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英语沟通的影响

2020-01-09徐慧婷李天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罗马帝国商务商务英语

徐慧婷 乔 琼 李天然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430081)

1 跨文化商务英语沟通的内涵

跨文化商务沟通(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是近期向中国读者引入的一门新学科,它以新的概念,从新的视角探讨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把跨文化商务沟通学科应用到国际商务活动及跨国管理中,使跨文化交际能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跨文化商务沟通就是把文化、沟通与商务三个变量整合为一体而形成的新的学科。跨文化沟通学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交流。跨文化商务沟通学综合了跨文化交际学、管理与经营学科的优势,弥补了单一学科的不足,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而不断发展。跨文化商务沟通可以从文化价值观、思维的方式、交际策略出发,也可以从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及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跨国公司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和现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和管理方案。国际经理人由于不了解其它文化,造成的笑话和犯的错误不胜枚举,对此,美国国际商务学者 David Ricks特意把许多大公司在国际商务中因对它国文化不了解而酿成失败的事例编撰成《国际商务误区》(International Business Blunders)一书,以警世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多元文化商务环境下如何利用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进行高效沟通,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我国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展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活动也进入一个新时期。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企业互相沟通,商务英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跨文化沟通能力又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跨文化沟通能力不足,不仅会造成合作方的误解,还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跨文化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重点。

2 民族差异的形成

2.1 民族的形成

无论古代中国还是古代的希腊和罗马,最初出现的史前民族或者原始人群都不是一个人类集团,而是多个人类集团。这用一些学者的话来说,就叫做“多元格局”。更为类似的现象还有,在这几个地区,至少参与创造历史的人类恰好都有三大集团。古代中国的三大人类集团,按照徐旭生(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的看法,分别是指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其中,华夏集团最初活动在西北(陕西),东夷集团居于东方(华东),苗蛮集团居于南方(江汉)。这三大集团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他们共同构成了后来的汉族,或是后来汉族的共同来源。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确切地说,应该是古代意大利),也有他们各自的三大人类集团或种族。与希腊人相比,古意大利的原始人群更多也更复杂,他们分别是指拉丁人、萨贝尔人和埃特鲁斯坎人。奴隶制社会后期,罗马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罗马帝国。罗马人把居住在罗马帝国北方的外族部落称为“蛮族”。这些外族部落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而这时的日耳曼人,还处于氏族社会末期。到了公元1世纪至3世纪,各日耳曼人部落开始结成联盟,其中较大的一支就是法兰克。这时的罗马帝国已从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顶峰衰落下来,罗马帝国摇摇欲坠。与此同时,被当时中国汉朝打败的匈奴人的一部分,经中亚向西迁徙入侵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式的“民族大迁徙”,很多外族部落纷纷迁移到罗马帝国境内。外族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将罗马帝国瓜分。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也乘这个大动荡的机会,侵入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这时的法兰克王国,正在瓦解过程中的氏族制度同原罗马帝国境内日益发展的封建因素相结合,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

2.2 《周易》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模式

中国的思想文化渊源离不开儒释道。释,即佛,是外来的。儒道是本土的。佛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道家一半“出世”,一半“入世”。儒家和道家的观点尽管不同,但他们的思维模式却是相同的,即都是一种以阴阳为代表的辩证思维。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各朝代在鼎盛时期的政事治理上,有一个共同的秘诀,即“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也就是说,自汉唐以来,内在的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老之学,来自《易经》。《易经》以阴阳的变化来解释世界,并称“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就是把阴阳的矛盾看成是变化发展的根本之道。清朝的大学士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经反复思虑,还是把《周易》放在“经部”的首位,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因为《周易》代表了“中国式的思维”,渗透到了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人的人生、交际、谋略、兵法、管理、政治、中医、艺术,无一不打上了《周易》的痕迹。翻开《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黄帝内经》、《鬼谷子》,我们都能从中嗅到《周易》的味道。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对立又相互维系的概念:如有无、阴阳、大小、强弱、静躁、正反、生死、存亡、兴衰、美丑、善恶、攻守、治乱、古今等等。这种阴阳矛盾的根本之道用太极图形象地展现了出来。直到今天中国人的传统理性思维仍是“阴阳鱼”式的,一分为二,相对相合,互有掺混,此长彼消,福祸相依,成败相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办事讲究迂回进入、张弛有度、过犹不及、以退为进、内方外圆、刚柔互济……

3 民族差异的体现及影响

3.1 民族差异的根源

在跨文化商务英语沟通中,仅懂得英语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成功的国际化人才应该做到在任何文化环境中能够游刃有余。民族差异的根源是文化差异。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无处不在,很难有统一的定义。根据世界著名跨文化与管理专家Geert Hofstede的定义,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化,Hoftsede把文化比喻成洋葱,有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称象征物(Symbols),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人的肉眼能够很容易看见;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英雄的性格代表了此文化里大多数人的性格。因此,了解英雄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也就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Rituals),礼仪是每种文化里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示方式。最里面的一层是价值观(Values),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

3.2 民族差异的体现及影响

德·波诺博士被誉为20世纪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缔造者,是创造性思维领域举世公认的权威,被尊为“创新思维之父”,欧洲创新协会将他列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他发明的“水平思考法”一词被收入《牛津英语大词典》,德·波诺博士已出版的著作有62种,其代表作《六顶思考帽》和《水平思考法》被译成37种语言,行销54个国家,诸多著名跨国公司总裁,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及世界各个领域的精英对他的著作推崇备至。他认为民族差异会体现在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角度上,虽然是相辅相成的。

在中西文化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一些东西在中国文化中很难找到对应物,反之亦然。在跨文化沟通中,信息源和编码使用的是一种语言,解码和接受者使用的是另一种语言,有如下的原因会导致解码的失真:通道太复杂;二次编码和解码的存在;编码者或解码者对相关问题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非语言因素的错误理解。因此,沟通双方都是对方文化的旁观者,它们之间深刻的民族差异常被表面的语言不通所掩盖。深刻的民族差异表现在感知、价值观、信仰、心态、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客观性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清晰的认识,并有良好的心态去看待并尊重这种差异,同时在日常沟通中对这种文化差异体现出来的冲突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改进。沟通失真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对非语言信息的错误理解。非语言信息包括视线接触、姿势、面部表情、身体距离、语调等。非语言信息本身就包含了许多经文化编码后的信息,双方只有互相了解对方文化的“禁忌”,则跨文化沟通才会从“冲突”走向“交流”。

猜你喜欢

罗马帝国商务商务英语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地方审判管辖浅析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商务休闲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