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沉浸式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以《日月潭》为例

2020-01-09曾熙皓林健鸿冼礼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日月潭文本游戏

曾熙皓 岑 浪 林健鸿 冼礼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对语文兴趣降低,学习语文压力繁重。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从学生出发,制定贴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建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技能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沉浸感和超强的体验交互模式。本文将以部编版二年级课文《日月潭》为例,从“沉浸式体验”在教学上的课堂角色、学生接受知识方式、激发兴趣等新突破,带来的游戏环节与道具的使用和学生的实际体验脱节的隐患、传递集体主义叙事层面的价值与情感时存在着不足等新问题,以及“沉浸式体验”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对“沉浸式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1 “沉浸式体验”在教学上的新突破

“沉浸式体验”吸收了VR之长,令学生在教师设定的环境中学习。基于“沉浸式体验”与传统“注入式”教学的不同,“沉浸式体验”对语文课堂的着重点不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而是站在学习者角度上,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其独特的魅力逐渐凸显,并能寓教于乐,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是爱说爱动,注意力涣散,形象思维突出,好奇心强,而“沉浸式体验”的教学方法恰好与这些孩子的心理特点相契合,“沉浸式体验”的教学方法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典型课例。“沉浸式体验”对比传统“注入式”教学有哪些突破?

首先是课堂角色的突破。当下语文教学推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事实上,传统课堂常用讲授法,老师灌输知识,学生形成无法迁移的惰性知识。在课堂中,老师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假设课堂为一次有趣的集体台湾游,给完全掌握生字词的同学派发提前准备的“日月潭门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更是能通过思考来把呆板的知识化成“活”水,符合该学段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从这一教学小片段可知,教师运用“沉浸式体验”吸引学生沉浸到学习过程中,增进了师生情感反馈,共同成长。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语文教学核心思想,激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在于“沉浸式体验”改变学生接受知识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正式进入主题前提出“请大家拿好日月潭门票,我们现在出发,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信息呢?”实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再提出非收敛性问题“谁来告诉我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令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增强课堂趣味。展示图片,学生读文中词句,图文悟情,体会景物美。这种模式改变了被动的接受知识方式,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将潜意识中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孔子的“启发艺术”倡导在启发学生经“思”得“悟”,本教学法原理亦如此。

最后,在于“沉浸式体验”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欲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当导游,介绍日月潭美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课文并转述。这种游戏法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帮学生融入课堂和背诵,培养规范口语表达和自我展示的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提出要求“若想当好导游,那就记录文中美丽词句。还可再找日月潭的美丽传说讲给大家听,那会吸引更多游客。”让学生自觉进行拓展学习。这一教学过程希望学生通过知识建构提高三方面能力,广度和深度难以想象。“沉浸式体验”能按照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构建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主动学习的一大突破。

2 “沉浸式体验”带来的新问题

当然,每样事物都是矛盾体。“沉浸式体验”教学是否可能衍生出某些问题,对教学的推行带来不便?的确可能。教育目的在个人层面上,要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因此,应充分关注学习者这一学习主体。从学生视角出发,“沉浸式体验”教学潜在着哪些问题?

教育规律讲究“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相统一”,而“沉浸式体验”正存在着教师设置游戏环节与道具的使用和学生的实际体验脱节的隐患。教学策略方面,必须针对学情,寻找“沉浸式体验”中的教与学之间的最佳连接点。合理安排娱乐性环节,以激发学生的体悟和参与。二年级学生受到好奇贪玩的身心发展阶段限制,有着不专注、易分心的阶段性特征。“沉浸式体验”,与体验式学习密切关联。体验学习是学习者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与外部世界或内部世界的交往中,生成情感与意义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可以得知,在“沉浸式体验”教学中,教师找准学生兴趣点与文本、现实的连接点至关重要。二年级学生对理解困难的、自认无趣的事物感到厌烦,连接点一旦偏误,学生会出现觉得游戏无聊而分心,因文本不符合个人经验而理解有困难等情况,从而与课堂保持距离。同时,教师也要设置好“退出点”,以防在教学中出现另一种状况:面对低龄学生,教师呈现道具和游戏时,学生过度投入,心浮气躁,忽略文本内核。这是“沉浸式体验”的隐患。

不仅如此,“沉浸式体验”在传递集体主义叙事层面的价值与情感时存在着不足,倘若运用失当,甚至有消解“崇高”情感的风险,造成认知与情感的人为割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阐释中说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而在“沉浸式体验”中,教师通过营造情境,寓教于乐,是我们所要强调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乐”是轻松和娱乐性的。在情感引导方面,若“沉浸式体验”运用失当,则会起反效果。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军神》、《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等映射着宏大主题的课文时,教师配合道具和表演、游戏,引起学生笑场,在嬉笑中消解掉这类蕴含着屈辱历史和家国情怀文章中所含的崇高感。正是我们的教师导演着这样的轻松滑稽剧。这不利于严肃情感的激发。

3 扬长避短地运用“沉浸式体验”开展教学活动

“沉浸式体验”教学即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沉浸在经典的文学环境中,完全投入,集中注意力,在文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沉浸式体验”教学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法,引导学生集中注意,推进“沉浸”。爱因斯坦曾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对于“沉浸式体验”教学尤为重要,学生要想象才能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头脑印象。在《日月潭》教学中,师生一同展开想象,教师化身“导游”,开展“日月潭之旅”,师生融入课堂氛围,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在“出游”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递进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知识。此外,创设情境对于“沉浸式体验”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设“沉浸”的情境可从导入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快速“沉浸”文本。《日月潭》一课教学中,教师可把“日月潭门票”作为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后获得的奖励,这一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正确识记生字词和激发积极性。

“沉浸式体验”教学开展多种趣味活动和游戏,要求学生与人、物以及环境发生联系,在直接经验中发生体验。人、物、环境的直接联系的交汇点,正是文本世界、外部世界和学情的连接点、切入点。立足学情和文本,在最能引发认知冲突的地方,完成文本和现实的切换。席勒曾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在这些地方配合道具展开游戏,使学生在参与中浸入情境,形成独特体验。为克服学生的贪玩心理和畏难情绪,教师应在活动设计中树立开放式的、多类别的目标,并配合热词、小品、视音频等形式,创设激发学生能动性的文本情境。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情感,在现实、文本中沉浸与穿梭。从现实到文本,教师将学生“引进来”;游戏后,教师应及时控制纪律,引导学生走出游戏,重回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在运用“沉浸式体验”教学时,要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必要的考量。“沉浸式体验”教学多适用于主题轻松的课文,但对于一些在传递集体主义叙事层面的价值与情感、映射着宏大主题的课文,则要慎重选择。“沉浸式体验”教学可用多种教具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但不应割裂知识与情感,而要重视情感引导。

综上可知,沉浸式体验教学在课堂角色、学生接受知识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三大方面实现了突破。尽管可能存在教师所设置的游戏环节与道具使用与学生的实际体验相脱节和不利严肃主题课文的情感抒发的隐患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充分关注学情、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找准文本与现实的连接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沉浸式体验教学还是有比较大的积极作用。沉浸式教学极大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课堂学习,沉浸在快乐有趣的语文课堂;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又彰显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体味感受语文的不同魅力,更为学生带来更全面素质教育体验。沉浸式的语文教育不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作用是具有很大帮助的,而且对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猜你喜欢

日月潭文本游戏
日月潭日月盼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日月潭》中的“像”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爆笑游戏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前后左右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