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9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倪汉丽

天津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垃圾法治道德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倪汉丽

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形成的初级阶段,若能从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学生的法治观念,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于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考虑到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学习中,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往往兴趣不足,为了能够在教学初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将学生引入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对所学话题产生兴趣,进而主动投入其中。为了确保故事的导入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兴趣需求,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来选编故事,从而使其达到导入的目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铺垫,教师只有做好导入工作,才能引领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中。

以《网络新世界》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在课前便为学生准备好了一个小故事,以借此将学生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学之初,我首先询问大家:“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在得到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后,我随之向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内容是讲述一对好朋友对网络的不同使用方式,其中一位经常用来查资料、学习,一位学生却经常用来玩网络游戏,最终走向了对立面。通过这一小故事的讲述,学生们一方面感受到了网络的神奇,一方面对如何利用网络产生了好奇心。借助这一良好的故事性导入,学生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了网络上,并对网络产生了探究兴趣。在这一基础上,我顺其自然地展开了教学,并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了解到有效利用网络的重要性以及讲究网络道德,尊重网络规则的必要性。

二、故事引思,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每一个故事都会有一个主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实际上,故事不仅仅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故事展开自主的探究,这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将产生积极影响。所以,为了发挥出故事的引思优势,教师可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其与实际教学内容联系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在思考故事的同时将其与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这对于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要明确故事所提出的时机,尽可能地利用故事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引领学生对其展开主动的思考,从而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以《变废为宝有妙招》的教学过程为例,为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主动去思考如何使垃圾变废为宝,我主要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带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四类垃圾,让学生知道了垃圾的危害,之后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在故事中,小明经常会对自己制造的垃圾进行分类,同时也会利用一些废弃物制作一些小玩具,如:将酒塞、螺丝等物制作成了小人儿;将报纸、箱子制作成了置物架等,从而得到了周围人的喜爱。在讲完故事后,我还提出:“大家知不知道小明为什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大家会不会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呢?”通过小故事的讲述和问题的提出,我不仅有效引领学生们展开了思考,更使大家进一步意识到有效处理垃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这一基础上,学生们也逐渐掌握了垃圾的不同处理方式,学会了对垃圾进行分类,并纷纷产生了将垃圾变废为宝的兴趣。

三、故事补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使他们很难对一些知识产生真实、深刻的感受,这不仅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更难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所以,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他们更多接触知识、体验知识的机会。毋庸置疑,小学生爱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对知识进行补充,从而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这对于增强小学生的主体感悟,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安全记心上》的教学过程为例,考虑到安全问题是小学教育的重点问题。所以,为了对教材中现有的知识进行补充,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我经常会利用一些小故事进行补充,从而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讲到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问题时,除了学生所提到的交通安全、游泳安全、火灾安全之外,我还向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在故事中,一个小女孩在独自出门时遇到了各种安全问题,如:陌生人搭话、危险区域、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等,最后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利解决。通过这一故事的补充,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自己的身边存在着诸多安全问题,也了解到了应对安全问题的一些方法。在这一基础上,大家非常认真地开始学习有关安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这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主规避危险具有重要作用。

四、故事拓展,强化学生主体体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基础性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从知识的学习中了解其中的道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若能借助故事进行有效的拓展,必然有助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善用不同的故事来辅助教学,从而发挥出故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当然,在利用故事进行拓展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连接。如此一来,必然能够实现拓展的目的,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主体性的体验,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这些事我来做》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我是利用一个小故事对该课内容进行拓展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一开始不喜欢做家务,后来发现自己的小卧室每天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发现了妈妈每天都在辛苦得做家务,还要照顾自己,最终他开始陪妈妈一起做家务。这是一个非常温馨的小故事,学生们在听完故事后分为了两类,一类表明自己也经常做家务,一些人表示自己以后也会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显然,如果仅仅依靠口头上的说教很难让学生产生如此强烈的感触,而借助这一真实性、生活性较强的故事,才有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使学生意识到了有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甚至可以去帮父母做。通过该课教学以及故事的拓展,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更提高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所以,教师要更加重视对故事教学法的应用,从而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使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猜你喜欢

垃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倒垃圾
倒垃圾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