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

2020-01-09王宏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文情感

王宏香

(公安县杨家厂小学 湖北·荆州 434300)

近来,听了一些市里、县里的公开课,总让人感觉到:讨论有了,读书没了;媒体有了,范读没了;局部品评有了,整体感知没了;热闹有了,积累感悟没了……课堂上掺杂着许多“非语文”的因素,舍本逐末,邯郸学步。但语文课姓“语”,语文教师在实践语文课堂时应考虑语文的本体,努力把语文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如何使自己的课具有“语文味”呢?

1 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内环境是前提

要净化语文课堂,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诚然,净化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尽可能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究竟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课,现在学术界虽有争议,但在许多问题上已形成共识。尽管语文课与政治、德育、审美或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有关,但是,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德育课,也不是美术课或其他自然知识课,无论把语文课上成哪一种课,都与“语文味”背道而驰。其次,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说明文教学中,大量存在着过分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科学知识,把语文课教成了天文课或地理知识课的现象。再次,语文课也不是其他学科的“保姆”。不错,语文课的工具属性,也可以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理解。但是,语文课的工具性主要是指在交际中的工具性。语文课之所以存在,主要不是因为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而是因为它有它存在的独立价值,有它独立的目标,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不是为任何其他学科服务的课,因此,不能把语文仆化为其他学科的保姆。

2 用好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是核心

要教出语文课独有的美感与魅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出语文独特的情感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并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情感”是否“共鸣”,是教学情感,乃至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讲课冷冰冰,似三九天之冰雪,像机器人一样虽有声而无情,虽有行而无内涵。这无激情的教学,必然得不到有激情的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台上台下死水一潭,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只有把教学情感交流、沟通得恰到好处,才能克服枯燥无味的说教,才能防止出现灌输式的教学,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文教师要有激情。语文教师的激情最好是一种内在的充满张力的激情,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保持一种含蓄的有节制的奔放,不滥情,不夸张,不瘟不火,刚柔并济。语文课要让听者沉浸在一种审美愉悦之中,如坐春风,如沐秋阳,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情感最好是“文”一点、温和一点,甚至古典一点。因为古典一点的情感是最美的情感,是最耐久的情感,因而也是最有“语文味”的情感。

(2)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教师要教出自己的教学个性,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教课文,或者说要教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例如著名作家杨绛的《老王》,我以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并不在于赞扬杨绛一家及老王的善良,而是另有深意,杨绛在《老王》中含蓄地提出了关爱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呼唤人们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即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爱心,呼唤的是一种最人性化的生存环境。没有笑声的语文课不能说是美的课,也不能说是有“语文味”的课。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学会有魅力地哭,也要上学生学会美丽地笑。

(3)积淀民族文化。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一堂语文课,如果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味,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具有“语文味”。民族文化还是一条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河流,一代一代的人们汇入自己时代的文化小溪,才有后来的波澜壮阔的民族文化景观。换言之,“积淀民族文化”也包括积淀当代民族文化。语文教师就是这种民族文化的重要积淀者之一。语文教师如何做好这个积淀者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把握时代特征,使自己的思考具有时代气息,要用现代意识观照每一篇课文,特别是古诗文。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枯燥的变得有趣,使遥远的变得亲切,另一方面,可以使现代人的思考沉淀到经典作品中去,沉淀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进而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3 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要使课堂焕发出“语文味”,教师应该自身就有“语文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试想,一个自身语言都贫瘠干涸,安于就事论事,墨守成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会是一堂好课。契诃夫曾说: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也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演员哪怕是你给他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催人泪下。这话足见教师自身的素质对营造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书巢,就等于没有家,就会心神无所安”。于是我像游鱼一样穿梭在古典文论、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儿童哲学等专业知识的丛林之间。读着读着,我发觉自己的视野宽了,眼界高了,羽翼丰了;读着读着,抛开狭隘的功利,扬弃盲从与跟风,教育生活的帆,是那么自由地漂。就这样,读自己的书,写自己的文,经营自己的班,我的重心从课堂转向了修炼内功的阅读反思。一次,从学校图书室发现了一本书,《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直到现在,这本书我都续借着,虽然封面没了,但还在我家的书柜里珍藏着。当时,我真是当个宝贝。每天除了认认真真抄教案,勤勤恳恳改作业,就是埋头读他的课堂实录,有时干脆就背下来,到班级里去模仿上。到现在我还记得14篇实录的名字:《草》、《狐假虎威》、《关怀》、《惊弓之鸟》、《小稻秧脱险记》、《翠鸟》……那时,我唯一读的教育著作就是这一本。在心里,我把于永正老师也当作自己的一位师傅的。后来又读到了李吉林、王崧舟等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从他们的课堂实录中我感悟到了语文课堂教学原来可以这样活色生香,这般充满智慧,我用心而又执着地在课堂教学的百花园中采撷着教学中的智慧与精华,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课堂教学思想与实践。

其次,语文教师应该倡导“个性化”的教学。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语文教师。教学二年级的课文《美丽的丹顶鹤》,我画好栩栩如生的幻灯组合,拿来同事公开课的教学思路,加之自己练就的古文功底和《多功能说形解义辞典》帮我搞定了每一个生字的来龙去脉……当然,少不了课前一个眼神、一个语气的遍遍练习。当优雅的书声在课堂响起,当好玩的识字被童音演绎:“鱼、羊的味儿真鲜美是‘鲜’”、“没有胡须的龙心情很不好是‘忧’,老虎失去了尾巴心情更糟糕是‘虑’,所以‘忧虑’就是心情坏透了”……当稚嫩的灵动博得了满堂喝彩:“这班孩子的素质照这样发展下去,到了高年级那可真不得了!”我的脸上,终于绽开了一年来最灿烂的笑容。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具有“语文味”的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课堂上语文味浓浓,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这应该是许多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最美境界。

语文味,魂兮归来!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