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2020-01-09黄鑫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应用题题目解题

黄鑫容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中心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数学作为义务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组成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世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题教学又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经常会以各种形式,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各个章节知识内容中,它的存在不仅可以有着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记忆、运用的意义,更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相关要求,以教辅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逐渐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并让学生将应用题解题能力与思维运用到对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1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增添了较多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同时,教材中针对小学生的教学大纲要求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升级,各个知识点将应用题分散到很多章节的例题和练习题中,这就让大部分理性逻辑思维正处于形成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和求解过程感觉较为吃力,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而导致数学教学效率低下。

其次,许多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忽略了新课程教育标准改革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一味地将自己的解题经验强行以“讲题——练题——评讲”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并企图通过大量的解题数量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学生死记题型和解题规则,只是单纯的增加了机械记忆量,却无法满足有效解答应用题的需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参与到题目探讨中去,也影响了应用题和数学学习的整体效果。

除此之外,学习应用题可以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也可通过帮助学生利用解应用题的思维,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常常在教学中忽视了应用题题目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甚至将两者割裂开来,致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

2.1 建立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教材研究,将诸多知识点加以整合,制定教学目标,并通过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在应用题阅读的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将题目中蕴含的已知条件挖掘出来,促进学生对题干的完整阅读,对题意的全部理解,辅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解题思路。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主动分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在顺利的解题过程中激发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乘法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活问题来举例:“班里进行文艺汇演,老师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去给全班同学买水。一箱矿泉水12瓶,每瓶卖2元,他们一共买了4箱矿泉水,请问一共花了多少钱?”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先明确乘法的基本定义、计算意义与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引渡。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利用问题的结构在头脑中重组信息,将题目中条件、问题、关系转化成自己熟悉的数学语言;最后,展开互相讨论,找出中间问题;即求出“4箱矿泉水一共多少瓶?”就可以有效简化此应用题的内容,然后解出一共花了多少钱。

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应用题及相关知识内容,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很快调动起来,这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题的教学,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意义。

2.2 增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对于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的来讲,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弱,对于应用题这类“费神费思量”的题型,教师的课堂展开应该在保证教学情境服务于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中,并逐渐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进行有关“平均数”的应用题目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组织一次体育活动:将学生平均分成两个小组,鼓励他们展开一个“拍球比拼”的小竞赛,看哪一组学生拍的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初步感知到“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在比赛完毕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两个小组人数与拍球总数,引出“平均数”这一教学概念:就是用学生的总拍球数量,除去人数,可获得平均每人的拍球数。

该应用题的题目中充分运用到了“平均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并通过师生互动这样既灵活又多样的教学活动,形成了非常生活化的应用题目,让学生对“平均数”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实现了对学生边游戏、边计算的思维灵活化,也让学生在活动的氛围中进一步理解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2.3 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应用题的叙述长,内容多,很容易产生因为对题干内容不能充分地理解然后失去研究题目的耐心的情况。或者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目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固定的解题思路,一旦遇到有些隐藏的应用题,就会产生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脱离出来,对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上作出转变,通过加强应用题问题结构的训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通过增加学生的题目类型,使得学生可以练习更多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

例如:“在一家大型工厂中一共有6000名员工,其中,女性员工占据总人数的7/12。随着工厂流水线的进一步发展,原先的员工人数已经不能满足工厂的发展。继续招工之后,女员工的占比增长为3/5;那么,在招工期间,一共招聘了多少女员工?”

这个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对学生来说,按照常规的思路很难解答。但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换一个思考的角度,分析工厂中数量一直没有发生过变化的“男性员工”的人数,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也为题目顺利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接着,教师可以把题目变成多样化问题。像“招工后的女员工占全场员工的几分之几?”或者“再招多少男员工,工厂男女工人数相等?”这样的层层深入式的题目类型,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学生对于以后复杂类的应用题可以不被题目所绕,然后从容不迫的面对并解答。

在这个逐步渗透应用题解题技巧和思维启发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三个原则,即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通过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的趣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应用题本身对小学生逻辑思维的限制性,导致很多小学生都对其缺少足够的兴趣,他们认为应用题太过复杂和乏味,根本无从下手,从而影响整体的数学成绩。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脱离“应试教育”和“刷题政策”的桎梏,重视课堂上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有效的教学使整个教学环节能够更好的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氛围中让数学应用题变得更加简单,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扰,全面的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应用题,提升数学水平。

猜你喜欢

应用题题目解题
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关于题目的要求
追根求源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