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基于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2020-01-09赵立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电商机构人才

赵立响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4)

1 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的背景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强调发展农村电商,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商务部、财政部、扶贫办等部委联合发文连续多年开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下简称示范县)工作,政策利好及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极大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作为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建设项目,在各示范县纷纷展开,然而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推进,不少示范县发现依然当地农村电商人才存在“请不进来、留不下来、育不出来”的现象。

2 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的问题

具体来看,当前农村电商培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电商培训缺乏系统的规划

有些地方没有制定系统的电商发展规划,更遑论人才培养规划,或者制定了规划却束之高阁,导致人才培育与电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脱节;目前农村电商培训常见的组织形式为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购培训机构的服务,但有些地方主管部门培训前期工作筹划不足,缺乏对县域电商人才的摸底、调查,培训服务的采购需求界定不准确,很难筛选出优秀的培训机构,培训服务采购验收标准的合理性等也难以保证,培训内容无人把关,培训过程监督不严,导致一些培训就是在凑人次、搞形式、走过场。

2.2 培训对象组织困难

农村电商培训对象群体复杂,既有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政府部门有关人员,也有普通农民、农村妇女及种养大户、销售大户,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员等,他们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较大,在知识的理解、转化能力的差异客观上增加了培训难度。部分电商培训内容具有连贯性,培训效果与受训学员的连续参与紧密相关,当前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或受困于农活,人员组织困难,有些培训班报名或开班时,受到培训机构的实物或红包等激励措施,尚能吸引学员,随着课程深入,学员不断流失或者仅仅打卡签到,培训最终流于形式。

2.3 培训机构及师资良莠不分

农村电商培训机构市场鱼龙混杂,不少在县域范围内从事电商培训的机构不专业,自身师资团队匮乏,富有本土特色尤其是充分了解培训对象知识、技能需求的教师尤为稀缺;甚至有些培训机构只是空壳中介,师资基本外聘外地培训讲师,培训课程照搬照抄,没有自主开发的核心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更缺少对培训课程的总结提高;有些电商培训讲师缺乏对农村的感情与了解,缺乏讲课的艺术与水平,讲课很难激起农民的共鸣。

2.4 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一些农村电商培训机构从城市拓展到农村,依然沿用的是面向城市人群技能培训的课程体系,千人一面的开设培训课程,有些地方大量的财政资金用在了电商知识普及、互联网创业、平台规则讲解等培训场次,融培训与销售于一体的“带货”型培训场次明显不足;有些地方虽然开设更实用的运营推广或直播“带货”等课程,但未与当地产业、产品资源禀赋相结合,也未能有效帮助受训学员组建团队开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当然,客观上来说,有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都未能梳理清楚产品资源,培训机构作为“外来户”,摸不清地方产业、产品资源禀赋情况,更难以开展边培训边销售的培训活动。

2.5 培训过程重数量轻质量

有些地方主管部门急功近利,将完成培训人次作为首要任务,一些培训机构也满足于完成合同约定的培训人次,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快速拿到财政资金而不是如何提供更好的培训服务,导致培训成效达不到政府预期目的,培养不出真正需要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合同缺少质量指标,对培训机构的验收通常也只重视培训档案等证明文件的完整性,很少设置培训学员满意度、培训孵化率等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培训结果缺乏考核。一些政府部门通过培训报名、培训组织、培训档案收集等常规动作进行培训管理,常规动作完毕,参加培训的学员似懂非懂,政府主管部门依据培训场次、人次等指标验收通过,培训机构服务期满拿钱走人,并未能提供有效的培训后跟踪服务。

2.6 培训没有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营机制

当前各地的电商培训基本以政府公益培训为主,鲜有个人或企业付费的市场化培训。培训机构与培训对象之间没有太多的关联效益,培训机构的专注度和培训对象的参与度不强。同时,目前尤其是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农村电商培训主要遵循《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企业讲师资质水平认定没有准确参照依据,培训讲师费用标准与市场脱轨,导致培训费用支出标准成为地方政府非常头疼的问题。

