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2020-01-0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庞德杨氏林语堂

文 宇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401320)

德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功能翻译理论,所谓功能翻译理论,是指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应的翻译方法。从本质上来说功能翻译理论就是目的决定理论。笔者认为译文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译文能否将原作者真实的意图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是否达到了译者本人想要通过翻译这一行为达到的目的。由此决定了翻译目的不同译文的表达也不同,甚至可能出现天差地别的现象。近些年来,翻译理论飞速发展,对文学翻译批判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文学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以及翻译实践之间的重要一环,为此有必要进行文学翻译批评,实现更好的翻译实践。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在大量的翻译理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打破了对等翻译理论的限制,使文学批评放在了动态的环境中,开启了文学翻译的新模式,对此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

1 文学翻译过程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文学作品翻译也越来越成熟。在长期从事翻译活动后,大多数翻译人员已经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翻译模式和风格,能够激发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调动广大读者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自改革开放后,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文化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极大的拓展了翻译领域,越来越多的翻译人员也充分意识到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性。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翻译团队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导致翻译作品质量高低不等。除此之外。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独有的传统民族文化及风俗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正因如此,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克服主观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重视世界文化和风俗习惯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效的避免翻译出中国式文字来,应做到全面深刻的将我国古典诗歌文化表达出来。

2 功能翻译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21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作曲家开始全面深入的研究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活动,他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把中国诗歌介绍给英国读者,传递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冲击在美国诗坛上涌现出的矫揉造作,如果深入研究还有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众所周知,庞德是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运动的创始人,他在翻译制作时不仅仅局限于原著,而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实现大胆的创作。与其他诗人不同,庞德在进行翻译时,有时会对原著的整行诗句进行删除,只保留一些他认为的闪光细节和意向。例如在翻译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翻译为:"The jeweled steps are already quite white and dew,It is so late that the dews soaks my gauze stockings,and watch the through the clearautumn"。如果将两句话单独的进行研究,我们很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更不会认为后句是前句的译文。虽然庞德所翻译的内容和原文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庞德将译文中较为生动的意象以及原文潜在的含义保存了下来,如玉阶”、“白露”、“罗袜”和“秋月”等。庞德在翻译这段文字后,曾表示他特别喜欢这首诗隐藏的含义,诗中的女子并没有直接的将自己的怨言说出来,这也是庞德翻译时,尽可能保留该诗中隐含意义的原因。又如,在翻译班婕好的《怨歌行》的过程中,庞德甚至用三行来代替原文的10行诗句。仅保存了他认为的最珍贵的细节,例如白色的绸缎和双雪以及扇子等等,并将解释性和连接性的东西删除掉了。

由此可见,庞德在翻译中国诗歌时,采用了非常灵活的翻译方法,在原著的基础上或者改变或者删除,或者添加一些原文不曾出现的诗句,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改动幅度多大,都将原诗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含义留存下来。虽然很多人认为这种翻译方法显得不尊重原文,但是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来说,这种翻译是非常好的,值得赞赏的,他将原著的基本内容保存了下来,也完全达到了译者本人的目标。可以说翻译文本无论从表达意向的精准性上,还是从简洁性上,与意向主义运动的主张非常一致,例如“六项宣言”。可以说,这种翻译理论为广大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语读者展现出一种崭新的、陌生的诗歌形态,不仅如此,这种诗歌形态也是一种意外的诗歌形态。

