人云亦云,不再是被动地学习,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逐渐学会自主地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索,这是语文学习最可贵的品质,也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知识的学习完全靠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对知识很难得到真正理解与内化。问题导学法可以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对知识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帮助学生消化与巩固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引导法完成教学内容之后,通过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带着问题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保障了学生在课外还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引导法的实践探究

(一)以明确的问题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自主学习也处于盲目状态,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学习的方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与浏览也只是处于表层状态,而不能找准探究的切入点,也就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就要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问题要具体、细致,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课文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学习中使问题得以解决,并可以自主提出问题,促进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习的目标。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所见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并且提出了:“鸟儿们与人类为什么能够和谐地相处?”“作者把大榕树比作是鸟的天堂,有什么象征意义?”“怎样使鸟的天堂不被打扰与破坏?”“我们如何创造和平与和谐的生存环境?”等问题,可见,教师问题的引导也给学生以启示,学生也学会了提出问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运用问题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概括

学会归纳与概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章也常常以“总、分、总”的结构出现,学会概括与归纳就是学生在学习中要具有“总”的能力。认识到学生掌握了“总”的能力的重要性之后,就可以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从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文章的人文背景、体验文章中所渗透的作者情感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概括,找出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提出:“这么美的圆明园,为什么英法联军要对其进行破坏,通过阅读以后,你有怎样的感想?”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对原文进行细致阅读,从而更好地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渗透于字里行间作者的情感。

(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特别是注重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有效培养与提高。如在学习完《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但是他在指挥对敌作战中有没有出现过失误?同学们可以阅读《三国演义》相关章回,找出由于诸葛亮用人的失误而导致作战失败的案例,我们将安排时间,让同学们进行故事的讲解。再如在学习了《景阳冈》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武松最后投奔于梁山,也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一员,他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到梁山的?”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相关章回,找出武松投奔梁山的原因。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为对于名著的阅读,在阅读中开拓知识视野,提高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引导法,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内容进行问题的设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提高归纳概括能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课文探究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