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ACSB会计项目标准及开发区产学研协同发展视角下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
——以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为例

2020-01-09李丽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会计学实训信息化

李丽虹

(江汉大学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

0 引言

19世纪初洪堡倡导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念,倡导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学科与专业承担着教学与科研两项基本职能。国外大多数学科建设相关研究集中在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提高学科创新能力等方面。商学院的教育正面临多样化发展趋势,不再局限于传授传统技能和利润最大化,而将更为注重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包括区域治理实践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面向包括地方本科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从而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018年初江汉大学经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认定为湖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我校地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陆续实施了一些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包括申报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联盟,发展地方高校与企业、政府间共建产学研基地、教育部评估后各学院学科专业转型,在多重任务叠加的改革背景下,如何确定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发挥开发区优势产业集群与地方高校优势学科集群的协同发展效应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1 双一流建设中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面临挑战和机遇

随着资源、环境和市场压力日益增加,传统的制造业模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竞争力会被成本更低的地区所取代,为避免制造业空壳化的危机,只有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带动传统制造业的优化转型,才能顺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的新趋势。ERP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对促进制造业优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RP人才是面向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它要求同时具备信息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并同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具备掌握 ERP的应用技能。唯有大力发挥产学合作,才能保证建立共同培养ERP复合型人才的平台。

1.1 国际精英商学院AACSB会计项目认证标准

“双一流”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满足会计市场发展需求。为保证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必须使用一套公认的会计信息标准和制度。AACSB会计项目认证标准强调从战略高度来配置资源,这是实现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路径。而战略观的缺乏是目前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建设的高层次发展。AACSB在评价会计教学单位整体时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原则包括致力于公司社会责任,研究当前不断涌现的公司社会责任问题,通过政策、程序、课程、研究及其他延伸活动予以关注、参与和回应。

按照AACSB会计项目认证标准,会计学专业建设的使命和愿景与战略发展重点具有内在一致性。普通地方本科类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使命和愿景通常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区域性会计学专业人才,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挖掘和投入区域资源,实施人才培养的地域倾斜战略。

地方高校目前发展现状存在几方面的问题:缺乏对区域经济实体的深入调研;教学团队结构中有实务背景的人员比例不足,缺乏对区域经济的了解;高校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组织缺乏密切合作,学生实习基地的实习项目岗位难以获得深入地了解与体验;学科的经费来源与使用机制难以支助学生在本地就业。

1.2 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的国际经验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仍停留在运用计算机财务系统对会计业务循环反复练习的操作层面,学生缺乏从企业的整体运营出发思考财务问题,并依靠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数据分析进行管理决策的能力。

美国圣约瑟夫大学是美国SAP大学联盟的成员,其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采用逐步递进的课程设置,匹配有关知识的相应拓展,保证学生在面对企业案例时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反映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主旨的教学目标。学校的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体系包括两个课程系列,第二学年设置财务会计信息系统FAIS I/II/III;第三学年设置管理会计信息系统MAISI/II。在系列一中还包括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以及SAPR/3基础应用。SAP实验课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模拟企业经营了解会计循环;第二阶段成本控制并评价经营成绩;第三阶段案例分析,考察每一类产品的利润贡献和成本分布,通过信息挖掘改善管理决策。美国SAP项目的ERP系统课程偏重实践、整合商业体验、面向学生分析能力设置综合战略管理课程,为配合教学学院还从实施ERP系统的公司邀请一些主管人员到课堂上与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

2 开发区地方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2.1 构建面向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的课程体系

开展面向ERP应用环境下的会计学专业改革,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逐步改进使得ERP软件完美嵌入教学计划中。重新定位以会计信息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按照不同教学期间安排软件基础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各系统模块的业务操作)、财务会计分析(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整合商业体验(金融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系列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涉及与ERP系统相关的课程要合理嵌入到各课程系列中去,各课程系列相互间是关联递进的关系。

采取措施激发教师们编写实训教材(案例分析集)的积极性。借助产学研平台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将加强对区域经济实体调研的成果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采取项目教学法开展“会计软件应用”综合实训课程,按行业性质、资料收集难易程度、案例典型性来确定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品流通、金融企业四种类型的基本项目供学生选择。按基本项目的子项目(系统管理、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存货核算、报表分析等)和岗位设置(主管会计、总账会计、资产会计、出纳等)分配工作任务。

同时选择兼有对综合实训评测功能的财务软件,长江大学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网中网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平台”,采用B/S结构设计,只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软件,学生机与教师机只要安装网页浏览器就可以使用软件,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并且提高考核结果对调整教学方法的指导性。

2.2 建设面向会计信息化实训方向的学生实习基地

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课程的重视,要使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完全融入到真正的企业环境里,必须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长期合作的关系。企业普遍不愿接受在校学生实习是因为没有在一个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市场机制当中看到相应的回报。学校初期可以鼓励教师牵头成立代账公司(当地政府机构在法律审批程序上给予支持),企业的财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高校教师三方共同把关,由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业务信息,学生直接参与真实的做账过程,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优先进入企业相关会计岗位的机会。如果能够成功实现与几个固定的企业之间形成长期的产学合作关系,进一步可以通过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协调机制,争取建立面向会计信息化实训方向的学生实习基地。

2.3 教学团队结构中增加ERP系统开发和技术工程人员

满足AACSB会计项目认证标准,培养区域性会计学专业人才需要改善会计学这样一个技能性要求较高的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背景的现状。学校初期可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派出会计学专业教师到开发区企业挂职,亲自参与具体的业务工作,熟悉各业务环节的操作,深入了解企业组织在实施ERP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和面临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教学团队结构中增加ERP系统开发和技术工程人员的比重,均衡教师在学术、教学和实务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汇聚专业优势。

猜你喜欢

会计学实训信息化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