3 功能翻译理论在小说中的应用

作为中国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之一,《红楼梦》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其进行外文翻译推介给国外读者,十分有价值。但这一项工作并非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他是一项极具困难,且非常复杂的工作,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的应用,都很有可能影响小说本身的文学美感。正因如此,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仔细的研究小说的语句,尽可能的把小说本身的文学美感展示出来,让外国读者品味小说的同时也体悟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杨氏夫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采用了功能翻译理论对该部著作进行翻译,尽可能的保留中国文化的传统韵味。众所周知,《红楼梦》这部剧作中人物较多,且每一个人物的命名都非常讲究,不止主角的人物非常重要,甚至一跃而过的小人物的名字,也往往蕴藏着很深的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这对夫妇采用了偏重充分性的翻译方法,直接将这些名字音译过来,一方面保留了原著的异国情调,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播。简单的音译并不代表作品的完成,杨氏夫妇还对小说内重要的人物姓名进行了注解,将原作人物命名的丰富内涵表示出来。例如,《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甄士隐”寓意为“真事隐”,杨氏把名字音译为“Chen Shin”,同时在文里加上注解"Homophone for`tme facts concealed’。由此可见,这种做法一举多得,一方面实现了人物形象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也传播了中国文化。

不仅如此,《红楼梦》这部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谚语,杨氏夫妇在翻译这些习语是为了能够保留谚语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直接采用了直译方法。例如,《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有一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杨氏夫妇将这句话翻译为Stornr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可以说这种翻译方法将中国谚语的对称特色充分的表现出来。除此之外,《红楼梦》中的谚语还有很多,包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等。

由此可见,为了翻译《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杨氏夫妇尽可能的传达了小说中蕴含的文化信息,采用了多种的翻译策略,对小说中存在的人名和地名等双关语以及谚语和典故等大多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功能翻译理论在小品文中的应用

《浮生六记》是一部经典的小品文,作为我国古代典籍的典范,该部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文学界的学者开始尝试对该部作品进行翻译,旨在达到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这部小说时完全采用了与杨氏夫妇翻译手法相背的翻译手段,林语堂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目的是向国外读者呈现出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使国外的读者在繁忙的工作当中能够变得更加平和。也就是说林语堂翻译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为西方读者提供一个与原著风格一致的小品文。正因如此,林语堂在翻译时采用了多种方式,比较迁就读者的翻译方法,极大地免去了读者为不时查阅注释而不得已打断欣赏作品的苦恼。尽可能的采用意译的方法。《浮生六记》第1章是闺房记乐,在该章节内出现了多座桥,每一座桥的名字都是不一样的,有金母桥和饮马桥以及万年桥。为了能够让读者轻松的理解加记忆,林语堂将金母桥翻译为“Mother Gold’s Bri”,饮马桥翻译为“the Bridge of Drinking Horse"。这种翻译方法对于英语读者来说非常容易记忆,且读起来趣味性更高。

林语堂在对人民进行翻译时,也大量的采用了直接音译的方法进行翻译。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典小说当中有时用“名”来代替一个人,有时用“字”来代替一个人,有时也用“号”来代替一个人,如果我们在对小说进行翻译时也直接翻译,势必会导致英文读者在读书时产生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感觉。为此,林语堂在全文中都只用名字来指称同一个人,避免增加英文读者的阅读困难。即使在中国用多种称呼来指称同一个人的作品也会给读者带来不小的阅读障碍,因此,为了方便西方读者,林语堂的做法是将名字进行统一。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西方人记忆,林语堂在翻译实践时也采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纪念方式来进行翻译,例如,“乾隆癸未年”被简单地翻译为“in 1763"等等。虽然从一些理论家的角度来看林语堂的这种翻译方法使得西方读者丧失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林语堂的这种翻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西方读者,使他们感受到了阅读此书的快乐,因此,该翻译作品是一个成功的作品。

5 结语

庞德作为一个浪漫的诗人代表,他认为诗歌应当具备新颖而生动的形象以及简练而精确的用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作者内心的想法真实的表现出来,正是在这一原则的引导下,庞德开始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翻译。在这种翻译目的引导下,庞德的翻译策略非常的灵活且生动,能够将原文中闪光的意象充分的表现出来。

猜你喜欢

庞德杨氏林语堂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Erasable/Inerasable L1 Transfer in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An Optimality Theory Analysis of /aʊn/and Sentence Stress i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探访林语堂故里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我”与“你”的相遇——庞德、斯奈德所译汉诗的主体间性管窥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
庞德子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