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2020-01-09莫建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长方体动手数学知识

莫建英

(清远市连州龙坪镇中心小学 广东·清远 511500)

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死记硬背等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用于现代的小学数学课堂了,不能满足现代小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的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把这些基本的数学能力结合到一起,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1 在小学数学中动手操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已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强课堂的参与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探究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小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动手操作方法的探究,根据数学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教学用具和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逐渐地使学生们有着良好动手操作行为习惯,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人合作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2 动手操作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生在小学时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动手操作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所以,教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数学的学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欢乐。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数学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动手操作教学可以改善数学课堂的枯燥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加深学习数学知识的印象,熟练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点。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方面还处在感性的认知和形象的思维层次阶段,小学教师应该结合这个特点,采用有效合理地数学动手操作教学。学生们经过动手操作教学学习数学,可以让学生从感性的认知上升到对数学知识理性的认知层次,经过数学中的动手操作训练教学,锻炼了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开拓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层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3.1 做好课前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应该仔细地研究数学课本,分析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情况,考虑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是否适合数学的动手操作教学。教师应该准确的把握住数学教材整体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仔细分析数学课本知识中的疑难杂点,依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活动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采用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的教学方式,创造出适合动手操作教学的课堂气氛,学生们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更加熟练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3.2 创设情境教学

数学的教材内容是静态化的,把数学的知识内容情境化,进行动态模拟,依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把数学教材知识内容动态化。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把数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创设的情境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们会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是学生们掌握和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加强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学习数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长方体》这一节课时教学的时候,教师这样进行教学: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的物体形状是相同的或者是比较相似的,(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形状相似的物体,如粉笔盒、文具盒、教材课本等实物),那么把这些物体的形状轮廓描绘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认真的观察(教室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展现出来),哪位同学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叫什么呢?本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和研究一下长方体及其特征,和一些关于长方体的实际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物体形状和用木条摆出物体形状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就有长方体的存在,进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让学生在利用课后的时间,利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制作出长方体,进而加深学生们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3.3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某事物和某活动具有一定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稳定的、暂时的、非偶然性的心理倾向。当学习的教材与学生自身的知识,生活环境和经验有关联时,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对学习产生了浓烈的求知欲望,才会积极努力地学习。兴趣源于问题,问题也是数学的核心,学生有了问题,就会产生一定的求知欲望,如何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出有趣的极具吸引力的问题,学生也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数学的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正方形拼图形”的活动,让学生们试着拼一拼:用四个一模一样的小正方形是否可以拼成五个正方形?该如何拼?然后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进行拼接,有的学生认为这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进行增加难度:六个小正方形是否可以拼接出八个小正方形呢?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得到了数学学习动手操作的经验。教师也可以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例如:8个阿拉伯数字“8”怎样使它等于1000?这样地新颖趣味性强的数学问题,比较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数字“8”进行组合,改变运算的符号,进行运算数学问题,如8+8+8+88+888=1000,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惊奇,数学中竟然还会有这样的计算,刷新了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认知,拓宽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层面,提高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4 实践出真知

数学的知识源自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教师不应该只是说说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也不应该让学生做一些枯燥无用的数学习题,应该让学生们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例与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出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比如,在讲解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知识后,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学习,制作一个能够移动四边的模型,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然而学生却作出了类似于书本之类的东西。通过组织一些动手操作活动教学,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还有助于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科目中比较难的一门学科,也是广大数学教师比较难开展教学工作的难处。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树立明确的数学教育理念,摒弃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和完善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动手操作能力。

猜你喜欢

长方体动手数学知识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我也来动手
拆拼长方体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拆拼长方体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