3 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策

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应该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执行及控制、有事后评估的团队活动。为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成效,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电商培训

政府工作人员的电商培训在各地培训计划中比例不高,有必要增加培训场次和深度,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对电子商务的认知,提高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领域的整体水平和专业度,提高政府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甄别能力,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业务主管部门人员对电商业务等熟悉程度。

3.2 加强本地电商人才培训规划

政府要提倡鼓励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营造电子商务发展氛围,积极号召各类对象参加电商培训,摸底本地电商人才情况,制定电商人才培训规划,根据当地整体电商发展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统筹规划培训知识的系统性和岗位分工的特殊性,既系统性讲解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平台规则等基本知识,又依据本地电商所急需的运营、客服、美工、直播等岗位,分类建立培训计划。同时,必须坚持培训计划的定期性、延续性,连贯性,定期组织开展系统性人才培训,避免运动式培训,避免培训工作出现大幅波动或陷于长期停滞。

3.3 严格培训机构筛选程序

农村电商培训应当选择营销经验丰富、实力较强的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在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活动中,应当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进行必要的资质审查;培训机构应当加强自身培训讲师团队建设,及时总结培训经验,根据电商市场的趋势变化不断调整、完善核心课程体系。建议可由市级主管部门统一公开招标农村电商培训机构,建立培训机构入围供应商名单,再由县级部门自主选择本地培训服务供应商,减少县级主管部门的寻租空间,又可以通过县级部门监督市级部门。

3.4 加强本地培训力量的培育

人才的培养、发掘是一个通过内在因素起到关键的催化、经历淘汰、选择循环厚积薄发的过程,本地电商人才数量很难在一开始就呈现爆发增长,因此,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可以以点带面,本地师资匮乏的地区可以先借助外地培训机构集中精力发掘、培育一批有头脑、有实力、有知名度的本地网红、电商带头人和若干本地农村电商讲师骨干,借助外部力量培训本地优秀师资,尽快建立相对稳定的本地师资队伍,逐步过渡,最终实现以“我”为主的培训力量。

3.5 提高培训内容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因材施教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行农村电商培训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增强受训学员对培训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对于零基础的农民来讲,可适当开展网购基本常识、网络安全防范、网络消费权益保障等普及性培训,但建议减少此类培训场次,改由各地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负责人在站点或入户开展宣传普及,主要通过负责人熟人、邻居式的现身说法,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人员等农村群体,可依据需求开展定制式电商专题培训,包括农业合作社电商专题培训、电商企业从业人员技能提升专项培训、电商+产业知识或电商+农产品知识培训、电商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电商美工人才专题培训、视频直播人才专题培训等。培训内容还要富有针对性,农村电商培训采购部门应当在培训服务采购需求中向参与政府采购的培训机构强调培训内容的“即插即用”性,可要求受训学员情况因地制宜的确定培训内容,开发本地化培训课件,增强培训的可操作性。

3.6 改进培训方式

农村电商培训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改进培训方式,不建议仅采用讲座、课堂等传统授课方法,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名词让农民觉得“高深莫测”。培训过程中,可以邀请本地有经验的带货网红、已经通过电商成功转型的传统农业企业负责人和电商创业成功的普通人对受训学员授课或面对面交流,尤其以切身的经历言传身教,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授课适时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销售大厅、物流仓库,让培训对象有更多观摩实践机会。同时,建议以赛代训,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大赛等活动,组织受训学员参赛,通过比赛促进学员成长。

3.7 提高培训效果评估在验收中的作用

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培训中效果评估、动态调整机制,每期培训贯穿学情调查问卷,依据学员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培训后建立学情反馈机制,建议从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四个维度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将从重视培训人数向重视满意度、电商“孵化率”、“存活率”转变,将实际效果放在突出位置考量,将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与培训效果联系起来,对培训对象和内容建立定期回访机制,以评估培训效果。尽快建立培训成果与培训成本相结合的付费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培训资源开发、培训机构培育、过程监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电商机构人才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人才云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