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分析

2020-01-09江苏省淮安市富士康实验小学沈会成

天津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全面提高数学课图形

江苏省淮安市富士康实验小学 沈会成

新教改就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思辨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问题的解析能力。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其能够在思想意识的支撑下对课程内容提高认知深度和理解高度,促进学生数学课学习品质实现有效建设。因此,教师需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展开合理的分析。

一、小学生数学思辨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

在小学阶段,数学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同时对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有要求。思辨能力是一种建立在小学生思维基础上的一种学习品质,能够支撑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准确认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辨析,加深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在数学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高度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合理培养,并对具体的授课模式进行创新,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逻辑得到有效发散,同时促进学生在自主思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性,保证数学课的教学进度顺利地推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并加强教法创新。

二、小学生数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原则分析

(一)形式上多元对话

在数学课上,为实现学生思辨能力有效培养,教师需要注重课堂形式转变,遵循多元化原则,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为学生营造有利于思维发散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辨意识,让学生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参与到思辨式的学习活动当中。即教师可以创建一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重要的思维发散支撑载体。

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时,则可以合理进行情境创设,为学生直观展示具体的圆形模型,列举具体的生活事例,如自行车的轮子,并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的过程中思辨为什么轮子的形状要设置成圆形,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规律?之后,教师积极地贯彻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通过成员之间的有效配合创设具体的自行车模型,并将车轮设置成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并与圆形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的数学规律,让学生对具体的生活常识加深认识。

(二)方法上思辨通融

为了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合理地渗透数学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辨、探究、总结、反思等不同形式对具体的数学知识加深理解,在本质方面形成正确的认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包含着很多的数学思想以及有效的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对比分析、总结归纳、辩证推理以及数形结合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方法支撑下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相关数学知识时,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制作长方体模型。之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即“大家观察长方体,总结其在面、边和顶点的数量。”学生得出结论即“6、12、8”之后,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假设有6个面,均为长方形,那么大家都知道一个长方形有4条边。那么不应该是24条棱吗?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结论却是12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利用具体的数学图形进行演示,解释因为有的边是重合的,所以棱的数量减半。如此一来,通过思辨与分析,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

(三)结构上问题统领

在实施数学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全面实现学生思辨能力有效培养,需要在结构设置上遵循一定原则,即问题统领原则。在不同的教学模块合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引导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在问题发散与深入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在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设置一题多解训练,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变式思维,强化思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解题能力。

例如:“一架飞机以规定时间飞向某地,速度若为800km/h,提前0.5h到,如果600km/h,推迟0.5h,规定时间是多少h?飞机航程是多少km?”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问题,并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解题。如800×(0.5+0.5)÷(800-600)=4(小时);4-0.5=3.5(小时);600×4=2400(千米)。

三、小学生数学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把握差异,精准施教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学习差异。具体表现为思维和探究能力方面的具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的授课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任务进行分层设置。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思维等级全面调查,掌握学生学习基础,并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方案。

以“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维基础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辨。针对基础薄弱学生,引导其对轴对称图形进行分辨、归类,强化图形意识,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引导其自主绘制轴对称图形,并探究该图形的判定规律,引导其利用对称轴进行判定,从而夯实学生对该图形的认知基础。

(二)人文关怀,融会贯通

在开展数学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人文角度的关怀,即在课堂环境上加强创新,积极构建开放性课堂,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强化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思辨,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设疑、探究和总结的过程中,实现对基础数学知识和应用规律的有效掌握。

例如,教师在讲解“角”的度量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角”有哪几种类型?都存在着哪些的数学特征?之后,引导学生自主绘制不同类型的“角”,并通过测量操作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三)重视兴趣,深度参与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思辨和深入探究活动当中,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比如说,教师在组织小数乘法运算时,则可以合理地创设情境,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购物情境进行思辨游戏活动趣味组织,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小数运算定律进行思辨、计算和应用。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还需要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目标,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和开发,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或者开展主题思辨讨论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思辨能力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识,是素质课改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导向,重点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运用思辨教学的策略以及具体的组织形式,从而为学生的思维建设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思辨式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基础的课程内容加深理解,让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更有深度。

猜你喜欢

全面提高数学课图形
韩长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 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证
增强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分图形
找图形
“网红”数学课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