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素养培育视角下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化研究

2020-01-0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人文思政精神

奚 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培养人文素质就是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完善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丰富大学的精神世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会做人做事,从而提高思想境界,树立创新意识。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运用最为广泛的课程之一。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还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善于发现、思考、探索、创造等良好的科学习惯和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理性精神,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升,对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世界观等方面的重要影响,使学生受益终生。

但在目前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里,大部分仍然采用以教师知识点讲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教学中忽视了高等数学的人文价值,缺乏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从而削弱了高数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功能。下面就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学,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进行探讨。

1 结合数学发展史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算经十书》等都见证了它的历史悠久和成就辉煌。中国数学发展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迁,是我国文明历史的见证和沉淀。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准思政和教学内容的契合点,适当适量的与学生分享数学历史文化,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比如在介绍极限概念时,可以用庄周所著的《庄子》一书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概念作为切入点引入,还可以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即圆内接正多边形来计算面积,这是极限理论在几何学上的应用。在介绍定积分时,概念中暗含的“变与不变”、“近似与精确”的思想,引用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颗颗小草单独看不明显,但一大片草坪却构成一片绿色,就像定积分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微不足道,但无数个小矩形的面积加起来却是整个曲边梯形的面积。

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具体化,便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查阅和学习中国数学发展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文化自信。

2 穿插名人励志故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什么是工匠精神呢?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教学过程中,引入介绍一些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就是数学课程解读工匠精神的最好案例。

例如介绍祖冲之,同学都知道的是他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却没有关注在没有算盘和任何计算工具的年代,他为求得圆周率的精准数值,需要对九位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等十多个步骤的计算,而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行几十次。没有惊人的毅力和钻研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华罗庚,开创了“中国解析数论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多项数学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华罗庚还不懈努力将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推广到工农业生产中实际应用中。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都在不足六平方米的斗室里顽强拼搏,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光是计算用的草稿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

通过介绍这些名人轶事,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精神,并能够在现实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实践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3 结合生活案例和数学建模,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责任意识

介绍导数定义时,引入国人为之骄傲的中国高铁案例,用高铁的瞬时速度解读导数的物理意义。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拐点一词,在讲解曲线凹凸性和拐点概念时,可以结合2020年的新冠疫情,面对每日增长的感染人数,全世界人民都在期盼拐点快点到来,因为拐点的到来意味着感染速度减慢,疫情的好转。

数学建模式的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通常3人一个团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三人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把生活案例和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平时高等数学的课程讲解中,这样的设计可以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知识含义的同时,意识到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并不是枯燥无用的。这不仅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统一,提高学习数学的动力,培养自觉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意识。

4 挖掘学科内在哲学原理,引导学生树立辩证统一思想

高等数学中蕴含了十分深刻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用辩证法思想来指导高数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虽然研究变化,但本质来说,应该是研究变化中的不变,找出变化中的规律。例如在讲授微积分内容时,微分和积分的关系就像乘除一样,是互为逆运算,是典型的对立概念。但微分和积分思想有很多一致性。如想要知道积分结果是否正确,可以通过求导,即微分运算,如果求导结果等于被积函数,说明积分结果就是正确的。通过学习微分和积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任何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具有两面性,通过微分和积分的对立统一,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在高数教学过程中,将唯物辩证的思想贯穿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不断形成的顿悟中,掌握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本质,潜移默化中提升哲学人文素质,实现数学学习能力和哲学人文素质的双提升。

5 结束语

加强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应该仅仅依靠人文学科的课堂教育,而是应该潜移默化的贯穿到所有学科中。针对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从四个方面做了探讨。当然这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提高思想高度,才能有效结合课程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实现“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人文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